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VS“世界工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几年制造业发展迅速 ,国内外很多评论都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经过对“世界工厂”的概念的剖析和我国当前制造业形势的分析 ,指出中国当前还不是“世界工厂” ,但中国已经具备成为“世界工厂”的潜质。中国当前应当对自身发展有准确的定位 ,既要发挥比较优势 ,继续保证强劲的竞争力 ,又要从制造业根本出发 ,深化改革 ,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一直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其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发展程度始终引领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调查报告,在过去10年间,中国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大的赢家。2008年,我国制造业企业整体继续快速增长。继2006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在总量上超过日本后,2007、2008年中国一直保持着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二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装备制造业大国,虽大不强,只有不断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才有助于实现装备制造业的"大到强"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笔者在分析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加入 WTO 和经济全球化,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大国,我国拥有机械制造业企业十几万家,市场规模与产值均位于世界前四位,这些无疑将为我国工业配件类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中动力传动产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量大,使用面广的关键部件,是重要的机械基础技术,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工业机械制造业的性能水平及质量,本次由中国机械设备成套工程协会、上海正  相似文献   

5.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装备制造业大国,虽大不强,只有不断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才有助于实现装备制造业的“大到强”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笔者在分析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2014年中国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占比达到20.8%。由于制造业在我国所占的举足轻重地位,制造业的出口退税必对我国财政收入产生重大影响。制造业出口退税额不断地增加,相应地给国家财政也带来很大压力,同时由于出口退税制度的不完善,出现了局部"少征多退"和出口骗税的现象。频繁调整的出口退税政策,虽然对制造业  相似文献   

7.
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勇平 《商业研究》2003,(16):27-28
考察我国制造业对出口的贡献以及制造业发展速度 ,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说法是欠妥的。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前景的基本趋势应是高加工度化和制造业与其它部门以及制造业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然而,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逐步减退,中国制造业面临不断增加的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管理成本,导致制造业的总成本持续攀升.美国波士顿集团发布的《全球制造业经济大洗牌》报告中描述道:“中国大陆的制造业成本优势大不如前,制造业竞争力已经落后于众多东南亚国家以及南美国家”.  相似文献   

9.
黄锦明 《江苏商论》2004,(9):127-129
随着外国投资的增加和产业转移,我国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还不是全球制造业中心。本文对我国如何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力争到2020年要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较大。主要反映在劳动生产率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研发能力弱,导致缺乏国际竞争力,国际市场份额不高等。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必须加强人才培养,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企业全面开放。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机遇,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中日制造业比较与两国产业分工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制造业的国际化分工中,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在分析我国制造业成长的内外因之后,通过对我国几个典型产业与国外差距的阐述,归结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最后就中日制造业间的分工合作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栋 《商业科技》2011,(2):71-71
自从日本学者提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以来,关于"世界工厂"的讨论越来越多。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十分迅速,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有很大差距。本文通过论述英美二代"世界工厂"的变迁,对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工厂"提出了一些见解,指出要使我国经济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把重心放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上。  相似文献   

13.
自从日本学者提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以来,关于"世界工厂"的讨论越来越多。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十分迅速,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有很大差距。本文通过论述英美二代"世界工厂"的变迁,对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工厂"提出了一些见解,指出要使我国经济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把重心放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上。  相似文献   

14.
黄忠全 《江苏商论》2008,(3):125-127
在世界制造业领域,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了,已经成为国内外人士媒体、学术界、政界、企业界讨论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通过"世界工厂"的特征和三次转移来研究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中国还没有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工厂"不是中国制造业战略的必然选择,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工厂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5.
梁玉真 《中国商论》2018,(29):183-184
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把作为国家国力基础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的制造业发展起来。随着我国持之以恒的人才投入和国力支持,到当前的时间,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很多工业品的产量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的位置,甚至有些产品的产量已经比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的总体产量之和还要多。可是我国的制造业虽然很多都已然跃居世界第一的位置,可是我国的制造业正处于大而不强的怪圈里。我国的制造业具有的技术还一直相对落后、制造业产能过剩、制造资源的利用效率普遍较低、我国的劳动力工资处于快速上涨的阶段、制造业的利润持续走低、我国的制造业依然处于国际上的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等很多问题。我国的制造行业当前的主要发展任务就是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发展到制造强国的道路上去,"中国制造2025"正是促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进行转变的一次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一边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从农业大国转变成工业大国,工业贸易排名世界第三位,世界制造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一边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竞争力仅局限在不断压低劳动力成本上.在现代国际经济秩序中,利益的获得已经不仅仅取决于生产能力和生产量的大小,品牌及创新技术的缺失,使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工厂"之路征途漫漫,品牌、研发、销售渠道、细分产业等竞争要素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孙海涛 《商》2014,(22):78-79
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有“世界工厂”的地位。而这一地位的形成与美国制造业对中国的大量投资是分不开的。问题是近年来,在“再工业化”战略影响下,美国制造业呈现明显的回流趋势。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其原因以及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并从如何减少美国制造业回流带来的不利冲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伯旭 《商务周刊》2010,(19):80-81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经过几十年努力,中国已经跻身干制造业大国的行列,世界制造业中心也在逐渐向中国转移。然而我们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产业大而不强,装备制造水平相对落后、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等依然突出。当前我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制造业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的重点,是加强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19.
中国逼近世界制造业中心目标的途径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这在经济发展的理论原理上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既定事实的具体资料中也是可以定性的.这个定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许多积极而长远的影响.但应该说,我国现在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更算不上制造业的世界中心,因为我们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例如制造业的预期利润低,对民间投资吸引力不足,制造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比较优势基础不牢靠,就业效应不足,研发费用低水平徘徊以及教育结构的制约等等.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困难.就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言,要真正实现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宿愿,以下一些途径和对策可以纳入我们整体的思路之中.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世界经济衰退和疫情叠加,使经济“逆全球化”日益显现。文章多角度分析了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外部宏观影响因素和企业内部微观竞争要素的变化趋势,并针对国际国内新形势下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提出调整建议和对策,为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