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在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应诉方面,应诉企业需要配备反倾销会计人员,收集应诉反倾销所需要的会计资料,配合律师填答调查问卷并进行会计举证。同时在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懂得反倾销会计的专业人才,提供应诉反倾销的会计服务。在中国进口产品反倾销方面,申诉企业需要懂得提起反倾销会计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反倾销会计人才的需求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1反倾销会计人才已经是"外抢内夺"在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应诉方面,应诉企业需要配备反倾销会计人员,收集应诉反倾销所需要的会计资料,配合律师填答调查问卷并进行会计举证。同时在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懂得反倾销会计的专业人才,提供应诉反倾销的会计服务。在中国进口产品反倾销方面,申诉企业需要懂得提起反倾销会计的人才,反倾销  相似文献   

3.
印度是世界上出台反倾销政策较晚的国家之一,但是随着对外贸易的开展,印度对全球发起反倾销调查和实施反倾销措施逐年增多,已经成为对中国反倾销立案数最多的国家,而中国企业却对印度的反倾销应诉持消极态度。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涉案企业消极应诉的原因,认为应该加强行业协会在反倾销应诉中的作用,联合应诉才能胜诉,赢得长远的市场利益。  相似文献   

4.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并跻身于世界贸易大国行列。但是,随着出口贸易的不断增长,中国企业也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国外反倾销诉讼。面对国外的反倾销指控,中国企业经过了由最初消极不应诉的被动状态到现在的积极应诉的主动状态的过程。为此,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企业应诉国外反倾销行为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中国企业积极有效地应诉国外反倾销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近年来国际反倾销案件最大的受害者,出口产品受到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反倾销指控高居全球之首.在这些反倾销调查案中,中国企业的应诉率仅为50%左右,而能争取到较好裁决结果的企业仅占三成.因此,如何提高中国企业的反倾销应诉能力,建立一套完整的应诉机制,是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急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在学习、借鉴相关的国内外法规、以往的反倾销案例以及前人研究基础上,从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实践需要出发,构建我国企业应诉反倾销的会计支持系统,针对反倾销应诉的步骤具体分析了在此过程中各阶段的会计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之一。地方行业协会通过价格协调、组织企业积极应诉、帮助企业应诉、建立反倾销应诉预警体系等功能的发挥在应诉中具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博 《现代商业》2007,(10):113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日益加强,中国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反倾销案件。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遭受反倾销原因的基础上,综合其在应诉反倾销中运用策略的现状,提出我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应诉过程中的各个不同阶段可采取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国力的极大增强和外贸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在出口产品过程中,开始在进口国遭遇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诉讼,已严重困扰我国企业的对外发展,有必要对我国企业的反倾销应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一、中国企业反倾销应诉需考虑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灏 《财贸经济》2011,(10):75-80
中国是世界反倾销最大的受害国。由于每年遭受到大量的反倾销,我国每年都有大量出口企业成为反倾销案件中的涉案企业。虽然我国涉案企业的应诉率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存在涉案企业不应诉的情况。涉案企业对反倾销裁决结果的“胜诉预期”状况对是否积极应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应诉结果的预期如何对应诉与否的决策产生影响、哪些因素对胜诉预期有影响以及如何提高涉案企业胜诉预期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外对我国的企业反倾销调查层出不穷,截至2006年,我国已经连续12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应对反倾销调查成为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反倾销应诉的环境约束出发,分析了我国反倾销应诉所处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文化科技环境的特征及对我国反倾销应诉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我国反倾销应诉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Cournot同质产品竞争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反倾销应诉费用内生化模型,分析了反倾销诉讼发起国企业(进口替代企业)与应诉企业(出口企业)的行为选择(假定两者不能达成协议).表明应诉费用越高,即设置的应诉门槛越高,进口替代企业越有利.而对出口企业而言,则存在一个最佳应诉费用点,在其期望应诉费用未到达该最佳应诉费用点之前,越努力去应诉对自身越有利.在实践中,被提起反倾销诉讼的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应诉成本往往很高,超过了企业自身的期望成本和承受能力,导致出现不应诉或应诉不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日益活跃,中国产品已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在针对个体企业的反倾销调查中,被调查企业通常具有强烈的应诉动机;但在针对整个行业的反倾销讼案中,个体企业往往不愿积极应诉,普遍存在“搭便车”的心理。规避反倾销调查只是权宜之计,反倾销的根本出路在于强化行业协会组织。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反倾销应诉中的会计权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企业何以频频遭受反倾销调查,法学界和经济界对此问题都从国际贸易发展、法学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但从国外的经验以及对我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实践中的情况发现,导致我国出口产品接二连三被提起反倾销调查的根本诱因,以及在反倾销应诉时胜诉率不高的根本原因还是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调查的会计举证能力偏低.下面笔者针对中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存在的财务会计问题以及如何从财务会计方面来规避反倾销和增加我国在反倾销诉讼中的胜诉率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所谓的反倾销,就是指为了保护本国的商品市场竞争力,抵制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倾销的措施。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保护期过去,中国企业遭受到的反倾销应诉案件也日益增加,而在这些案件中,中国胜诉的概率相当之低。中国企业败诉的原因有很多,而会计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反倾销的概述,以及会计在反倾销应诉案件中的重要性,分析会计在反倾销案件应诉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反倾销应诉会计系统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针对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起诉,大多数企业听天由命、消极无为,即使有些企业积极应诉,但在应诉抗辩中获胜者极少。一些经济学者对我国企业不积极应诉或应诉不力分析了许多原因,也提出了相应对策,这些研究有深度有见解,对胜诉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怎样使用财务会计资料反倾销应诉阐述并不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40%反倾销案是由于企业拿不出较为规范的资料而败诉,从中也可看出企业会计问题是反倾销应诉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主要表现在财务会计数据是反倾销应诉中的基本数据。1998年4月30日欧盟把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名单中排除出去,采用了新的方式:一是以个案审查方式确定某个生产商是否具有市场经济;二是对中国企业实行更具体的确认差别——分别税率的讨论。同时针对中国企业设立了  相似文献   

