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从完全非增值税率开始到近年来实施的外贸出口退税政策,我国出口退税的实践证明,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的外贸出口顺逆差调整以及推动国内经济稳定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根据当前的出口退税政策,外贸企业应采取什么样的有效措施,来对控制风险并对其加以规避,是现在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鉴于此,文章首先对出口退税的概念以及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管控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企业出口退税工作中面临的风险,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退避企业出口退税风险对策,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余慧倩  张桂梅 《改革与战略》2012,28(2):76-78,152
出口退税是国际惯例和国际税收协调的基础。取消出口退税抑或"零税率"中性退税都不是我国当前阶段的恰当选择。从西方国家早期出口退税学说和实践中可以发现,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并非从一开始就执行零税率出口退税政策,非中性退税政策更有利于维护一国贸易利益。我国应坚持遵行非中性出口退税原则,科学调整退税率和退税商品种类以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3.
对新出口退税机制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出口退税机制存在的问题已使出口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给国家财政和经济运行带来隐患,因此新出口退税机制出台势在必行。新的出口退税机制的实行从短期来说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从长远看利大于弊。在新的出口退税机制下,企业应采取一定的对策,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唐登山 《山东经济》2011,27(2):94-100
2003年中国政府对增值税出口退税的政府间分担机制进行了调整。自从2004年实行新的增值税出口退税政府分担机制以来,研究者们大都认为分担机制不合理,并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地方保护主义,如何确定湖北省应承担多少增值税出口退税份额却研究甚少。通过借鉴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了湖北省应承担的公正份额的模型,提出了相应的算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出口退税作为一种国际惯例,是各国支持外贸出口的重要手段.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自1985年建立以来,历经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已成为国家鼓励外贸发展、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在管理机构、退税程序、方式与手段上仍有一定的差距.我国应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明了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缺陷,进而完善了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  相似文献   

6.
沈钦 《中国经贸》2013,(22):220-221
出口退税政策是国家鼓励出口的一种激励政策,外贸企业要正视出口退税中蕴藏的风险。本文从分析企业出口退税管控的必要性入手,对企业出口退税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进而从风险、制度、信息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完善企业的出口退税工作。  相似文献   

7.
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促进出口的有效手段,退税力度直接影响产品出口竞争力.近期国家取消了406种商品的出口退税,说明金融危机影响消退后,原在上调通道的出口退税政策可能进入下调通道.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前几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对浙江省外贸企业发展产生的利弊影响,并分析了企业应如何主动应对未来可能的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8.
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定,组织内各成员均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国家的实际财政能力制定适应本国国情的出口退税水平,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本文结合实际,从我国出口退税的定义出发,通过回顾出口退税政策从正式实行至今的演变过程和相关理论依据,对其进行了导向分析并总结出中国出口退税对纺织产业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如何完善我国出口退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莉 《特区经济》2009,240(1):297-298
一切政策都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一旦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不利于国家发展的因素,就应作出调整,使之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笔者认为,我国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虽然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仍然需要进行不断地完善,使得出口退税率进一步合理,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明细化,不能有任何争议,并以取消出口退税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信息》2007,(7):37-37
目前,我国实行的出口退税制度存在两大弊端:一是财政负担越来越沉重,二是由此引发的国际摩擦剧增。因此,对出口退税制度再调整的可能性正在加大,调整后出口退税应朝着有利于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方向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出口退税政策演变及相关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5年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正式确立以来,出口退税一直是中国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期间历经了多次重大的改革和调整,从而也吸引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国出口退税政策从正式实行至今的演变历程,然后从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以及中国出口退税对出口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财政收支、国民福利等方面的影响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梳理,旨在加深我们对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认识,并为国内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12.
郭羽 《沪港经济》2010,(9):36-37
出口退税又调整了!从7月15日起,包括部分钢材和有色金属加工材等在内的406项商品取消了出口退税。这是在金融危机以来连续7次上调之后,出口退税首次出现下探的拐点。对此,有部分观点认为,在欧元区债务危机扩大、全球经济存在二次探底可能性情况下,取消出口退税并不合适。但更多的舆论则予以支持,认为刺激政策已经到了该逐步退出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3.
出口退税新政策的出台将会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分析中国出口退税的实际情况人手。分析了出口退税新政策变动分别对出口企业.对外贸额度及外贸结构的影响,从而阐明了笔者对于新政策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宏观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璐 《开放导报》2008,(4):31-33
我国从1994年开始税制改革以来,出口退税政策经历了从整体性到结构性的5次调整。每一次调整的背后都有深层次的原因,本文通过对其发展演变的分析,探究出口退税政策和宏观调控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口退税政策的不断调整表明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逐渐由“一刀切”向“协调性、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今年四月份以来,国家连续四次对钢铁业采取出口退税降税措施,这也导致了第三季度钢铁出口量较前一季度有所下降的局面。本文分析政府对钢铁业采取的出口退税政策及原因,以及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出钢铁业应采取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严士凡 《浙江经济》2004,(23):36-37
2004年1月起,我国开始实施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明确提出了“新账不欠,老账要还”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共同负担。新机制有利于调整外贸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由于及时退税,加速了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节约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相似文献   

17.
在出口退税分化政策条件下,文章加入有差别的出口退税率扩展一般均衡模型为出口退税分化政策条件下的工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基于中国实施出口退税率分化政策后的18年间的出口退税率和工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面板数据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出口退税分化政策条件下的工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机制是有效的。有鉴于此,在全球经济"再平衡"背景下,应继续完善适时、合理、有效的出口退税分化政策,与中国"十二五"规划的产业发展战略相配合,对资源性产业、低技术制成品业、中技术制成品业和高技术制成品业中各类不同技术水平、不同性质的商品,给予有差别的、有层次的梯形出口退税待遇,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8.
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出口退税机制实施近一年来的实践表明,今后我国可能会出现地方政府欠退税;而且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出口退税也会存在时滞。由此得出结论: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当前托管账户面临着种种风险和问题。我们应研究这些问题,以完善该政策,继续发挥该政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艳萍 《特区经济》2005,(12):55-56
2003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对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进行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全国综合退税率下调3%;二是建立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退税额,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共同负担;三是累计欠税由中央财政负担,并从2004年起对欠税采取全额贴息;四是从2003年起,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收人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税,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出口退税负担机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是指由哪级政府负担出口退税,它与财政体制紧密相关。本文对我国不同时期出口退税负担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各级财政实际获得的增值税收入与实际负担的出口退税进行了对比。通过分析与对比找到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