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马尼亚作为典型的经济转轨国家,1971年即已正式加入GATT,转轨后自动转入WTO(1995年),在GATT/WTO框架下经济运行的时间比我国长的多,所面对和解决的许多问题与我国基本相似,因此,研究并吸取该国在GATT/WTO框架下经济运行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极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GATT/WTO体制内保证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是关系到发展中国家能否顺利融入多边贸易体制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目前新一轮多哈谈判中的焦点问题。作者勾勒出自1947年GATT成立至今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规则演变、规则演变背后的各种政治、经济因素变迁以及对发展中国家在新一轮多哈谈判中的潜在影响,意在揭示GATT/WTO体制对发展中国家特殊和差别待遇这一基本原则的演进历程及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赵金涛 《开放导报》2002,(11):31-32
德国于1951年加入GATT,1995年顺利过渡成为WTO的成员,其在GATT和WTO中一直发挥重要的作用.尽管德国没有专门针对GATT和WTO制订相关的措施和对策,但德国在WTO(GATT)框架下所采取的各种政策还是很值得我国借鉴的.  相似文献   

4.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的117个会员于1993年12月15日不复众望通过新的世界贸易协议后,大家熟悉的GATT将功成身退,世界贸易组织即将跃上世界经济舞台。 经同意的草案指出,GATT今后将如原来设立时确定的目的一样,只是一项“协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已被WTO纳入的94GATT环保一般例外条款的内容、历史发展、现状,以及WTO对这一规定的解释入手,并从中导出对该条款的发展趋势的预测,及提出我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GATT)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多边国际贸易组织,其贸易量占世界贸易量的90%以上.堪称“经济联合国”,重返关贸总协定是使我国的经贸制度走向国际规范化的一大历史契机.也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重返关贸总协定不能不对本国经济产生全面的、巨大的、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蒋荣健 《开放导报》2002,(11):24-27
欧盟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依赖较强,它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开放型的国际贸易体系,是关贸总协定(GATT)和世贸组织各回合贸易谈判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因此,研究欧盟在WTO框架下的经贸政策,对于我国与欧盟的关系以及我国经贸政策的制订都有很能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致力于监督世界贸易和使世界贸易向自由化发展的国际组织.WTO1995年1月1日宣告成立,前身是1948年正式开始生效的关贸总协定(GATT).GATT和WTO在战后扩大国际贸易,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吸收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多边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WTO目前拥有142个成员,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9.
从1948年GATT到日前的WTO,50多年间所制定的贸易规则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冗长、最复杂的国际规则,它在相当水平上约束着WTO缔约方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反之,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与经济的发展也  相似文献   

10.
张晓群 《特区经济》2004,(10):108-109
<正> 建立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和乌拉圭回合谈判基础上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已经从原来单纯的多边商品贸易组织发展成为今天涉及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相关的投资、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贸易政策审议与争端解决机制、法规透明度与可持续发展等经济贸易全球化众多方面的所谓“经济联合国”。加入WTO,无疑将对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影响。 一、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与加入WTO后的要求的差距 1.现行税收制度的一些方面与WTO的基本规则有矛盾 第一,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力度强。①在企业所得税方  相似文献   

11.
白玫 《开放导报》2003,(1):28-29,46
匈牙利从1968年开始进行经济改革,着力于建立新经济制度,是世界上第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也是渐进式经济改革的首创国.经过长达4年的谈判,匈牙利在1973年正式加入GATT,并于1995年1月自动转入世贸组织.对匈牙利加入WT0(GATT)的29年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2.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简称WTO)宣告成立。作为关贸总协定(英文简称(GATT)的替代物,WTO继承了以往GATT多个回合谈判的成果,并按《乌拉圭回合最终文件》即达成的协议而成立,因此,它具有一套较为严密的贸易规划和运用机制,能规范和约束今后各国的国际贸易活动,促进国际经济贸易更好更快地发展。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逐步向国际规范靠拢,而国际规范的客观要求也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标准,这说明中国需要加入WTO。  相似文献   

