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正视“泡沫经济”现象段双奎,郭希云“泡沫经济”的形成及其特征“泡沫经济”现象是市场经济的滋生物。它指的是资产(主要指股票、房地产等)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发生大幅度的波动,资产价格超常规上涨,出现的一种虚假繁荣的经济现...  相似文献   

2.
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稳定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文分析资产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稳定之间的关系 ,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 ,是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稳定的理论探讨 ;第二部分分析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及日本“泡沫经济”前后的经济运行特征 ;第三部分分析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警示 ;第四部分是全文总结。  相似文献   

3.
试论泡沫经济及其警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一、什么是泡沫经济一些人把泡沫经济简单定义为资产价值的异常膨胀,其实,在这个层面上理解泡沫经济并不确切。因为,本身作为资产一部分的商品的价格变动不会导致泡沫经济,只有股票、债券、土地的价格膨胀才会出现“泡沫”现象。股票、债券、土地等属于虚拟资本,应同生产资料、服务等实体资本区别开。泡沫经济可以被理解为相对于实体经济的一个概念。泡沫经济并非近代才有的,远在15、16世纪,伴随着商品交换和货币经济的扩展,欧洲的一些商业都市中,就已因投机而发生过多次“泡沫”事件。但这些事件基本上是局部性、区域性的,其影响也十分有限。在资本主义经济股份化之后,国民经济中不但虚拟的成分加大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泡沫是指由房地产投机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脱离市场基础的持续上涨。从理论上讲,任何商品都有发生经济泡沫和泡沫经济的可能性,每个商品产生泡沫机会的多少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根据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实践经验分析,股票和房地产是产生泡沫几率最高的,所以房地产和股票是泡沫经济的主要载体或“多发区”。  相似文献   

5.
“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张静阙方平自从人类社会开始步入市场经济时代,“泡沫经济”就与人类形影相随。从世界上首例“泡沫经济”事件——荷兰“郁金香球茎大恐慌”算起,到目前为止,“泡沫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已有360年之久,可谓渊源流长。时至今日,“泡沫经...  相似文献   

6.
泡沫经济是一种价格现象,指某种或者一系列资产的市场价格在短期内脱离其实际价值迅速上涨的经济现象,是一种虚假繁荣;一旦泡沫破灭,就会导致金融危机和社会震荡。广义的泡沫经济泛指流动性过剩带来的商品或投资品价格的过度上涨,包括通货膨胀。狭义的泡沫经济指房地产或证券市场这类投机性较强的行业领域的泡沫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所谓的泡沫经济,指的是银行、企业和个人将货币资本大规模地运用于投机目的,结果导致股票、土地不动产的价格上升,并远远超过其实际价值。它是一种几乎把大部分经济主体统统卷进去的大规模投机行为的结果。在发生泡妹经济的情况下,虚假财富以远远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而迅速膨胀,但是倾刻之间又犹如沫泡破裂一样,迅速消失。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中国必须特别警惕泡沫经济现象。“泡沫”是会破的历史上有名的泡沫经济现象,大概要上溯到1634年到1637年荷兰君子兰事件。当时,君子兰被引进到欧洲,起初不过是有闲阶级…  相似文献   

8.
陈倩 《经济研究导刊》2009,(22):123-124
中国房地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匾民经济三大“发动机”——内需、出口、基建中最强劲的动力之一。房地产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保持回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房地产价格失控将导致泡沫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后果是灾难性的。这里以温州房地产市场为例,论速中国房地产价格失控的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9.
泡沫经济,古已有之。和200年前荷兰“郁金香狂潮”一样,10多年前长春“疯狂的君子兰”,就是古老形态泡沫经济的本土例子,在城市职工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时候,一株君子兰却居然可以炒至十几万元的价位。房地产泡沫,股票市场泡沫,则是现代形态的泡沫经济,都由银行融资。泡沫炒作的对象,都有“认你贵你就责,不贵也贵”的特点,有朝一日“认你不贵你就不贵”,泡沫就破了,也许就剩下几张废纸。不过,这可不是“贵也不贵”,因为“本来不贵”,当初之贵,完全是炒作的结果。泡沫经济:“认你贵你就贵,不贵也贵”@王则柯  相似文献   

10.
泡沫是美丽的,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泡沫又是虚幻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使美丽化为乌有。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中国必须特别警惕“泡沫经济”现象。因为“泡沫经济”,虚假繁荣,祸国殃民,危害大矣。  相似文献   

