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资     
《新远见》2007,(8)
A星巴克退出故宫,谁的胜利?到底,星巴克退出了故宫。星巴克和故宫解约的具体情形尚不清楚。但根据媒体的报道,有以下几个事实:第一,当年星巴克是应故宫邀请进驻的;第二,星巴克与故宫是提前解约;第三,解约的理由,是故宫要求星巴克取消自己的商业标记。  相似文献   

2.
倩倩 《中国新时代》2004,(1):130-131
自1971年星巴克在美国西雅图开设第一家门店至今,星巴克已在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连锁店6200多家,职员达到了6.5万人.2000年2月,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全美10家最受尊敬的公司,星巴克以其突出的表现名列第九.据说全球知名的雀巢咖啡已经从假想麦斯威尔为竞争对手转为矛头指向星巴克.星巴克的经营理念也竞相成为各大行业品牌探讨的主要内容.行业人士说,星巴克并不是最好喝的咖啡,但一定是让你感到最舒服的咖啡.舒服,就是它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从一个咖啡店发展成咖啡帝国,星巴克以事实证明关系资产与有形资产一样至关重要。1986年霍华德·舒尔茨购买并改造星巴克。15年后,星巴克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零售商、咖啡加工厂及著名咖啡品牌。目前,该公司已从西雅图的一个小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在全球四大洲拥有5000多家零售店的大型企业。星巴克给品牌市场营销的传统理念带来的冲击同星巴克的高速扩张一样引人注目。在各种产品与服务风起云涌的时代,星巴克公司却把一种世界上最古老的商品发展成为与众不同、持久的、高附加值的品牌。然而,星巴克并没有使用其他品牌市场战略中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正>星巴克必须立刻回归核心业务,改革势在必行。星巴克的使命宣言:激发和孕育人文精神,从每个人、每杯咖啡、每个街区开始。星巴克和它的绿色美人鱼,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了,爱喝茶的中国人纷纷爱上了咖啡的浓郁香气。但我一直无法理解那些星巴克粉丝的行为,他们的心中,咖啡=星巴克。我甚至觉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星巴克已成为时尚咖啡的代名词.从1991年北京国贸的第一家,到现在的29家,每天卖掉的咖啡超过1万杯.如今,从国贸到西单,从百盛到当代,甚至故宫,都能看到星巴克墨绿色的人鱼圆标.  相似文献   

6.
历时3年,星巴克咖啡公司(以下简称星巴克)终于于近日完成了对上海统一星巴克、广东美心星巴克和北京美大星巴克的股权回收,增持的股权分别达到了50%、51%和90%。这意味着星巴克已经完全夺回了其在中国地区的市场控制权和话语权。在中国,上海统一星巴克和广东美心星巴克是星巴克在华的合资企业,而北京美大星巴克此前则是星巴克的授权许可经营商。因此,相对于控股上海和广东的星巴克合资公司而言,控股北京美大星巴克的意义似乎更大。业内人士都把星巴克回收美大股权的做法称作是其“在华全面直营扩张的开始”。对此,有媒体曾表示是利润的驱动…  相似文献   

7.
"咖啡巨人"星巴克正面临麦当劳来势汹汹的攻势. 从"咖啡成为水以外最受欢迎饮料"的欧美市场,到中国这样处在培育期的咖啡市场,麦当劳的咖啡无处不在挑战星巴克在咖啡领域的权威.  相似文献   

8.
“如果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 星巴克(Starbucks)创新的“第三生活空间”概念,让咖啡这一古老的消费品拥有了时尚的灵魂,成为城市里的潮流地标,白领阶层和社会精英的生活特征。  相似文献   

9.
星巴克自1999年1月在北京开设中国大陆第一家门店以来,依托全球41年的专业经验和深厚文化底蕴,迄今为止已在中国大陆逾53个城市成功运营700多家门店,确立了咖啡行业的领袖地位,中国也已然成为美国本土以外星巴克最大的市场。随着星巴克先后进入东北的辽宁沈阳、黑龙江哈尔滨,2013年1月11日,在这个极寒的冬日里,星巴克在吉林省的第一家门店——长春世纪鸿源店让以绿色美人鱼为标志的星巴克终于走进长春人的时尚生活,让星巴克的味道飘进银装素裹的"北国春城"。  相似文献   

