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帆 《经济导刊》2000,(1):39-43
1999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证券法》最大的突破之一在于将“要约收购”的概念引入上市公司的收购中。“要约收购”是“公开出价要约收购”(TenderOffer)的简称,也称为“公开收购”或“标购”,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一直被广为采用。“要约收购”作为并购的一种高级形式,极其富于变化且具有强大的震撼力。一、什么是要约收购我国《证券法》虽然规定“上市公司收购可以采取要约收购或者协议收购的方式”,但并没有对“什么是要约收购”以及“要约收购如何进行”作出界定,而在第81条中“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30%时…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宏基收购捷威案的收购背景、收购效果及收购后的整合,并从宏基企业整体规划及市场定位两方面分析了收购动因及收购后整合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2011,(2):111-111
2010年12月30日,中国领先的化工制造商中国化工集团计划斥资144亿美元收购以色列马克西姆一阿甘公司(MA)的控股权。这笔交易提议收购MA60%的股份,将是中国迄今为止在农用化学品领域开展的最大宗收购之一。MA是一家领先的农作物保护剂(如杀虫剂)生产商,中国化工此举印证了粮食安全对中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资本市场》2006,(9):2-2
<正>并购重组(M&A)是世界证券市场发展过程永恒的亮点。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接近尾声,中国并购市场正在发生质的变化,阻碍上市公司并购的障碍正在逐步扫除,非流通股逐步流通使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有了实现的可能,同时通过全流通的市场化运作,打破了中国一直以来行政垄断的现状,降低了重组并购的交易成本,让产业投资与股权投资和二级市场收购有了结合起来的基础。全流通下M&A成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最诱人的投资主题。  相似文献   

5.
动向     
《商周刊》2012,(9):11-11
SOHO中国收购绿城项目4月17日中午.SOHO中国发公告称,将从绿城手中收购绿城广场置业令部股权及贷款.总代价约为21亿元,约占全年收购目标的21%。  相似文献   

6.
2005年11月,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花旗集团表示,该集团旗下一家公司已经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同意收购中国364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资产。此次收购规模创下外资收购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之最。 一般认为,中国是除印度尼西亚、日本及韩国以外最大的不良资产投资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朱宝宪 《资本市场》2002,(11):43-46
<正>2002年6月25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办理了将郑百文股份过户给三联集团的手续,同时,证监会豁免了三联集团因持有30%以上郑百文股份而应履行的要约收购义务。这标志着历时两年多的郑百文重组案,在经历了种种困难和障碍后终于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8.
叶檀 《商周刊》2014,(12):67-67
一个理想主义房地产开发商怀着愤怒离开市场。5月22日晚间,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已成功收购绿城524851793股,占已发行股本的24.313%,与九龙仓并列绿城中国的第一失股东。曾经参观过绿城的桃花源楼盘,是所见的国内的最有文化气息的楼盘,  相似文献   

9.
及时报道     
《资本市场》2006,(10):96-97
<正>8月29日.国美电器(0493.HK)与中国永乐(0503.HK)发布联合公告.披露了双方合并的详细时间表.确定最后收购期限在2006年10月17日下午4时。永乐股东可根据信函决定是否接纳收购协议.而国美将于9月19日召开国美股东特别大会。根据双方公告,此前双方签订收购协议的一些收  相似文献   

10.
恶意收购对于目标公司与股东来说并非真"恶意",主要是指收购方未与目标公司董事会就收购达成一致,而通过收购要约的方式取得控制权。绝大多数的"野蛮人"收购是针对目标公司的全面要约收购,中国目前并未出现真正的恶意收购,或者说目前中国市场上极少或者没有成功完成的恶意收购。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日英恶意收购的集中出现具有相似性,恶意收购是经济市场化发展、资本市场完善的表现。美国历经四十年恶意收购与反收购的对抗,恶意收购仍然占据并购市场的相当比例,其积极作用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1.
回溯     
《新经济》2010,(7):8-8
乐天收购法国商务网站 6月17日,日本电子商务巨头乐天(Rakuten)宣布,以2.47亿美元收购法国电子商务网站运营商PriceMinister,这是乐天继收购美国电子商务网站Buy.com后开始进军欧洲市场。  相似文献   

