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重新洗牌     
时值年终岁末,2014年度会辰“大片”即将曲终人散,虽然没有等来“中国会展业协会成立”的结果,却也见证了上海国展中心(俗称“四叶草”)的初试啼声。  相似文献   

2.
刘刚 《新商务》2003,(3):10-12
上海申博成功,不仅意味着初露端倪的长三角会展城市群即将喷薄而出,更昭示着中国会展业新时代的来临。作为近邻,浙江会展业能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吗?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坐落于我国市场中心的全球最大会展综合体一国家国展中心(上海)将以其资源配置服务业超级航母的市场资源、区位优势和综合能力,升级、扩容和加速长三角城市群、中国经济腹地乃至世界纵深的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人才流,有力促进开放型经济、创新型国家和品牌强国的建设,提高我国参与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为中国和  相似文献   

4.
基于空间区位理论视角下的长三角会展业联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展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而会展业最发达的地方大都是些经济发达、国际化程度高的大城市。近几年,中国的会展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金融中心,其会展业在国内亦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2010年世博会”的进行,上海必将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随着上海会展经济的发展,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结构将更加合理,长三角各城市势必搭上世博的顺风车来优化自己的经济结构,扩大自己的知名度[。1]中国的会展业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学会了用自己的经验和创新去面对和解决困难。一、空间区位理论的概念及其在长三角会展经济发展中的区域联动中的应用“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是1882年由W.高次首次提出。区位在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区域是地球表面上被某种特征(通常具社会经济学意义的特征)所固定的空间系统[。2]区域具有内在整体性(中心与腹地经常的、稳定的联系)、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区域界线是存在的,也是变化的,人类对区域界线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3]区域联动是营造城市竞争优势的路径之一。区域联动的价值取向是在互动和一体化中收益和双赢或多赢。由于空间距离的相...  相似文献   

5.
与众多展馆"新生代"相比,天津国展中心可谓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大哥"。这座有着近20年历史的展览场馆,见证了天津市会展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在会展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内各大中城市会展场馆兴建如火如荼的情形下,这座老字号的展览场馆如何葆有其自身原有的优势,同时跟上时代竞争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可能没有一座城市会因一座展馆的开业而被委以如此之重的关注;可能没有一个展会项目会因为一座展馆的首次亮相而被业内如此审视。 公元2014年10月19日,已成为中国会展业值得铭记的一天一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项目(以下简称“国展中心”)正式首露芳姿,其首展在开展当日就创下7.3万人次的佳绩。如同,4年前的上海世博会召开一样,这一次,世人又因为一个展览会的开幕而再次将目光投向这座国际展览之都。  相似文献   