10.
南宁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后,广西壮族自治区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时代的号召下走出了国门驻足广西,2012年首府南宁成为星巴克进驻中国的第51个城市,星巴克在华版图得到进一步扩张。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建立咖啡连锁帝国,戍就咖啡教父,这就是星巴克引以为傲的跨文化营销。本文通过分析南宁星巴克跨文化营销进入与文化营销策略,就其营销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星巴克正式更换品牌形象并宣布"未来公司业务不仅限于咖啡,星巴克将试图提供多种产品"。换标事件将星巴克的转型推到了台前,换标之后的星巴克进军高端果汁市场,收购La Boulange转型零售企业,步入茶叶界,开始转型为全面的消费品公司。本文分析了星巴克转型的原因,结合品牌价值﹑财务数据对其转型进行了优劣势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个咖啡王国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1年西雅图的一间小咖啡屋发展至今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品牌,星巴克(Starbucks Coffee)的成长可称得上一个奇迹。星巴克的咖啡经济的确令人心动,拥有25年历史、全球连锁店达4000多家的星巴克,1992年在美国上市,如今,股票价值早已超过当初的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书评     
《英才》2008,(10)
《星巴克一切与咖啡无关》人们走进星巴克是因为那里有咖啡,但星巴克的精髓就在于:没有人,就没有咖啡。星巴克30年来的经营理念是:我们不是在经营那些卖咖啡给客人的生意,而是在经营一项提供咖啡的人的事业。永远不要怀疑一小部分尽心尽职的人能改变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4.
星巴克致力于营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让合作伙伴快乐工作的企业文化才是星巴克的核心竞争力,只要这样的文化不变质。星巴克就不会变味现如今,星巴克也许还没有发现自己苦心孤诣经营的所谓"体验"、"文化"等核心竞争力竟如此易于流失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时代》2006年3月号记录了霍华德·舒尔茨第三次来华的行踪。这位“咖啡教主”滔滔不绝的讲述了他和星巴克的许多传奇故事。25年前,舒尔茨还是一个大公司待遇优厚的职员,被星巴克吸引仅仅是因为那种“迷人的香气”。在舒尔茨放弃了大公司待遇跳槽到星巴克工作之后,当时的星巴克也只是一家卖一些咖啡豆的小公司。1987年,是舒尔茨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因为原来的老板要将星巴克卖掉,舒尔茨说服了风险投资商,买下了星巴克。短短时间内,舒尔茨经营的星巴克从一个小咖啡屋变成了世界性的咖啡企业,并迅速进入全球奢侈品排行榜,在《财富》2005…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导刊》2014,(7):70-71
正细分市场的竞争,特色与服务尤为重要。咖啡被誉为黑金产业。中国咖啡市场,目前出现了各种"派系"的店面,有强调咖啡豆品质口味的以法式和意大利咖啡为代表的欧式咖啡店,也有强调专业、快捷,商务氛围极浓,慢慢演化成为都市人的第二办公室的星巴克等美系咖啡馆,还有适应中国国情的上岛咖啡、老树咖啡、真锅咖啡为代表的台湾咖啡。当然,城市咖啡占据主流的星巴克影  相似文献   

17.
李宝 《企业文化》2012,(8):53-54
1995年4月,吉里米一多罗森花299美元从伯克利的一家星巴克买了一台咖啡机,回家后发现这台咖啡机有问题,于是,他带着咖啡机到星巴克去维修。由于维修需要时间,星巴克就借给他一台咖啡机使用,有问题的咖啡机留在星巴克进行维修。多罗森是星巴克的忠诚客户,很喜欢星巴克的咖啡机,刚好有一个朋友不久要再婚,而这位朋友之前得了癌症,...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世界咖啡巨头星巴克在中国又有了新举动:委派3位要员进驻上海的星巴克大中华区支持中心,其中包括财务副总裁、营销副总裁及营运副总裁。业内人士认为,星巴克总部此举彰显了其扩张内地业务的野心。  相似文献   

19.
彭荣 《企业活力》2008,(12):40-41
<正>一、从星巴克的成功看雇主品牌建立的重要性在西方国家,咖啡店已经存在八百年了。进入2000年后,一家名为"星巴克"的咖啡店迅速在世界蹿红,成为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星巴克最吸引人的,就是在平凡中创新,把存在了几百年的古老消费品,变成了挡不住的新流行,从而改写了现代人的生活。于星巴克而言,成功的秘诀源于  相似文献   

20.
在上海,有三家极具个性的咖啡品牌——星巴克咖啡、真锅咖啡和上岛咖啡。它们拥有不同的经营理念:星巴克——时尚休闲,真锅——专业精深,上岛——大众休闲。三家企业在凸现优势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品牌独特理念的人性化特征。独特的理念品牌的个性是企业的经营理念、顾客消费理念与社会价值文化理念的辩证统一,理念的一体化创造出品牌的一体化,而理念的迥异化凸现差异的品牌个性。星巴克运用精品咖啡店的全新格局,凸现了时尚休闲的星巴克经营理念:创造第三生活空间。上海的星巴克咖啡店沿用美国统一的“星巴克”品牌,顾客不仅可以在店中买到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