13.
殷存毅  姜山 《开放导报》2002,(10):10-11
加入WTO的影响 台湾于1990年1月1日正式向GATT秘书处提出加入关贸总协定的申请,并于1995年1月1日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而自动转为入世申请.由于台湾的经济一向是以出口为导向,因此,台湾当局认为,就长期而言,加入WTO对其整体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应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4.
日本1955年加入关贸总协定(GATT),是较早加入GATT的国家之一,成为GATT和WTO谈判中的重要一员,先后多次提案,积极和各方协调立场,寻求支持,日本应对GATT和WTO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争端解决机制改革是WTO改革的重要内容,各成员已经提交了多个改革方案.基于1989-2020年的GATT/WTO争端解决数据和贸易数据,采用PSM-DID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争端解决程序(机制)整体上具有贸易促进效应,证明GATT/WTO争端解决具有正的外部性,揭示了 WTO争端解决机制改革取得成功的经济学基础.然而,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经济效益虽较GATT有很大提升,但是仍存在南北落差,对中美欧等重要成员的贸易效应也不尽一致,成为各方改革主张大相径庭的经济动因.中国是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获益方,较好地执行了争端裁决,应积极推动WTO争端解决机制尽快恢复正常功能,避免倒退回GATT时代.  相似文献   

16.
陈炳才 《新财经》2001,(11):64-65
WTO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并不一定就是机遇和欢乐,要做艰苦的努力。相当一些人对中国加入WTO、参与经济全球化具有一种兴奋和乐观,甚至因此计划一个5—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美好未来,这种直线发展的思维方式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多少所谓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庆贺自己融入所谓贸易自由区、发达国家体系以及所谓的经济、金融全球化不久,就发生了经济、金融危机。墨西哥自从加入GATT以后,  相似文献   

17.
王晓霞 《开放导报》2002,(11):35-36
加拿大是1947年<关贸总协定>(GATT)缔约创始国之一,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后自动成为其成员.加拿大是典型的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幅员辽阔,农业发达,经济总量与我国大体相当,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之一.上述特点决定了在WTO的背景下,加拿大的社会经济政策必然可以为我国提供有益的借鉴.因此,研究加拿大在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后的社会经济政策调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GATT/WTO中的美国:建设者和破坏者的双重角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是多边贸易体制当之无愧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它也一再宣称致力于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但本文通过对美国创建多边贸易体制的历史背景及其在GATT/WTO发展过程中的立场的分析,指出美国对多边贸易体制所作出的努力归根到底是出于维护美国霸权和国家利益的自利动机。这也决定了美国对待GATT/WTO的态度始终是以自身的利益和价值判断为出发点,美国在农业、纺织业、反倾销、301条款和争端解决机制等问题上有违贸易自由化原则的表现,充分表明了美国在国内贸易政治的权衡中认为需要保护国内产业时,从来都不惜破坏或逃避GATT/WTO的规则。  相似文献   

19.
经济合作中的次区域贸易协定:亚太地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太地区,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唯一的官方经济合作机构,其倡导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在建立非歧视性和最惠国待遇的基础上和关贸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WTO)保持一致。然而在APEC范围内,存在若干对非成员歧视的次区域贸易协定,即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入澳大利亚、新西兰密切经济联系贸易协定(CER)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由于歧视性的优惠贸易协定是关贸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最惠国待遇(MFN)原则的例外,APEC在开放的、非歧视原则下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其速度和范围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20.
从GATT到WTO框架下,因环境问题而引起的贸易纠纷逐年增多。环境保护也成为一些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幌子,以致形成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本文试图通过研究GATT/WTO所确立的“环境例外”措施和考察WTO争端解决机制在解决环境——贸易争端时的立场、态度的演变,提出我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