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国目前企业资信评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评级制度和评级方法两个方面。资信评级的制度问题是当前我国资信评级工作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在它的制度下对资信评级市场的培育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性、规范性和自律性。本文着重剖析了企业资信评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予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科技型企业资信评级指标体系的内涵科技型企业资信是指企业在经营和业务往来过程中,履行各类经济承诺等,以及由之形成的社会声誉。资信评级则是对此类履行能力、守信程度的强弱给予判定,以向社会提供公正可靠的信息,使社会更全面的了解企  相似文献   

3.
李守军 《特区经济》1994,(11):35-37
<正> 一、中国资信评估市场的现状 中国资信评估业务起源于80年代初的债券信用评级,此后,各专业银行基层分支行将这一业务推广到所辖开户企业的资信评估中。专业性评级机构的出现,大约始于1984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资信评估市场发展现已初具规模,主要表现为: (一)资信评估机构设置遍及全国。到目前为止,我国专业性的资信评估机构已发展到近50家,遍及全国各个省市,全国性的乃至国际性的资信评估机构也开始出现,我国资信评估市场正向全国性、国际性统一的大市场迈进。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快发展,人们对信用的渴望日趋增强,由此产生了对资信评级产品的需求。经过几年的酝酿发展,宁波市借款企业资信评级行业有了较大发展,但行业规模仍然较小,市场需求仍显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评级市场的有效供给不足;二是评级市场的固有特性抑制了现实需求;三是受评主体信用管理意识薄弱;四是制度安排缺陷扭曲了评级产品的消费动机。为扩大借款企业资信评级的现实需求,本文提出了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财经》2001,(1):65-65
国际评估机构一般在信用评级中采用标准普尔,穆迪,惠普三大评级公司的评级方法。从国际经验来看,“资信”覆盖的范围包括个人,企业和金融工具三大类,“资信评估”就是给一个人,一家企业或一种债券的“经济承诺能力”和“可信任程度”来定个级,虽然内外部因素很复杂,但评估的结果就是一个简单的评级符号。这小小的评级符号,决定了你经济生活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巴特尔 《北方经济》2012,(18):32-33
我国资信评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资信评级无论在机构规模还是在业务种类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诚信社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对资信评级的需求严重不足,投资者防范和承担投资风险的认识度存在严重缺陷,多数企业对资信评级的作用和意义还没有充分认识。此外政府主管部门对中小企业开展资信评级的要求不严,导致缺乏评级需求的动力,监管机构使用评级结果的市场机制尚未成立。  相似文献   

7.
企业资信评级就是资信评级机构通过对企业素质.财务状况.资金信用.经营管理,经济效益.发展前景等全方位的考察与分析后.对企业按约定日期偿还商品货款和银行信贷并支付利息能力等资信状况的评价。本文拟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资信做出全面.综合.系统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局限,其中融资难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引入外部资信评价体系可以充分化解这一难题。本文在现有资信评价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信用评级发展的基本情况、缺陷与问题.对小企业的资信评级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见解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资信评级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制定与实施,在全球范围内金融监管方面将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为加强金融监管新协议要求各监管者当局使用强力有效的监管手段——信用评级制度。我国的信用评级起步较晚,参照国际资信评估的“标准法”做法,积极为金融监管服务,以促进我国银行风险资本管理由外部评级向“内部评级法”的顺利过渡,实现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完全接轨。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资本的国际间流动日趋频繁的今天,世界经济、贸易、金融的自由化趋势已成定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正是顺应这种潮流的结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资信评级事业该向何处去就成了我们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