16.
一、建立印度反倾销和中国企业应诉的博弈关系 本文的分析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假定的条件之下的: 第一,反倾销和应诉博奕关系中的博弈主体:在倾销和反倾销中存在着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博奕关系,本文只讨论印度作为进口国的反倾销和中国出口商应诉反倾销的博奕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贸易保护做法日益受到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限制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开始从规则内部寻找贸易保护新策略,反倾销措施应运而生。许多国家借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反倾销滥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加入WTO后,遭遇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起诉,从最初的保持沉默到如今的积极应诉,中国企业表现得越来越成熟,而目前中国应诉反倾销来存在着各种法规、会计准则等的限制,本文对反倾销行为进行经济分析,并阐述中国应诉反倾销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和反倾销最大受害国。原因是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使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的不公正、歧视性待遇,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不合理,国内企业出口秩序混乱,缺乏完善的信息预警机制和反倾销应诉机制等。中国企业应改变产业结构,使出口产品多元化;推动预警机制的建立及完善;培养市场中介组织,建立反倾销应诉基金;积极应诉保护市场,维护企业自身权益;加紧培养反倾销方面的专业人才;实施价格承诺,尽快中止反倾销调查;企业从容面对,据理力争,尽量避免被他国反倾销。  相似文献   

19.
陈颖 《江苏商论》2003,(12):38-39
反倾销应诉搭便车是指我国企业在面对国外反倾销诉讼时,不应诉企业在不耗费时间、精力、金钱的情况下,依仗应诉企业的努力而获得与应诉企业同等收益的一种违反公平原则的行为。探讨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搭便车产生的根源与杜绝搭便车行为的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出口市场的拓展和出口产品的增加,国外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案也在逐渐增加。在反倾销调查中,我国中小企业多数选择不应诉。也有一部分企业,或者通过行业协会,或者企业联合,积极应诉反倾销。通过对韩国对中国一次性打火机以及美国对无锡凤凰有限公司等有代表性的反倾销案例的调查及分析,说明企业面对反倾销调查时不应逃避,要借助各种外部和自身力量积极有效地应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