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与高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对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而目前专门针对该领域的研究甚少。本文分别对跨境电商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三方面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简要梳理、归纳和评述,以期动态把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提升高校大学生国际交流参与度为目的,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将国际化人才培养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来考量,从理念教育、平台建设、动态管理、服务保障四个方面入手,整合各方资源、创新载体平台、明确各方责任、完善体制机制,力求构建起四个子系统相互支撑,符合行业特色和发展需求的"大学生海外经历拓展体系",希望对高校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现代化教育过程中的鲜明特色,以及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有力举措,同时成为国际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公认的创新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我国高校实施校企合作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目前校企合作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挖掘总结其方向重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有效优化措施,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报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当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创新形式,打造平台,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效率,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09年以来,我们借鉴高校培养研究生的办法,聘请报社17位具有高级职称的同志为导师,对年轻编辑记者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的辅导,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要想使得高校毕业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高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根据社会的需求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由此可知,《应用型本科高校复合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此,笔者从复合型专业人才相关概念阐述入手,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复合型物流专业人才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深层次地探究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行业人才培养现状,最后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复合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策略,笔者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6.
全民创新创业时代的来临以及我国旅游产业综合性特点的不断突出,对我国旅游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我国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现状特点的基础上,以社会需求、高校层次、双创环境和学生特点为目标依据,结合素质能力双轮驱动理念,构建了适应高校本科旅游双创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提出旅游双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途径,为高校本科旅游双创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提供基础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快速创新:企业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晓莉 《商业时代》2005,(30):31-32
当市场竞争从静态竞争演变到现在的动态竞争,企业如何在动态环境下构建持续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界定了快速创新的概念,论证了竞争环境的动态化是快速创新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快速创新是动态环境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的观点,并且详细分析了快速创新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辽宁高校创新能力现实形势,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从高校科技创新基础条件、产出成果和效益成果等三个方面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高校逐步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更多竞争优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双一流高校的会计专业硕士(MPAcc)人才培养依托学校的办学实力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地方高校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取得成功已成为MPAcc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地方高校MPAcc人才培养应该寻找自身优势、精准自身定位,充分利用身边的特色资源环境,从培养目标、专业知识结构、能力体系与人文素养、商业特色与竞争优势、政策支撑体系等方面精准定位,构建具有本校特色和竞争优势的MPAcc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工作中,能力素质评价体系是核心要素。与学术事务一样,学生工作也是高校运行和发展的支柱,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价值。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能力素质评价体系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本文以财经类高校为例,将国际商务人才能力素质评价体系从基本素质、知识体系和职业能力等三方面进行了建构,同时结合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现状提出了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1.
构建海南高校金融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迫切要求。本文在分析和借鉴美国、英国等国外高校金融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从管理主体、参与主体和反馈主体三个层面,构建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从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内容、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以创新引领创业,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丁小燕  余雅璐  NI Lin 《江苏商论》2023,(1):53-55+78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本文在分析国贸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国贸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组建实践体系和平台;有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等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动态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应建立涉及全过程的、时效性高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整体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 企业应完善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税收管理等财务管理流程,保障财务目标的实现,进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财务环境。 企业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如果不进行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将无法应对当前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不利于企业建立核心竞争优势。 因此,企业应结合当前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科学分析财务管理问题,进而构建出高效、动态的财务管理模式,构建相关财务管理的风险应对机制,并创造有利于保障企业财务稳定性的内部组织环境,从而保障企业经营效益。 文章对财务管理创新模式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随为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以信息化和创新为特点的经济体系对传统会计人才培养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外,协同创新理念的出现也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我国目前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情况来看,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会计实训效果不好等问题都制约着会计行业的发展和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探索协同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运用案例研究法,对重庆交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进行归纳总结,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方面提出新的发展理念,为旅游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的普及正对金融、客户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传统服务外包的业务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作为链式反应的一环,随着人才供求关系的逐步失衡,承接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任务的广大高校、科研院所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对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大影响,以此探究高校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训室建设等诸多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路径,为苏州高技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主要依靠创业创新教育。目前,国内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创新性教育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创业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不一致及缺少创业教育特点等误区。借鉴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是在加强专业基础教育的前提下,侧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态度、行为和技能,鼓励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设置,并重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具备创业创新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基于专业培养高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当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办学特色,从教学体系的改革、素质考核方式的创新、学生科创竞赛的训练和指导教师队伍的构建四个方面,阐述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期望对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杨桦  付朝霞 《商业时代》2007,(13):23-23,57
如今,综合国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一场科技竞争,而归根结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与此同时,人才在企业竞争和市场竞争中也日益凸现出重要的作用。面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形势,制定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资源战略、培养和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优化创新工作的程序是我国亟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比较研究了中美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以及战略体系的实施,以期为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操作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