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选定汽车发动机优化传动系统参数进行合理匹配的方法做了详细的理论建模;以某款皮卡汽车为例,对该车传动系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采用GT-Drive建立整车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对优化方案进行整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可知优化后整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得到改善,并在传动系参数优化后的基础上采用合理换挡策略进一步改善了整车性能。  相似文献   

2.
樊晓磊  王凡 《价值工程》2019,38(9):168-170
本文主要以某横置P2混动多档双离合器变速器为基础,应用CRUISE和Matlab建立整车及动力控制仿真模型,用于验证和调整P2混动系统控制方法及策略。通过仿真计算表明此模型各模块仿真功能正常,运行稳定可靠。通过适当调整此模型相关参数就可用于动力控制策略的开发和验证,可有效缩短开发周期,节约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3.
王睿  袁磊  石坤  谭永营 《价值工程》2015,(7):292-294
车辆防抱死系统(ABS)是一种使用率较高的车辆主动安全技术。民用市场上ABS使用率已经达到80%,大幅度提高了车辆的安全行驶性能,但是ABS系统在军用装甲轮式车辆的运用较少。本文建立了基于某三轴轮式装甲车辆建立了制动器模型、轮胎模型、垂直载荷模型,组成了整车模型。然后利用Simulink/Stateflow建立以滑移率和角加速度为逻辑控制参量,在不同附着系数的路面上ABS制动器模型。给定初值条件,在一定门限值条件下对ABS模型进行仿真,得到仿真结果表明该仿真系统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车辆ABS系统的实际工作过程,有效的缩短制动距离,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整车生产销售的复杂性,以汽车整车的年销售量为依据,建立整车销售的Logistic模型,并说明了利用该模型研究整车销售情况的优越性。文中依据以往的数据对我国未来几年的整车销售量作了短期预测,为汽车生产商对整车的生产行为作出及时地调整提供了有利数据,继而为第三方物流公司也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从而有助于实现整车物流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6,(20):134-136
本文以串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SPHEV)为研究对象,开展对其能量管理策略优化的研究。首先对整车能量管理策略进行分析,将发动机启动功率作为优化对象,以燃油消耗量作为优化目标,运用遗传算法全局搜索发动机最优启动功率,以UDDS作为循环工况,通过整车模型仿真验证优化结果的正确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在保证整车动力性与经济性的前提下,本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动机平均工作效率,降低了整车燃油消耗,燃油经济性提高了11%以上。  相似文献   

6.
在车身有限元分析中,由于局部结构的尺寸较小,在整车的网格模型下局部无法获得足够精度的计算值,整车车身模型细化网格会显著增加计算时间。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有子模型技术和子结构技术,其中子模型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文章将子模型技术应用至某微车强度的计算。获取子模型边界条件,对该子模型进行网格细化处理后再求解。比较计算可得,通过运用子模型技术,在保证仿真精度的基础上提高了计算效率。文章选取实际耐久性试验车的焊点开裂案例,进行基于子模型方法的优化分析,优化时间显著减少,优化后应力值明显减小,解决了开裂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弯道路面高速行驶车辆的横向稳定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在ABS基础上,添加参数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的模糊PID控制器的方法,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车辆整车模型,针对方向盘阶跃输入工况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施加控制器的车辆,横摆角速度和前、后轮侧偏角的输出稳态值均得到了改善,有效地把车辆控制在稳定区域内,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横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乘用车的动力传动系统,为乘用车在任何行驶条件下提供必需的牵引力和车速,并保证车速与牵引力之间的协调变化,使乘用车具备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动力传动系统是乘用车的动力之源,因此在汽车的开发中,科学配置动力传动系统的各个参数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介绍CRUISE软件,探讨基于该软件建立的乘用车动力传动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仿真虚拟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作出分析,整体分析乘用车动力传动系统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开发》2016,(5):95-97
针对减振器与节点串联后表现的刚度显著特性或阻尼显著特性的现象,文章建立了单自由度模型以说明即使是相同的固有频率及相对阻尼比,也会有不同的频响特性。利用SIMPACK动力学方正软件,分析动车组在不同特性抗蛇行减振器作用下的临界速度,并与整车台架滚振试验相印证。得出抗蛇行减振器的节点刚度选择需要经过仿真及试验后确定。  相似文献   