7.
李伟清 《商业研究》2006,(19):167-169
2010年将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这不仅对上海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影响重大,而且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建设,也有重要的影响。分析世博会对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的影响,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簇群理论,探讨如何提升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在不久前的上海CEFCO论坛上,参会专家在分析外资会展企业进入中国,对会展业产生的影响时指出:外资会展企业的大举进入,将对中国会展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特别是2007年,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全面提速,必将给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会展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如此形势,中国会展企业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品牌?中外会展企业怎样合作,才能共谋长远发展?为此,本刊特邀三位业内权威人士,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基于CSSCI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学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三个省市,她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10.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28.5%的进出口总额。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长三角”不仅已经或者即将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而且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下一轮复苏的“发动机”。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了经济学研究的发展程度,另一方面,经济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反过来又可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在长三角地区上海及江、浙两省合作交流频繁、区域经济日益繁盛之际,其经济学研究规模是否与之相适应?地区内的经济学学术交流程度如何?这些问题对于了解和促进该地区经济学研究、推动经济学学术繁荣和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的创办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广州乃至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在广交会的带动下,广州市会展业快速发展,成为与北京、上海齐名的全国三大会展中心城市之一。《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会展业发展成为广州市支柱产业之一,这为广州会展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期间,部分城市的会展业单独制定了"五年规划",十七大明确指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与此同时,国家提出了要大力扶持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意味着中国会展业将有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前景。2011年会展业的发展有哪些变化?2012年会展业面临哪些挑战?又面临哪些机遇?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会展业作为新兴服务产业,经历了从起步到加速发展的阶段,据中国贸促会公布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会展业总规模年均增长近20%,年均举办各类展览会2500余个。随着中国加入WTO,尤其是港澳地区与大陆CEPA的实施,会展行业的前景越来越明朗,众多国外展览业巨头也纷纷涉足抢滩。预计未来5至15年内,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5%—20%左右,2010年会展业总收入将超过200亿元。因此会展行业成为热点所在,众多城市纷纷扶持当地会展业起步、发展,给予政策支持、投入重金新建、扩建各类会展场馆,还成立专门的部门,设置专项资金等……各级各类的展会大量产生,会展中心、会展公司以及会展从业人员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但同时不谐调的方面也开始出现:2003年中国会展十大新闻之一:作为江苏省最大的会展场馆,已负债5个多亿的南京国展以6.51亿元易主。无独有偶,据《中国会展》报道:在沪登记在册的160多家展览公司,仅有二三十家能经常举办展会,80%的展览公司在生存线上挣扎,面临“无米下锅”的局面。有专家据此认为:会展经济在中国市场已经呈现下滑势头。虽然这仅是一二事件,但却折射了繁荣背后的隐患,经济形势良好、会展业起步较早的...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重复办展现象伴随中国会展业的繁荣而昌盛,阋墙之风早就行遍大江南北。汽车、房地产、服装纺织、家具建材、医药食品等大行业无一幸免;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霸主和沈阳、大连、厦门、长沙等二线豪门也尽入彀中,并且发展呈连绵之势,你方唱罢我登场,流水后波逐前波。为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经济的日趋繁荣,中国会展业也随之蓬勃发展但是中国会展业还处于市场化、产业化的初级阶段,政府在会展管理职能的发挥方面存在诸多失范问题,必须进行创新性的改革,实现政府职能在会展业发展中的规范。  相似文献   

15.
杭州会展产业的发展态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之一的会展业具有巨大的生机和潜力,其作为城市新兴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城市与城市之间实力与形象竞争的关键指标。杭州会展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总体态势;"西博会"的品牌不断提升;杭州会展业将通过长三角会展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围绕城市品牌与若干会展品牌形成主、副品牌相辅相成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会展》2015,(1):56-60
王志平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上榜理由 国家会展中心 会展业格局 2014年10月19日,世界最大的会展综合体—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式吐露芳姿。由王志平掌舵的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正是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投资主体。同时,正在建设中的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也是对外贸易中心投资的另一个超大型的会展综合体。超大型会展场馆...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与城市的偶遇,为了凸显;文字与数据的碰撞,彰显真实1上海上榜理由:世博良机关注指数:★★★★★上海是海内外会展界公认的中国最重要会展中心城市之一。目前,上海会展业已经处于亚洲领先,中国第一的地位。上海化妆品国际展览会规模亚洲第一,全球第三;上海国际海事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05年12月10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的正式开港,长三角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在中央政府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指导下该如何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呢?本文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了当前长三角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把握新型工业化为契机,进一步优化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2006年翩然而至,在新的一年里,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如何,中国会展业的格局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最大看点是什么?在新的一年里,中国会展业将会遇到哪些新问题,如何应对?为此,本刊特别邀请中国展览组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总经理陈峰、中国贸促会机械行业分会副会长陈泽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行政总监王丽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会展系主任刘大可等业界专家和会展研究专家,与我们共同展望2006。  相似文献   

20.
张冗 《中国广告》2005,(12):117-118
北京、上海、广州,都是中国展览行业的重镇.此外,还有大连、青岛.杭州等城市也都在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特色和发展思路。作为中国经济贸易中心的上海,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会展业的发展。1990年.上海举办的国际展会只有40个,展览面积总数为10万平方米:2000年.国际展会达270个,展览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时至今日.上海的大型展览中心的室内场馆面积将超过35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