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湖南进出口贸易及其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表明,湖南省不同性质的企业对外贸人才需求的层次不相同,外贸人才需求的主力军是中小民营企业,且集中在机电、烟花、陶瓷等进出口重点产业。湘南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以服务地方外贸特色为目标,其《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改革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各国不断提升产业和贸易结构,以知识及其应用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正成为国际服务贸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竞争热点。国际服务贸易的重心正从传统的劳动、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转向现代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知识型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和其在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中所占比重的迅速提升,是当代国际  相似文献   

3.
贾娜 《特区经济》2006,210(7):172-173
服务业国际间转移是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它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各种力量在服务贸易转移的过程相互较量,我国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力量。本文结合国际贸易理论,首先分析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在服务贸易国际间转移的新趋势下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崔凯  金伟 《辽宁经济》2008,(2):36-37
一、软件出口与国际服务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是广义国际贸易的一部分,是以提供服务为主要对象的贸易行为。在服务贸易过程中服务作为交换对象具有有形商品的一般特征,即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其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国际服务贸易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和服务的可贸易性的提高。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得益于社会分工的深化,服务的可贸易性提高是因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来无形的服务变得“有形化”了,如唱片、电脑软件等以商品形式转让的服务贸易近年来就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汉嵩 《特区经济》2008,235(8):214-215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越来越快,新兴服务业不断出现。新兴服务贸易代表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标志着国际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应紧跟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步伐,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发展,提高新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汤晓江 《中国经贸》2012,(18):10-10
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一直以货物贸易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各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际贸易格局也相应发生着变化。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且呈现出增长加速化、发展高科技化、服务贸易壁垒日趋隐蔽化等新特征。为此,我国应积极针对国际服务贸易新趋势,实行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重视人力资源、健全服务贸易相关法律体系等措施大力发展新国际服务贸易。  相似文献   

7.
杨玲 《特区经济》2014,(2):205-207
随着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教育服务贸易在我国服务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自我国开放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以来,特别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逆差逐步增大。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现状的分析,归纳出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表现形式,阐释了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形成的基本原因,最后提出改善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侯慧 《中国集体经济》2008,(15):113-11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技术贸易飞速发展,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当今国际贸易中货值较高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往往伴随着技术贸易。与其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自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之下,知识产权保护在不断规范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贸易中,技术商品和服务商品以其无形特质区别于有形实物商品,同时在两者之间又存在着明显不同的市场特点。国际经济一体化推动的中国经济发展要求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对商品现象给予准确严格的界定。目前在中国高校经贸学科在所出版的国际技术与服务贸易教材中,存在着一些含糊不清的概念。文章是分析了技术商品与服务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特点,为中国高校经贸学科在国际技术与服务贸易的教材编写中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在国内存在比较优势,但与国际经济教育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文章将江苏省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情况与国内其他地区和美国、澳大利亚相比较分析,发现江苏省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在国内存在基础设施、贸易规模等方面的优势,而与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相比存在教育质量、教育理念、宣传手段等一些比较劣势,进而提出借鉴美国和澳大利亚成功经验发展江苏省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是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密切关系也备受关注。本文将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分为四组,实证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发现: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是贸易互补型的,其对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具有明显的长期促进作用;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引起其贸易顺差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对美国等对日贸易逆差国的直接投资扩大了其与这组国家的贸易顺差;日本对NIEs、中国等的直接投资并不是导致日本产业空心化的主要原因。实证结论在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带动出口贸易、减少贸易摩擦以及在对外转移产业时避免国内产业空心化等方面为我国的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主流经济学在解释国际贸易原因时,都未考虑制度因素对形成国际贸易优势的影响,将制度视为既定的或者制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在解释现实世界中暴露出许多局限性。文章从分析宁波外贸优势原因出发,从产权制度、政府政策、人力资本和产业集群等方面分析了制度对宁波外贸发展  相似文献   

13.
By taking a new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the impact of EMU on consumption smoothing, centering on consumption volatility and therefore on smoothing more directly, we find that even though EMU tends to smooth consumption, it is not through cross-country property and claims. Rather it comes through the promotion of the tradability of goods, capital in particular: specifically, the encouragement of price competition, contestable home markets, ability to borrow and buy insurance at home, and the harmonization of regulations. Some of the consumption smoothing may also depend on EU membership rather than EMU as such but EMU adds to it. As a fundamental part of the analysis, the paper uses a new index of currency union which focuses on the ratio of trade with other countries sharing the same currency relative to total foreign trade.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reassesses the link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We argue that one way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upon income distribution is to take account of each country’s specific trade patterns by measuring the changes in the factor content of trade. The econometric specification is based on changes in Gini indices (over non-overlapping 4-year intervals), computed exclusively from series drawn from the same source. Our results show that a change in the factor content of trade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income distribution. The sign and magnitude of this impact is conditional on the national income level. We find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labor content of trade raises income inequality in poor countries, but reduces it in rich countries (the reverse is true for the capital content of trade). In particular, we show that in the 1980s and 1990s, international trade may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widening income inequal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5.
A substantial part of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prices of individual products, both goods and services, can be explained by differences in per capita income, wage compression, or low wage dispersion among low-wage workers, and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Higher per capita income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prices and higher wage dispersion with lower prices. The effects of higher income and wage dispersion are moderated for the more tradable products. The effects of wage dispersion, on the other hand, are magnified for the more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particularly low-skill services. The differences in prices across countries are reflected in differenc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consumption. Countries in which prices of labor-intensive services are very high, such as the Nordic countries, consume much less of them. For some services, the shares of GDP consumed in high-price countries are less than 20% of the shares in low-price countries. Since these are services of very low tradability, the low consumption levels of these services imply low employment in them.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服务业转移速度的不断加快和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持续推进,中国服务贸易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目前仍缺乏国际竞争优势,竞争力较低。本文通过构建模型来分析影响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各种因素,并利用计量模型来测定部分具体因素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作用的显著程度和影响大小。最后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发展中国服务贸易,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广东外贸因遇外贸壁垒和成本上升等因素增长速度放慢。在寻找广东外贸增长方式方面,笔者认为应转变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观念和思路,把外贸与跨国经营结合起来,鼓动广东企业积极“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参与国际市场的全面竞争,以此带动外贸增长。为此,我们提出在跨国经营的战略部署上应考虑区域和产业链选择的三步走战略,同时强调技术的引进和吸收等战略。  相似文献   

18.
许培源 《科技和产业》2008,8(9):29-34,41
贸易开放带采的技术溢出是发展中国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渠道,技术溢出的效果与贸易结构相关,并且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相结合。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1980—2006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然后通过基于ECM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分析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联合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中低技术品,高技术品进口的技术溢出效果更明显,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相对于人力资本的结构和分布,人力资本水平更直接地影响技术溢出的吸收效果,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因此,调整贸易结构和增加教育投资是强化贸易开放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的两个必然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傅如荣 《改革与战略》2010,26(1):170-173
传统贸易利益的取得面临全球化带来的要素流动性以及多边体制的政策约束的限制,贸易带来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应成为发展中国家追求的贸易利益的重点。贸易对技术进步特别是技术扩散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而且离开了国际贸易的开放,充分利用国际技术扩散和转移促进经济增长的努力将很难取得成效。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