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宇  杨丽 《时代经贸》2008,6(5):49-50
针对我国市场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率较高的现状,中央银行连续使用提高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调解。本文深入分析了该政策对经济形势中的各方面影响,为了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解决流动性过剩、通货膨涨等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市场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率较高的现状,中央银行连续使用提高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调解.本文深入分析了该政策对经济形势中的各方面影响,为了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解决流动性过剩、通货膨涨等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央行频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和国际实践经验都指出,不宜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工具。但是中国央行动用存款准备金工具的频率要远高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金融市场特征决定了存款准备金相比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具有效率高、调整成本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实现信贷结构、货币供应量等目的,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发展产生作用。近年来,央行连续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明确了央行进行宏观调控的决心,收缩了社会资金流动性,抑制了过热投资.保证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实现信贷结构、货币供应量等目的,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发展产生作用。近年来,央行连续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明确了央行进行宏观调控的决心,收缩了社会资金流动性,抑制了过热投资.保证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一直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调整、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一种常规性货币工具,特别是近些年,为了冲销外汇占款引发的流动性过剩,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规模和频率都大幅度提高.但是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这种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空间已经不大,必将被利率为主的价格工具逐步替代,在这一过渡时期,对现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推进差别准备金利率,扩大商业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资产的种类,逐步降低商业银行准备金利率,完善Shibor的形成机制,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8.
券商点评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本栏目特邀国泰君安、申银万国和平安证券等七家证券公司研究人员就这一政策的影响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9.
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之一,其货币乘数效应会给社会金融及经济带来较大影响,近年来,我国对存款准备金率进了频繁调整,表明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0.
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新解——内涵、作用机理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存款准备金制度不仅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还包括需缴存准备金的金融机构、不同类型存款(资产)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作为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类型、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式、存款准备金是否付息与(付息时)付息利率,以及违反这一制度的相关罚则的确定和调整等,并详细分析了其作用机理,总结提炼其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特征,并简要指出这一范畴的提出对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发展以及货币政策实践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从2006年7月份以来连续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虽然对中国的产能过剩、经济过热起到了一些调控作用,但难以有效抑制银行体系中的流动性过剩。针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货币数量过多、流动性过剩这一热点问题,应尽快利用货币、财政手段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从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原油期货和大豆期货的价格出发,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2000~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展开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原油期货和大豆期货的价格都与CPI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得出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原油期货和大豆期货价格对CPI的动态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3.
High resident saving and high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are the inevitable products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and there is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On the one hand, this kind of economic phenomenon can't persist in a long time; on the other hand, to implement relevant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foreign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exchange management policy to change them in view of their negative effects to present economy is one of the present economic tasks.  相似文献   

14.
因存款准备金制度软化、存款准备金减少带来了货币政策低效或无效的局面。通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各项贷款征收法定准备金,构建了一个准备金政策新框架,可用来分析货币政策的需求结构效应,以实现针对性地调节总需求结构。并且,实行贷款准备金政策可以消减存款准备金的制度缺陷、重建准备金制度的威力、强化货币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周涛 《财经科学》2006,(11):1-8
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货币信贷居高不下,我国经济过热的风险仍然存在.央行在将近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利率以抑制过快增长的货币信贷.本次货币政策的目的将限于通过抑制信贷过快膨胀来平滑经济增长,其理想效果是防热而不会致冷."稳健"仍会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基调.继续加息不是央行的最优选择,高固定资产投资、高经济增长速度仍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增加了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加剧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并促使人民币升值,同时,大大增加了储备成本和储备风险.面临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困境,探讨了同样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新加坡管理外汇储备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改善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In recent years,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PBC) has carried out monetary policy by means of reserve requirement frequently in an effort to hedge the excess liquidity in the banking system. But just like other government taxes, reserve requirement maybe have an optimal required reserve rate (RRR). When the RRR have been raised to the optimal level, the effect of reserve requirement policy in money control and liquidity sterilization should also be withered due to the loss of the “tax base”. Therefore, we establish a theoretical model and analysis framework and make the corresponding econometric test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The optimal RRR in China at present is about 23%. If the RRR is further raised above 23%, the monetary authority should adjust the deposit and loan interest rates, interest margins between deposits and loans and the deposit reserve requirement rate to expand the using scope of the reserve requirement policy.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ingji Yanjiu 经济研究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08, (10): 37–51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以来,面对持续走高的物价,央行采取了连续上调准备金率的政策,以求减少货币供给量,稳定物价。通过建立CPI、广义货币供给量M2和GDP之间的回归模型,对1994~2010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对稳定物价有效的结论。认为治理通货膨胀要采取多样化的宏观经济政策,注意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搭配使用。同时要加快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2009年以来,面对持续走高的物价,央行采取了连续上调准备金率的政策,以求减少货币供给量,稳定物价。通过建立CPI、广义货币供给量M2和GDP之间的回归模型,对1994~2010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对稳定物价有效的结论。认为治理通货膨胀要采取多样化的宏观经济政策,注意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搭配使用。同时要加快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以来,我国主要的大中城市纷纷出台了商品房的限购政策,同期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多次调整.在限购政策背景下,本文运用广义矩(GMM)方法,将限购政策作为逻辑变量加入到估计模型中,对限购背景下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与商品房价格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限购政策对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具有显著意义,同时,政府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滞后2期和3期时对于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商品房价格不会因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而出现急速下跌,而是在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调的过程中呈现出先上涨后下跌,再上涨、再下跌的交替变化特征.研究同时发现,限购政策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于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影响显著,而对于中西部城市影响则不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运用存款准备金率手段在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过程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