12.
林刚 《资本市场》2001,(8):38-39
<正> 百富勤被收购重组以后怎样?带着这样的问题,7月5日,记者在钓鱼台采访了赵卷临先生。记者:法国巴黎银行是如何进入亚洲投行业务领域的?亚洲的业务重点在哪里? 赵卷临:作为法国巴黎银行,我们一直都希望能在亚洲地区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这个想法已有很长时间,所以我们一直在积极寻找机会。到1998年1月份,我们听到香港原来的百富勤集团出了问题,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因为巴黎银行主要战略就是想发展在亚洲的投资银行业务,并且重点是在香港和中国。记者:巴黎银行当时是如何判断把握机会的?你是否直接参与了对百富勤收购重组工作? 赵卷临:是的,收购重组百富勤是我具体操作的。百富勤是一个全球很知名的  相似文献   

13.
金蓉 《资本市场》2002,(12):28-31
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从此,中国人民银行将停止黄金配售业务,并将在较短时期内停止黄金收购业务。黄金交易将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进行,金价由市场供求决定。上海金交所还将与世界其他黄金交易所一样,每天公布中国市场的金价。  相似文献   

14.
《经济》2014,(11)
正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海外投资已进入高速增长期。10月18日,岚桥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以2亿余澳元(约2亿美元)成功并购澳大利亚上市公司——西部能源公司。此次并购被认为是中国企业跨境低成本收购外资企业的典范案例,也开启了中国民营企业跨境收购上市能源类公司的先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分析了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所涉及到的知识产权具体问题和收购后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并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收购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业界动态     
《资本市场》2006,(11):83-86
北京产权交易所——中国的并购市场 2005年1月,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做出了一项震撼人心的决定——竞购同业对手美国优尼科公司。虽然由于美国政府的阻挠,傅成玉的结果有点黯然,但此举却暗示了国际并购市场已开始暗潮涌动。其后,凯雷收购徐工、SEB收购苏泊尔、国美并购永乐、高盛收购双汇……国内产权并购市场风云乍起。  相似文献   

17.
韩菁菁 《时代经贸》2008,6(10):56-60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发布公告将以179亿港元收购汇源.这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一方面与保护民族品牌或民族工业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该并购案直接试水中国的《反垄断法》。各方对此次并购能否通过反垄断审查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见仁见智。由于中国《反垄断法》的规定非常原则和概括,中国政府将如何适用反垄断法对公司并购进行反垄断审查,  相似文献   

18.
<正> 1996年10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批准中银信托投资公司由广东发展银行收购:1997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依法关闭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这两起重大金融事件引发了各方对中国金融信托业前景的思考和忧虑。这两家全国性的信托机构在被收购和关闭前所显现的问题也许在我国金融信托业具有一定典型意义:中银信自1990年以来业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舞步渐渐移到了全球并购舞台的中央,引得全球为之关注.就在联想以17.5亿元收购IBM个人计算机业务的交易正式完成后不久,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欲以185亿美元收购美国优尼科行油公司的消息在国际市场上激起巨大波澜。此后仅仅几天,中国家电巨头海尔又宣布以12.5亿美元的价格竞购美国老牌家电企业美泰。时间,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市场上成为追逐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2006年3月7日,壳牌中国控股私有有限公司(壳牌中国)对外宣布:公司已经正式签订协议,收购科氏材料中国(香港)有限公司(科氏中国)。壳牌重拳争夺下游产业在成功收购美国著名化工企业科氏的中国子公司后,壳牌将成为中国改性沥青行业的老大,这是壳牌中国计划在下游领域加大盈利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