11.
伊利5名高管落马,除了让人注意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问题,还让人们开始关注起可能形成泡沫经济的中国乳业。近年来,我国乳业发展十分红火,“奶业兴农”、“奶业兴市”、“中国乳都”等口号和概念层出不穷,“奶源大战”、“奶牛价格大战”、“广告大战”、“保鲜奶与还原奶大战”打得人们眼花缭乱。然而,一方面奶源数字不清,一方面是消费市场有限,加上过度投资的乳业建设,中国乳业如果还是照着现在的无序发展趋势,极有可能形成—个“牛奶泡沫”。  相似文献   

12.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陈玉华一、控制“虚拟经济”,防止“泡沫经济”的出现这次亚洲金融危机起于泰国,而泰铢贬值的内因就是泡沫经济的破灭。在80年代后半期,泰国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迅速吸引了大量外资,国外直接投资给社会基础设施带来巨大压力,港口、电力、通...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区域创造”,意指立足于本地的资源、区位等的优势和特点,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以增强各功能区域块的经济活力,改善该区域内人们的生活和娱乐环境。日本“区域创造”的内涵较我国目前实施的以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和风险投资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创新”要广,它涵盖了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背景和现状泡沫经济出现后,日本的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结构也开始发生动摇,“泡沫经济”时代的诸多问题开始显露。过度的人口和产业大集中(主要集中在东京和大阪等京阪地区)不仅造成了这些地区本身的负荷过重和地盘…  相似文献   

14.
现代历史上最典型的泡沫应该是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泡沫经济,自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泡沫特别是房地产泡沫进行了深入研究。近些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也面临不断上涨的局面,对我国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泡沫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一、泡沫经济的定义及房地产泡沫 泡沫经济是由金融投机所导致的经济状态,表现为大量资产价格飙升到远远脱离其内在价值的程度,其中隐藏着资产价格狂跌并引起市场崩溃与经济萧条的可能性。房地产泡沫是指由房地产投机等因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脱离市场基础的持续上涨,也就是土地和房屋价格极高,与其使用价值(市场基础价值)不符,虽然账面上价值增长很快,但实际很难得到实现,形成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银行业苦于面向制造业的融资业务扩展困难,融资业务逐渐向房地产业以及零售业拓展,这些金融机构的积极的融资活动是,为日后的不动产价格上升埋下了伏笔.进入80年代,日本土地和股票投资盛行.股价和不动产价格的暴涨,造就了当时"土地神话".但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这些投机公司陷入了经营困难,无力偿还银行贷款,使日本金融机构深陷不良债权的泥潭.整个日本社会进入了经济发展停滞的状态,整个九十年代一直都处于地成长率的状态.本论文通过对日本泡沫经济产生以及崩溃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对中国经济现状与日本泡沫经济进行比较来分析中国经济是否会重蹈日本泡沫经济的覆辙.  相似文献   

17.
泡沫经济是指那些由于经济投机活动而导致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的现象。泡沫经济违反需求法则,它迟早要崩溃,从而导致经济动荡。国际资本特别是国际投机资本不仅聚集的速度很快,而且杠杆作用强,因此如果国际资本大量地流向泡沫经济部门,如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就很容易把经济泡沫吹起来。如果一国出现了泡沫经济危机,最基本的办法是采取破产、注资、债务重组和整顿金融机构等方式来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8.
从日本的“泡沫经济”谈加强我国证券市场建设肖海泉(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影响1985—1991年,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曾令世人惊羡。1992—1996年的经济衰退又使人看到了泡沫经济的消极影响。目前,日本经济已出现了回升迹象,然而,泡沫...  相似文献   

19.
注意:防止“泡沫经济”的侵袭朱勇坤“泡沫经济”的幽灵已逼近中国。今年2月23日,沪市国债期货狂飚骤起,几家金融机构在没有保证金的情况下,恶炒债券达1400亿元,人为造市失败,亏损数达10亿元之巨。按照国融规则,上海一些老牌证券公司当已破产。有评论称,...  相似文献   

20.
闫坤  汪川 《经济导刊》2023,(11):85-87
<正>20世纪90年代,受“泡沫经济”破灭影响,日本经济结束了高速增长,陷入低速增长阶段,这一时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对日本经济“失去”的原因众说纷纭,2003年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提出“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对日本经济的“失去”进行解释。根据该理论,在资本市场或不动产市场的泡沫破裂后,市场价格的崩溃会使得之前过度扩张的经济主体的资产大幅缩水,大部分企业的目标将会从传统理论的“利润最大化”转向“债务最小化”,从而导致金融体系持续低迷和实体经济持续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