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商》2015,(25)
自从我国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价就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有关房价以及房地产业的争议也日益激烈。2002年以来,尽管中国政府连续数年实行严厉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但是房价依然保持了持续的增涨的势头,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巨变,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普遍性的价跌量减的现象。目前我国商品房出现以下问题,1.我国商品房的空置率相对是比较高;2.金融信贷方面风险逐步加大;3.开发商在获得土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4.我国中低端普通商品房开发欠缺;5.市场的调节机制的缺陷。房价的高低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房价之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同群体的话语权之争,下面就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的核心问题房价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住房市场供需失衡问题受到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把房价降到一个合理水平外,还应大力发展房地产金融,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本文就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边缘化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住房市场供需失衡问题受到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把房价降到一个合理水平外,还应大力发展房地产金融,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本文就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边缘化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房产税改革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国务院要求要加快研究制定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和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的背景下,文章分析了房产税改革对房价的影响、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影响以及对房地产市场的长远影响等,提出房产税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完善房产税改革的相关对策建议: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产权登记制度;房产税计税依据以市场价值为基础;培养高素质的房地产价值评估专业人才;将房产税的设计纳入国家税收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障民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理性发展,自2008年以来,我国房价调控政策经历了从宽松到紧缩的转变,对房价的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应当继续坚决控制投资投机需求,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住房市场供需失衡问题受到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把房价降到一个合理水平外,还应大力发展房地产金融,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本文就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边缘化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居住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之一,不但是国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也是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表现.我国实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特别是1998年实行货币化分房政策后,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住房价格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造成房价过快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依据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并深入分析了房价上涨产生的原因,希望控制房价以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雪雁 《北方经贸》2014,(12):29-31
根据房价收入比这一指标检测得出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泡沫。影响我国当前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原因,包括土地的特殊性、土地财政政策和土地供应,房地产市场结构失调及政府宏观调控乏力等。针对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形成的主要原因,对稳定房产和国民经济应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土地供应的监管力度;完善住房保证体系,不断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9.
房价上涨的原因及平抑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房价持续上涨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引起房价上涨的因素包括:住房需求潜力巨大、房地产造价成本上升、房地产市场无效供给过多或有效供给不足、宏观经济、消费者对未来房价的预期和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作用、政府因素等。当前,需要通过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完善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机制、重视住房供给结构的优化、加强对普通商品住宅销售中价格行为的规范与管理、整顿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秩序等措施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但随着住房改革商品化、货币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房价上涨过快,配套保障房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也相应涌现。我国住房分配制度的完善,房地产市场的有效调控,都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从住房改革制度的历史视角出发,并结合分析楼市现况,对住房市场调控,住房制度改革及配套政策体制进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宏观调控以来,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房地产价格依然不断上涨。本文依据大量统计资料,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分析宏观调控背景下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揭示出我国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的内在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制度的欠缺以及市场供求主体的不成熟。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公共物品供给与住宅意愿支付价格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检验公共资本量对住宅的溢价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公共物品供给对住宅的溢价值有很大不同:生态环境投资对住宅的溢价值最高,其次是公共交通投资;教育投资,尤其是高等教育投资的溢价值较高,而以燃气普及率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住宅也有显著的影响。这说明我国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需求已经向多元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交通易达性是居民住宅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环境普遍为城市居民所关注,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是提高住宅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重新设计房地产税种和税率是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房价大幅度上涨,居高不下的房价不仅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也给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此政府部门应对房价进行有效干预。房产税具有取得财政收入、调节房产收益、影响经济运行的功能,但现行房产税制却违背了税收量能负担原则、削弱了税收调节分配功能,应借鉴房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经验,加快房产税制改革的步伐,以促进房产市场价格回归理性,更好地保障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现阶段,房地产业中存在的房价上涨过快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中低收入阶层的基本住房需求,而且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构成潜在威胁。文章从当前房价上涨原因及政府采取的对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其原因主要有:需求拉动、土地价格的持续上涨、建安成本的增加和开发商的趋利动机等。应改善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结构,加强对土地市场的管理和银行监管,完善房地产税费制度和信息系统,加强房地产的价格调控,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若干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稳定住房价格除了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外,还要用深化改革的办法推动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这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许多体制性障碍需要通过市场化改革来清除;宏观调控短期性与房地产业发展长期性之间的矛盾需要改革来协调;宏观调控手段和措施的有限性与当前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原因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需要改革来化解;宏观调控成果也需要通过市场化改革来巩固和发展。文章指出,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只是一种过渡形态的住房制度,内含着深刻的矛盾,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可能是我国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理想而可行的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关于目前中国高房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房改以来,人民的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此而引发的高房价却成为老百姓的一大负担,中国目前的房价已超出普通老百姓的购买能力,严重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构成威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房价回归正常。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房价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殿学 《商业研究》2006,(24):96-98
自1987年住房改革以来,房地产市场经过近20年的风雨历程,已具规模。但日趋上涨的房价让广大的购房者望房兴叹,何时才能居者有其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成为21世纪、特别是“十.一五”规划实施中百姓关注之焦点、议论之话题。从影响房价居高不下的主因素来分析,我国房价仍有走高之趋势。  相似文献   

19.
各类房地产金融创新为开发商和购房者提供了充足的金融支持,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是一个生产者主权市场。这些金融创新不仅抑制了房地产金融调控效果,还在商品房供给增加的同时推动房价不断上升,使得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加速聚集。对此应改变房地产调控思路,增加供给,管理预期,转变银行的信贷管理思路,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房地产金融业务监管。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阶段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即严控土地供给、重点抑制房价、全面治理房地产市场等方面。我国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方面应完善土地市场制度,理顺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的关系,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避免行政手段对市场机制的过多干预,正确引导市场预期,采取适当措施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