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是Virtual Reality的缩写形式,又被称为"灵境技术"。它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产生的一种人为创造虚拟环境的技术,人们可以通过这种虚拟环境来模拟现实中的活动。虚拟现实是一项综合集成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简单地说,虚拟现实就是人们利用计算机生成一个逼真的三维视、听、嗅等感觉的虚拟环境,使人作为参与者通过自然技能使用传感设备等适当装置,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的新技术。任何一个虚拟现实系统都可以用三个"I"来描述其特性,这就是"沉浸(Immersion)"、"交互(Interaction)"和"想象(Imagination)"。这三个"I"反映了虚拟现实系统的关键特性,就是系统与人的充分交互,它强调人在虚拟现实环境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技术,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可借助传感头盔、数据手套等专业设备,让用户进入虚拟空间,实时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从而通过视觉、触觉和听觉等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心理健康是指有明显的人生目 标,精神乐观,有较大的心理容量,能 经得起各种困难、挫折、打击和不幸, 能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生活轻松自 如,幸福愉快,它的标准如下: (1)感觉尚好。人的心理活动认 识事物都是从感觉、知觉开始的。视、 听、嗅、触均应正常,知觉事物不发 生错觉。  相似文献   

4.
1、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这里提到的"模拟现实或虚拟现实的操作环境"一般是指用计算机生成的有立体感的图形,它可以是某一特定现实环境的表现,也可以是纯粹构想的世界.在模拟环境中,实现人机互动、互动交流的操作环境及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产生强烈的参与感、操作感,人成为"景中人",实现了人境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3,(11):181-182
本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了航空发动机虚拟教学实验系统,能够实现发动机模拟装配、发动机结构展示、发动机工作机理演示、发动机模拟试车等功能。系统通过三维交互、视景仿真等手段,使学生获得视、听、触等感知体验,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与沉浸感。发动机虚拟教学实验系统有效的克服了传统教学实验成本过高、操作困难等问题,对促进我国航空动力技术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楼市》2014,(15)
正体验式的商业首先需要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可能是历史人文类的,也有可能是科技、自然环保、文化创意抑或是事件类,围绕这一主题构造出完整的六感体系(触、听、闻、视、尝、悟),再通过动态的活动以及静态的符号表现手段,为消费者构筑独特的消费体验。近年来O2O的火热兴起,已从互联网波及到实体商业。商业地产接轨O2O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体验型商业因其具有电商的不可替代性,显然是O2O接入商业地产的"先锋部队"。最常见  相似文献   

7.
通过了解人的视觉系统,及影像视知觉的原理,围绕影像制作与传播领域的一些特点,使生物视觉系统被计算机视觉这一学科更好利用,计算机视觉是一门研究如何使机器"看"的科学,本文通过影像扑捉设备的深入了解及计算机视觉语言的特点进一步阐述及论证,计算机视觉系统与影像视知觉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朱思东 《活力》2010,(21):141-141
我们知道.人都是依赖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等来感觉现实物质存存的。而对艺术的感知却是以视、听、感觉为主的。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东西,例如苹果,它的形状、颜色及它的质地软硬和味道一起储存在大脑皮层里,这就是记忆。当你在影视屏幕上看到演员吃苹果.你不仅认识它,见过它,丽且触觉记忆会再现苹果的手感、滋味的酸甜。这些都是通过视、听感官而储存和再现的。  相似文献   

