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现当代散文的多元化格局中,余秋雨的散文格外引人注目。他将排比、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融合在一起,把他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生命体验传达出来,令万千读者神醉情驰。余秋雨散文之所以有着如此的魅力主要在于他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2.
阎岩 《广告导报》2007,(6):34-35
近日闲暇翻看叶锦添先生的作品集《繁花》,美学、散文,处处流露着热烈浓厚的美学思想。对于服装的美,他有着不同凡响的思考和创造力,对于传统文化。他相信其中的美和理想的古典潮流。从《卧虎藏龙》到《恋爱中的宝贝》,从《楼兰女》到《长生殿》,他涉足电影电视、舞台剧、戏曲等众多领域,当然也包括广告。  相似文献   

3.
头韵是英语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具有节奏美和音韵美,能增强语言表现力,广泛应用于各种英美文学作品中。对这种常用的手法我们浅谈头韵的修辞作用以及在诗歌、散文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劲 《中国报业》2014,(16):45-46
人们对新闻中呆板的写作格式和枯燥的语言一直啧有烦言,事实上新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确实已影响到人们的阅读兴趣。国内外的很多新闻工作者尝试把散文的创作手法应用于新闻写作之中,把新闻写得更活,更出彩,更加吸引读者。笔者归纳一下,发现人们主要是从结构、语言、形象、细节等方面来借鉴散文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5.
散文的欣赏     
散文美是由写作客体、写作主体和审美欣赏者共同组成的缺一不可的完整系统.欣赏散文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把握散文审美鉴赏的基本步骤;二是掌握散文创造美的艺术手法.两者结合,我们就可以缘人、事、景、物而探寻审美主体的感情、思想和意蕴,从而进入散文的哲理思考和审美判断的精神境界之中.  相似文献   

6.
隋昱秀 《商》2012,(13):167-167
韩愈在中国古代散文创作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领导了古文运动,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文学理论主张,并取得了一定的散文创作成果。主张"文以明道"、"文道合一"、"学古创新、革新文体"、"不平则鸣"、"气盛言宜"。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他笔下的人物个个鲜明,故事构思新奇,语言新颖又不失凝练,多饱含深情,有时也不乏凌厉的气势。本文将就韩愈散文的创作理论及创作特色加以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7.
《人杰鬼雄》在驭文谋篇、细节描写、语言形象创造等方面.建构起独特审美空间,在我国散文写作园地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迥异,堪称人杰鬼雄的典型人物,提供了新颖的用散文的特殊手段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方法,极富鲜明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议论性散文是把议论文的思路和散文的笔法融合到一块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有鲜明的观点和清晰的论证思路,同时又追求语言的华丽优美。议论性散文的写作要注意选材,表达要叙议结合,叙述细致、议论精辟,同时要多练习。  相似文献   

9.
散文是一门艺术,在散文作品中,作者把其思想和感情和盘托出。散文不只是抒发感情,也不只是描绘风景,散文要表达锐利的思想。朱自清的散文以他深入观察、精雕细琢的写实态度,严谨精美的词语,在继承我国散文优秀传统的同时,又有了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何其芳的散文创作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的最高水平。他的创作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三个方面是:生活经历的变化与时代精神的感召;20年代散文理论和实践的成果;与鲁迅先生在创作上的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11.
赵坤 《中国品牌》2014,(11):43-45
"美是一种标志,他比智慧具有更大的现实性",而服装美,是生活美的重要组成。"物美人美,物我同一",服装以质料款式和色彩等物质形态为语言,通过物质与精神的聚合,跟人们亲密接触,给人们带来美的愉悦与享受。  相似文献   

12.
唐玮 《商》2013,(4):243-243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但语属于语言,出现在电影字幕、散文、小说等体裁中。由于语言的这一属性也牵涉到对翻译的认识,故而将语言模糊性翻译策略应用到俚语汉译中。不同类型的俚语应采用对应的翻译策略,这归根结底是在动态对等的理论下探讨英语俚语汉译的方法。本文考虑文化差异因素,将模糊性翻译策略应用于俚语,并基于功能等值加以实现,这就能很好的迈过俚语翻译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张艺谋电影的影像美学可谓色彩斑斓,他的电影画面语言的崇高之美——相看两不厌,默默不得语;叙述内容的崇高之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历史使命的崇高之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以崇高美构成了张艺谋电影的创作之维.  相似文献   

14.
状语后置是变式句的一种,它能大大加强造句的灵活性,体现汉语句式的变化美,提高语言的审美张力。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呈现出独特的话用功能:能够强调信息焦点;疏朗语意;补足信息;突出说话者“口吻”;追求韵律美;形象逼真地描绘人物、形象或环境等等。  相似文献   

15.
王龙 《商》2014,(49):109-110
韩愈散文接受是中国古代散文接受史的重要架构,是建构中国古代散文史的关键环节。一部由元至清的韩愈散文接受史就是一部中国古典散文成长史,研究好韩愈散文技法和理论的接受脉络有助于勾勒中国古代散文接受史的基本框架,对最终形成一部系统完整的中国古代散文接受史的意义不言而喻,这也是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吕桥 《北方经贸》2010,(4):123-124,136
期刊是由内在要素文字内容和外在要素装帧设计两部分组成的特殊商品,期刊的美体现在内容的真实性、创新性,以及由封面设计、版式设计所构成的形式美。在期刊装帧设计中运用字体、色彩使封面塑造期刊形象,运用版面语言使内容传情达意,才能使读者不但从阅读期刊中获得大量的该学科的科技知识,而且还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7.
汪中是清代中期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其骈文与散文以深厚的学术修养为根底,持论精审,具有深刻的民本思想和批判腐朽现实的战斗精神;题材选择兼采古今,善于发掘寻常题材的思想意义,篇章结构以抑扬多变为基本特色,语言风格以典雅晓畅为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提起梁遇春。这位“中国的伊利亚”.现代人是从他的两本散文集《泪与笑》和《春醪集》中认识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天才的。他的散文深得英国小品文的精髓.技巧感情神似18世纪英国散文大家筏尔斯·兰姆.承袭一种悲剧式的幽默.又因扎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戚莹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7):224-225
在现代文学史上,一代才子徐志摩在中国历史文学史上留下了优美而浪漫的篇章。也许正是他纯真的感情是俗人所不具有的;也许是他描绘的自然是令人向往已久的;也许是他无暇无疵的爱情是感动世人的;也许是他那简单而有华丽的词藻是那么的有神韵;也许是他那眼中的事物是那么的美好……我们被他独特的艺术美感所同化。根据徐志摩及散文作品概述,结合近些年学者们对徐志摩散文作品的研究分析,浅议的分析了徐志摩散文作品的特点,以此为文学作品中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文学史上,一代才子徐志摩在中国历史文学史上留下了优美而浪漫的篇章。也许正是他纯真的感情是俗人所不具有的;也许是他描绘的自然是令人向往已久的;也许是他无暇无疵的爱情是感动世人的;也许是他那简单而有华丽的词藻是那么的有神韵;也许是他那眼中的事物是那么的美好……我们被他独特的艺术美感所同化。根据徐志摩及散文作品概述,结合近些年学者们对徐志摩散文作品的研究分析,浅议的分析了徐志摩散文作品的特点,以此为文学作品中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