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刘永苍 《水利经济》2000,18(4):7-9,20
1 水利经济良性循环的概念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同其它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一样 ,要生存和发展 ,生产必须不断重复 ,不断更新。水利再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就是水利经济的良性循环。其规模上也可分为简单良性循环和扩大良性循环。简单的良性循环就是水利工程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 ,保持运行能力不衰退 ,工程能够自我维持 ,自我改造。扩大的良性循环就是水利工程在更大规模上进行 ,运行能力增强 ,工程实现自我维持 ,自我改造 ,自我发展。2 目前水利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社会对供水的商品性认识不足 ,造成水利工程及其管理单位长期低偿…  相似文献   

2.
谈飞  金琼 《水利经济》1995,(4):35-37
本文针对已建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的社会效益与财务效益相背离的现状,揭示了长期以来水利工程管理中一直存在的无偿服务和低偿服务这种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不正常现象。从实现水利经济良性循环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发展水利基础产业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我国建成了数以万计的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水利经营管理部门的财务收益却入不敷出,不但不能实现水利经济良性循坏,连起码的运行维修费都得不到保证(有的水利单位连工资都发不出)。因此,如何实现水利经济良性循环是当前水利经济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为了配合这一问题的研究,我们对长委设计并已投入运行的八  相似文献   

4.
水利经济良性循环,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许多专家已经发表了很多很好的意见。笔者在初步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想法,希望得到专家指正。一、什么是水利经济良性循环水利经济良性循环问题,也就是实现水利经济正常再生产问题。由于水具有多种功能的特性,它既属于生产资料范围,也属于消费资料范围,而且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必需生活资料。在生产资料中,水既是劳动资料,又是劳动对象。按照马克思商品经济再生产原理,水利经济良性循环内容包括:(1)单项水利设施的  相似文献   

5.
水利经济良性循环问题是关系到水利经济和水利建设发展前途的大事,是今后水利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近年来水利界关很心的一个根本问题。对与此有关的问题如何认识经济良性循环,水利经济能否良性循环以及如何实现良性循环——实现水利经济良性循环的措施和政策性意见等等,现在认识还很不一致。为了促进水利经济良性循环问题的研究和供有关领导决策参考,《水利经济》特辟“水利经济良性循环问题”讨论专栏,欢迎有关领导、专家和广大读者积极赐稿,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6.
水利经济良性循环问题,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进程中提出的一个水利工作重大课题,关系到水利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巩固与发展。对这个课题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如什么叫经济良性循环、水利经济能不能实现良性循环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相应政策、措施等等,现在认识还不一致,有关政策和配套措施还有待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将会对我国水利事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以及水利经济学科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徐明  王艳艳 《水利经济》1998,16(1):22-28
产品、产业结构和管理机制是发展水利经济的关键。优化水利经营产业结构,正确处理水利经营发展不平衡问题,设计一个能够实现良性循环的水利经营管理运行系统就能把整个水利事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水利经济》1990,(4):5-7,36
本文探讨水利良性循环的涵义、目标和实现水利良性循环的途径。良性循环,是指事物良好地周而复始运动和变化。水利良性循环,是指水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呈现螺旋上升态势。水利良性循环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方面,二是工程技术方面。概括地讲,包括以下几点: 1.财务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收”包括国家、集体、个人等各种投入和水利部门创收两方面。“支”包括现有工程维持简单再生产所需费用和满足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用  相似文献   

9.
刘华国 《山西农经》2020,(2):145-14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使得各产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水利工程作为我国的基石型产业之一,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水利工程在我国的地位不容小觑,尤其是城市化进程日渐加深,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代表的相关建筑产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时期,而水利工程作为其中的核心工程项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相应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水利规划设计中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问题之一。当这类问题发生时,会极大地影响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探讨了水利规划设计中安全生产管理问题,为相关的水利规划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建国四十年以来,我国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设施,改变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扩大了水域面积,为水利渔业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水利渔业就是利用水利工程设施形成的水域和工程管护范围内的其它水土资源,以水库渔业为主体,兼含沟渠、塘堰、滩涂等水体,在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础上,发展渔业生产。它不仅是综合利用水资源,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属于水利基础产业的内容,而且是发展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能否实现水利经济的良性循环,直接关系到水利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巩固与发展。要实现水利经济的良性循环,从目前沈阳市水利状况和为国民经济服务的角度上来看,尚存在着较多的制约因素。第一、水利工程的直接财务收蔬少。财务收益是指水利工程从水费等项目中所得到的实际收入。它不同于一般国民经济部门的投入产出和经济运行,价值规律起着明显的作用,都有一定的财务效益。而水利部门则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社会公益事  相似文献   

12.
刘海声 《水利经济》2001,19(1):23-25
自 198 0年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成立以来 ,水利经济研究工作蓬勃开展 ,使我国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经营管理以及水利改革、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水利经济理论与应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1 我国水利经济研究工作回顾  我国水利经济研究工作分为两个阶段 :水利项目的经济研究和水利产业经济研究。前者是微观的、基础的 ,后者是宏观的、更高层次的。 2 1世纪水利研究的目标是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1.1 水利项目经济研究  水利项目经济研究是水利经济研究中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水利项目经济评价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 50年代我国引用苏联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3.
水利旅游已成为水利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发挥文化资源的优势是发展水利旅游的关键因素。从文化的视野看,源远流长的水文化是水利旅游发展的基础,巧夺天工的水利工程是水利旅游的灵魂,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是水利旅游的未来。水利旅游只有保持特色,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谈扩大水利投入的途径和措施康福贵(海河水利委员会)1水利投入不足是水利行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远远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严重滞后。有些水利工程质量标准低,病险工程也不少,江湖防洪能力严重不足,洪水灾害仍是...  相似文献   

15.
自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成立以来,水利经济效益分析与计算在防洪、灌溉、排涝、发电、供水、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水利经济分析与计算的目的水和经济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使有限的水资源分  相似文献   

16.
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找准发展水利经济的切入点,实现资阳地区水利经济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水利经济》2015,(1):72
<正>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期刊全国农业系统优秀期刊(邮发代号28-252,CN32-1165/F,双月刊)《水利经济》是由河海大学与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以技术性为主、兼顾学术性和管理性的科技期刊。《水利经济》1983年创刊,是全国唯一的水利经济研究方面的专业性期刊。主要刊登内容:水经济学理论;水权、水市场与水价研究;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评价与分析,水利工程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水利工程资本运作与费用分摊研究;水利工程管理研究,以  相似文献   

18.
《水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水利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新的发展时期,我省水利经济能否向良性循环过渡?其理论依据是否正确,在实践上是否可行?水利系统内外的不少同志尚有疑虑。本文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思考,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19.
张荷 《山西农经》2014,(1):36-39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作为农业经济体系完整组成部分的水利灌溉事业,从有史籍记载的战国初期兴修的智伯渠开始,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后,在山西也有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但是,古代山西水利仅有屈指可数的几项大型公共水利工程,众多的水利工程则是由民间兴办的小型农田灌溉工程。而这部分水利设施主要是通过渠道工程引河引泉或修筑堤堰防止水患,且又大多散落在本省中南部盆地区和汾河中下游干支流两岸。正由于这一原因,才带来了山西中南部河川盆地区文化和农业经济的先期开拓与发达。  相似文献   

20.
张志明 《水利经济》2003,21(3):51-54
根据白溪水库及周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分析其旅游资源的整合效应,提出以水利工程景区开发建设为龙头带动水利、旅游、林业、农业的水资源综合开发的战略,通过发展水利旅游来实现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