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宏观经济管理是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干预、调节与控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经济管理应该随着经济发展变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变革与完善。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研究宏观经济管理变革的基本经验,探索新世纪宏观经济管理的特点,对加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共和国成立5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力迅速增强,GDP已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7955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7.7%,是同期世界年均增长率的两倍多。1997年我国…  相似文献   

2.
刘玲 《金卡工程》2010,14(9):306-30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计划管理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形式,而经济信息是宏观经济计划管理的重要资源,离开经济信息谈宏观经济计划管理则是无水之源,无米之炊。为此,很有必要对宏观经济计划管理的基本问题以及经济信息在其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格局是直接与两年来的治理整顿相联系的.经过治理整顿,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六个方面的明显转变:过热的经济增长得到降温;投资消费双膨胀的局面有了改观;国民经济结构得到初步调整;明显的通货膨胀得到抑制;国际收支转为顺差;短期宏观经济运行管理在实践中取得经验。在此背景下,随着宏观经济政策“坚持双紧方针不变,适当调整紧缩力度”的贯彻,1989年下半年出现的消费  相似文献   

4.
张智 《金融与市场》2020,(1):8-18,41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天津在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中承受的多重压力仍然是巨大的。如何看待天津经济的基本面,如何深入认识天津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关键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关系到我们对天津宏观经济的信心和行动方向。本文认为,当前天津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发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天津宏观经济中的关键问题必然会得到解决。2020年将是天津宏观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筑基之年。  相似文献   

5.
魏加宁 《新金融》2006,(1):9-10
一、关于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 首先,”宏观经济运行趋于正常”.既是当前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基本判断,也是大多数企业家的共同判断。有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都认为,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趋于正常”。而且似乎经济学家比企业家们更乐观一些,认为目前宏观经济运行”正常”的比重,企业家是49.4%.比2004年提高15个百分点:经济学家是69%,比企业家高出2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宏观经济的共识只是宏观分析的一个基础,而共识中的变数是理解宏观经济的核心,是把握机会的关键。与2009年一样,2010年宏观经济预测分析中必须超越一般的共识,寻求各种可能的变数。  相似文献   

7.
去年下半年尤其是2008年以来,在国际、国内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这种不确定性将成为2009-2011年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的一个主要特征。未来三年,经济增长是否会大起大落?是否会爆发全面恶性通胀?投资、外贸、消费三大动力将有何变化?宏观当局又将如何应对诸多不确定性?本文对2009-2011年中国经济走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展望了未来宏观调控的取向,为我们把握未来三年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走向提供了一个前瞻性视角。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04年1季度至2011年2季度的数据,分析了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首先提出了分析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必要性及其作用机理。其次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宏观经济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显著影响的结论。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降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减少不良贷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皮海洲 《理财》2015,(2):12
2014年下半年的A股市场走得有些牛,上证指数的涨幅超过50%,因此认定2014年的股票行情为牛市,应是无可厚非的。但这轮牛市的来临有些出人意料。因为2014年的宏观经济与股市自身的基本面都不支持股市走牛。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走牛当然需要得到宏观经济面的支持与配合。但遗憾的是,宏观经济并不支持股市走牛。在2014年里,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包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宏观经济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必须规避的风险?2011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上,知名学者和专家对此进行热议和预测  相似文献   

11.
卓志  朱衡 《保险研究》2017,(4):3-14
本文选择宏观经济、保险制度变迁与保险业增长之间的互动机理为研究对象,运用VAR模型实证检验1982~2015年宏观经济、保险制度变迁以及保险业增长的关系,研究分析后得出:宏观经济、保险制度变迁与保险业增长相互机理关系中,保险制度变迁处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宏观经济对保险业增长和保险制度变迁有贡献程度不高的正效应,保险业发展更多的依赖保险制度变迁;保险业增长对宏观经济增长贡献度尚未完全凸显等结论。为宏观经济发展、保险制度建设与保险业增长,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以上分析,国内政策的当务之急是防止通缩的进一步蔓延,继续放松货币政策尤为必要。讨论中国下一步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须对中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关于宏观经济,标准的分析框架是考虑四个方面,即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现在中国的GDP增长还在7.5%之上,宏观管理部门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经济增长速度。而充分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则一直是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13.
如何为当前的债市解剖麻雀?佘春宁认为,影响债市的最重要因素是宏观经济。债券投资最主要的是把握宏观经济,关注通胀水平,其中通胀更是影响长债的主要因素。比如在2006和2007年,通胀水平一路走高,债市缺乏大的投资机会。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全球宏观经济迅速转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金融危机前后(2006~2009年)中美两国经济指标的波动性和协动性进行系统比较,发现两国的宏观经济波动特征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有些属于金融危机期间的非常规现象,有些与中国特殊的调控措施、经济发展模式有关。就上述差异的理解对于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制定宏观调控政策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宏观经济学界又开始存在较大的分歧,分歧的焦点是对于中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说目前强劲复苏的有之,认为2009年下半年才能触底的也有之。各方都有数据有分析,对于自己的结论十分自信。按理说,判断经济形势最主要的数据应该是国内生产总值(GDP),但是国家统计局每个季度才公布一次GDP,因此对月份经济形势的分析则是依据国家统计局按月发布的宏观数据。这样做的合理性,很多人都认为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6.
国内财经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2):124-126
正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十大预言2014年是"三中全会"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关于2014年的宏观经济展望,各大机构进行了不同的预测和分析,形成关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十大预言:1.经济增长:平稳下行;2.通货膨胀:温和可控;3.货币政策:偏紧微调降准+组合央票;4.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放缓;5.利率和汇率改革;6.出口增速难有明显改善;7.消费品零售增速可能回升至13.7%;8.库存低位盘整去库存压力减轻;9.经济  相似文献   

17.
孙工声 《金融研究》2009,(11):60-7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是经济的过度波动。2008年第四季度,在外部冲击与国内经济周期调整和结构调整压力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出现了深幅调整,经济的过度波动再次激起了人们对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内外因素的关注与讨论。那么,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究竟是源于内部调整还是外部冲击呢?本文基于内外双重视角;实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导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外部冲击对国内宏观经济波动的贡献度相当高,是导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而国内经济市场化演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并不是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即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主要来自外部冲击而非内部调整。  相似文献   

18.
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下,利用1999年1月至2012年7月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两种宏观经济政策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扩张对宏观经济变量都有正向影响,其中短期内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而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则更为长远。此外,财政政策冲击会对货币政策产生较大影响,而货币政策冲击对财政政策的影响则较微弱。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投资资金主要来源当中的一项就是银行信贷,而因为投资与宏观经济的增长是具有正面相关的增长关系的。是以银行信贷与宏观经济的增长之间也存在着同样的关系。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对于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是无疑的,而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也有传导机制辅助产生,甚至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配置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闫冬 《征信》2016,(11):79-82
收集从2005年1月到2015年1月反映中国宏观经济的9个指标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处理,结果显示卢布汇率与中国工业产值增速、进出口额、工业生产者出厂指数以及货币供应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货运量、短期贷款利率呈负相关关系,与消费者物价指数相关性不显著;卢布汇率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有影响,但影响有限,不会对中国宏观经济造成较大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