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鸣鹤古镇位于浙江省宁波慈溪市中南部,始建于唐开元年间,迄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浙江省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古镇依水成街,依河成镇,处于杜湖和白洋湖怀抱之中,紧临五磊山风景区,是慈溪市着力打造的江南首座休闲养生山水古镇。古镇内的古建筑多为豪宅,为鸣鹤叶氏经营国药  相似文献   

2.
陆莹 《宁波通讯》2014,(18):76-79
<正>当前,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保护古镇、开发古镇、传承文化,发展旅游产业,越来越被各地所重视。今年5月份,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协调会议,作出了保护鄞江古镇的决定,并提出了风情古镇、山水小城的总概念。在保护开发鄞江古镇缓缓拉开序幕之际,鄞州区委区政府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来把脉古镇,通过策划、规划,再到保护建设,探讨小镇的保护与开发的定位、资源的整合、产业发展的方向、开发的秩序、以及保护开发的模式等等,为打造"鄞江新城"出谋划策。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院院长娄庆典认为,鄞江的资源丰富品质高,要从大视角看鄞江旅游的整体发展,不要局限鄞江  相似文献   

3.
王成周 《乡镇经济》2010,1(3):101-106
"十一五"以来,安徽区域发展无论在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在战略规划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了"一圈(合肥经济圈)四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皖北经济区)"区域发展的总体布局。但安徽区域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仍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为此,要以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契机打造"产业安徽";以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打造"创新安徽";以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为契机打造"文化安徽";集全省之力支持皖北经济发展以打造"和谐安徽";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以打造"崛起安徽",真正实现安徽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进行纪念活动,但是,全国数以千计的民国建筑还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早在2006年,我在江苏省"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发掘民国建筑资源打造南京"民国历史文化游"旅游品牌的建议》的提案,建议进一步挖掘南京民国建筑资源,开辟以品味民国文化为主要内涵的旅游线路,打造"民国历史文化游"品牌,同时也为了海峡两岸的"故土情结"。  相似文献   