9.
<正>蔚蓝的海水,成群结队的鱼儿,硕大的蓝鲸从身边游过……这样的场景并不只是在海底才能看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人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海洋的魅力。虚拟现实(简称VR)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提供用户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用户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我在斯坦福大学客座教学,他们给我的办公室中放的是苹果计算机,这是我第一次用苹果计算机。离开之后,我发现我有时候会怀念那一台计算机,不是因为它的功能,而是因为它的"感觉"。在这个时候,我突然了解这些年常听企业界的朋友说,现在产品重视的就是"感觉",所以手机、数字相机等电子产品在设计的最后包装上非常重视感觉。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导因还是导果"的问题。在那一台苹果计算机上,我感觉到的"感觉"不可能是在最后下游阶段安装进去的,一定是在上游,更早的理念,更早的动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9,(34):174-175
近几年来,虚拟现实设备与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古建筑落后的保护方式。本文以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六尺巷"为研究对象,将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其进行点云获取、数据处理、三维模型重建和模型纹理映射,完成六尺巷逼真模型的创建。在此基础上,选用基于HTC VIVE的虚拟现实系统开发和Unity 3d跨平台开发引擎,并完成了"六尺巷"虚拟现实漫游系统的设计与构建。本文将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六尺巷展示中,丰富了当前古建筑物保护手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拉伸实体创建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建造三维模型时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实体构建方法。通过创建二维共面封闭轮廓和非封闭轮廓,将一个或多个共面的串连曲线按指定方向和距离进行拉伸,即得到所需的实体。在实际应用中常会出现,由于串联选取、拉伸方向等参数设置不准确,导致无法生成预期的三维实体模型。通过对实体创建步骤、拉伸系数、串联选取方式和拉伸方向确定等方面进一步详细说明,并提供一些使用用技巧,将有助于拉伸实体的顺利创建。  相似文献   

13.
仓库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利用虚拟现实、仿真和数据库等技术,通过计算机仿真,建立相关几何、数学模型,对仓库设施、设备和物资等信息进行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选用VP虚拟现实开发工具为平台、Visual C++为编程语言,用SQL Server构建底层数据库,结合Creator、3DMAX建模软件,实现仓储物资的快速定位、超现实查询和库区漫游。同时,系统能够模拟仓储物资的收发作业过程、预算作业过程所需时间,为合理配置、使用资源提供三维可视化手段。  相似文献   

14.
虚拟现实技术是通过三维交互式计算机的制作而创造一些虚拟的环境,从而对现实的事物进行虚拟规划和分析的过程,其主要的特征表现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构想性、沉浸感、和全息性、交互性。该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和特征出发,对计算机通信中虚拟显示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患病去医院看医生,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在我国,医生分为西医和中医,两者各有特点、互有优势。西医诊病的方法多是"视、触、扣、听",而中医则是"望、闻、问、切"。至于患病后到底是去看西医还是去看中医,这就要视病因、病情、病症等而具体确定。  相似文献   

16.
三维虚拟技术是信息时代大背景下的产物,主要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创新。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持,开发并挖掘虚拟现实技术的可用性,让虚拟现实技术深入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旅游、娱乐各个方面。对准目标受众,了解受众需求,给观众最新的视觉感受和体验,让虚拟现实技术遍及各个领域。当下,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在旅游业具有良好的发展,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进一步体验景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旅游业如何更好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是一种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电子交易手段来完成金融、物资、服务和信息等价值交换,快速而有效地从事各种商务活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 思维以场物质的结构和形态存在于人脑和自然物质之中。思维有四种基本形式,即感觉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感觉思维是一种随感觉过程而进行的思维形式,最常见的是视觉思维、听觉思维和触觉思维。形象思维是以具体特殊对象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形象思维多半要借助于具体概念。它既具有直观的描述性,又具有直接的感受性。抽象思维又叫逻辑思维,它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借助于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进行的思维形式。灵感思维常  相似文献   

19.
"超级"的电视 什么是超级电视?它"超级"在什么地方? 在5月7日的"超级电视发布会"上,乐视超级电视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台便捷观看视频的"高配置电脑",该有的功能它都具备了——有线电视接入功能;多功能遥控,一键切换画面功能;全息播放功能已经超越传统电视的数倍.随着超级电视的发布,乐视网也成为国内首家正式推出自有品牌电视的互联网公司.  相似文献   

20.
VR是一门能够使使用者通过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现实系统中从而感受到在客观物理世界中所经历的"身临其境"的逼真性,并且能够突破空间、时间以及其他客观限制,感受到真实世界中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的综合性信息技术,他综合利用了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和多传感器技术。通过对VR的特点、VR的发展现状、VR的应用方面的介绍,结合近期电商发展趋势,对VR技术在电商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