10.
金菁  刘青松 《价值工程》2014,(21):47-48
本文通过对风速的分解,建立了实际风速的综合模型,在风机动态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双馈电机及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所建立的模型具有通用性,便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减振器与节点串联后表现的刚度显著特性或阻尼显著特性的现象,文章建立了单自由度模型以说明即使是相同的固有频率及相对阻尼比,也会有不同的频响特性。利用SIMPACK动力学方正软件,分析动车组在不同特性抗蛇行减振器作用下的临界速度,并与整车台架滚振试验相印证。得出抗蛇行减振器的节点刚度选择需要经过仿真及试验后确定。  相似文献   

12.
汽车整车物流模式的决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汽车整车物流模式的分析,提出了选择汽车整车物流模式的原则及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汽车整车物流模式的选择进行了量化和分析,为汽车制造商选择合理有效的整车物流模式提供了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车型排气系统消声器的开发设计受到发动机及整车资源的限制,难以在规定时限内达到噪声目标要求的问题,文章采用数值仿真方法进行先期方案评估,利用边界条件建立系统声学仿真模型,使用一维计算流体力学的有限体积法进行模拟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此方法能够实现排气系统消声器的提前开发,减少项目后期试验频次,并为开发排气系统消声器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弯道路面高速行驶车辆的横向稳定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在ABS基础上,添加参数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的模糊PID控制器的方法,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车辆整车模型,针对方向盘阶跃输入工况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施加控制器的车辆,横摆角速度和前、后轮侧偏角的输出稳态值均得到了改善,有效地把车辆控制在稳定区域内,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横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雷印南 《企业导报》2012,(19):279+79
本文通过对重型载货汽车的行驶平顺性进行分析,采用有限元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建立整车刚弹耦合模型,探讨车架弹性对重型载货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一维流体软件Flowmaster对公司某车型的整车冷却系统建立1D管路模型进行稳态不可压计算,即不考虑温度的影响,计算分析冷却系统大、小循环开启时各冷却回路的流量分配情况,评估了原车型的冷却管路设计的合理性,并在原车型冷却系统的基础上对新车型的冷却系统结构管路进行优化设计和模拟分析,对比分析后确定暖风管路优化设计方案。运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计算,为零部件的设计开发提供支持,缩短了冷却系统的设计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7.
本次研发的宽体车总质量为40t,是在总质量60t级平台产品的基础上向下衍生而来的。应用三维造型软件建立了矿用自卸车实体几何模型,并对关键结构——车架给出了应力分析时的模型简化方法,根据整车的装配关系和车架的受力特点确定了车架强度有限元分析的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括车桥、悬挂和车厢在内的整车有限元模型,依据矿用车的典型受力重点选取满载静止或平稳行驶、扭转组合和侧倾举升作业作为分析工况,应用ANSYS软件求解得到各工况下车架的应力大小和应力分布规律。为验证整车的性能,在华润水泥南宁公司矿山对样车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性能试验,并对该矿车进行了全面检验,为下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建立了装备供应链二级库存管理模型,利用仿真软件实现了模型并进行仿真运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次研发的宽体车总质量为40t,是在总质量60t级平台产品的基础上向下衍生而来的。应用三维造型软件建立了矿用自卸车实体几何模型,并对关键结构——车架给出了应力分析时的模型简化方法,根据整车的装配关系和车架的受力特点确定了车架强度有限元分析的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括车桥、悬挂和车厢在内的整车有限元模型,依据矿用车的典型受力重点选取满载静止或平稳行驶、扭转组合和侧倾举升作业作为分析工况,应用ANSYS软件求解得到各工况下车架的应力大小和应力分布规律。为验证整车的性能,在华润水泥南宁公司矿山对样车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性能试验,并对该矿车进行了全面检验,为下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的12m3矿用挖掘机是根据黑龙江伊春钼矿的特殊开采环境及特殊采挖需求而研制设计的。整车采用电力驱动,钢丝绳提升结合齿轮齿条推压方式实现挖掘功能,配有履带式行走机构,适用于黑龙江伊春钼矿天气严寒、昼夜温差较大的环境特点。为了分析所研制的12m3挖掘机斗杆是否满足现场要求,文章就斗杆结构建立了力学模型,同时结合仿真软件分析其在各种采矿作业下的受力情况得到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