5.
胡睿 《重庆与世界》2016,(45):80-81
雄奇险峻的自然山水风光,造就了《桃花源记》原型地—桃花源,"武陵之魂"—龙潭古镇、"绝壁音符"—龚滩古镇,"峡谷仙境"—阿蓬江大峡谷等令人神往的山川奇景。这里是人们远离尘世喧嚣、回归绿色天堂的绝佳旅游目的地和度假天堂,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6.
满洲里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充分利用优越的国际地缘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将满洲里打造成中俄蒙国际旅游"金三角"、打造成边境"梦幻之都"、打造成中俄蒙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打造成草原走廊的"后花园"、打造成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凉都"与"雪都"和打造以呼伦湖为圆心的草原珍珠项链。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江南古镇旅游愈演愈烈的竞争态势面前,木渎古镇坚守自己的“文化旅游”攻略:以文化为灵魂,以文化显个性,以文化拓市场,以文化建品牌,牢牢把住千年古镇的历史筋脉和文化特质,从中获得古镇旅游发展的灵感和原动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承德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久远,是国家首批确认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承德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思路和"旅游旺市"方针指导下,不断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力度,着力开拓客源市场,打造承德旅游整体形象,承德旅游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
古镇旅游的持续升温不仅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改变了古镇的传统生活与文化形态。风情独特的丽江古镇由于旅游开发过程中商业化的冲击,原住民的大量外迁,古镇空间结构的变化,致使其日渐丧失了原本的文化生态特色。丽江古镇过度商业化的发展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极具代表性,找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探索其摆脱困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不仅对云南,而且对全国古镇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古镇的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文化的生产和消费、传承和交流过程中,无论是旅游产品的开发,还是旅游产业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地域文化的特质化和差异性基础上.对于竞争激烈的江南古镇旅游市场而言,想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建立起特色明显、特质突出的古镇文化体系,并通过旅游品牌建设,营造"独有"的古镇文化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古镇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迅速发展起来,但如何在平凡中见特殊,进行旅游开发与市场拓展,成为古镇旅游的重点和关键。 山东滕州龙园古镇总投资10.6亿元,景区占地500余亩,在找准自身旅游资源多样性这一优势前提下,统筹资源,合理布局,充分挖掘古滕国文化,建成集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婚庆文化、明清文化、生态文化与休闲养生、度假旅游、农林展示于一体的鲁南文化大观园。在建筑方面,以北方四合院为基本建筑形式,仿明清民居官邸样式,结合南方园林特色,融汇中华古建文化精髓,对内形象叠加,合理整合古镇旅游资源,形成形象吸引力的合力。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背景下,探讨文旅融合视角下非遗智慧小镇的建设,以南浔古镇作为实地营造案例,通过深入分析南浔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南浔古镇非遗智慧小镇文旅融合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旅游与非遗智慧小镇融合的发展路径:深度挖掘非遗文化,打造线上线下双融合的智慧文旅新体验;通过AR技术重现非遗技艺;打造线上非遗体验平台,辅助文旅发展;建设智旅平台,推动智慧小镇的形成和发展。在传承、发展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丰富古镇旅游项目,提升游客体验感,助推当地经济建设,为后续相关的文旅融合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慧 《改革与开放》2016,(17):30-32
黄桥作为国内知名历史文化古镇,其红色文化、饮食文化、名人文化底蕴深厚,但发展相对滞后.新城镇化建设背景下,黄桥古镇需明确定位,通过转型升级,加快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深度开发古镇文化,增加市场运作力度,完善旅游功能,开发旅游新业态,延长旅游产业链,促进古镇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镇旅游开发理念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晨 《特区经济》2012,(2):177-179
随着古镇开发热和中国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古镇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中的一大热点。然而目前我国古镇旅游开发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深思的问题,其最本质的原因在于古镇旅游开发理念的陈旧、不科学、不系统。因此,对于古镇旅游开发理念的创新研究极为重要。本文对中国古镇旅游开发理念进行了创新研究,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构建了科学而适用性强的古镇旅游开发理念系统,以期从源头上为古镇的旅游规划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实现古镇旅游的科学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秦春林 《特区经济》2006,213(10):247-249
随着文化旅游市场需求的增加,古镇已成为了重要的旅游集散地,但在古镇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的弊端,景观生态学的引入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本文以2005年荣获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的广西兴安镇秦城水街的开发为例,从项目开发的思路、原则到具体的文化景观单元的开发等方面,对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古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吴倩 《走向世界》2011,(31):34-36
善事父母是为孝。孝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儒家孝道政治的最高原则是"孝治"即以孝治国安民。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尤其是在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研究和弘扬传统的孝道文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近年来,山东各地以弘扬孝文化为主题,纷纷推出了符合自己地域特色的孝文化节,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北塘古镇历史上曾是北方的兴盛渔镇和著名商埠,也是天津历史上唯一的"皇都卫城"。作为滨海新区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战略的核心项目,北塘古镇复建项目旨在形成新的观光旅游带,丰富天津旅游资源,与天津既有旅游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增加天津旅游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北塘古镇在规划的过程中科学布局,将旅游、商业和生活融为一体,力图在重现古镇原貌的同时,赋予其时代涵义,体现出古典和现代双重美。  相似文献   

18.
从茶产业资源、茶消费文化、茶产业扩张效应方面看,汉中发展茶文化休闲旅游是可行的。针对目前存在的资源挖掘与整合不够、市场发育不成熟、茶园茶场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的问题,建议汉中市整合乡村旅游与茶文化资源,打造茶文化休闲旅游产品;培育茶产业龙头企业,构建完整的茶产业链条;加强"汉中仙毫"名茶品牌的旅游扩张化效应;提高茶休闲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顾金林 《北方经济》2009,(14):83-85
在以民居文化旅游资源为核心的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目前的开发中存在背离传统、相似程度高、表现力不足等问题。只要采取强化保护意识、强调水乡之间的文化差异性、强化特色者三方面的措施,将这些问题妥善处理好,才能调整好旅游资源开发与传承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的关系,进而使得江南水乡古镇文化资源开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一个好的城市就是一个好的旅游城市,首先要做好的城市,然后再做好的旅游城市。南京秦淮河的是历史时期好的城市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经过文化产业的经济打造后,成为好的旅游城市的代表。在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面对古老历史文化,容易陷入"历史的冷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