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的优劣评判依据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产权界定和保护程度及其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以及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程度。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的发展面临产权虚置和法人治理结构残缺的约束,并且缺乏改善经营机制的激励动力。因而,要改善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的现状就必须完善农村金融产权制度、农村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和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2.
党文 《特区经济》2012,(1):171-173
金融生态理论视域下农村金融新体制,按市场原则运行,区域间的资金自由流动由金融生态的质量决定。中国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越深,经济制度的越趋于成熟完善,资金流动与金融环境两者间的互动、互补关系就越紧密;尤其是金融环境对区域间资金流动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通过论述金融生态理论,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提出了构建我国农村金融新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而农村金融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因此,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升农村金融生态的活力,对促进我国农村金融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的意义、原则 (一)概念界定 1.我国农村金融生态概念 农村金融生态是农村金融与农村环境之间一切关系(社会、经济与生态相结合,起促进或制约作用)的总和,是各种农村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其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生态现状、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四维 《改革与战略》2010,26(11):86-88
文章认为,目前的农村金融生态状况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在诊断当前农村金融生态难以改善的病因基础上,对农村金融生态加以改善,以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改善农村金融生态必须以建立农村信用体系为突破口,以改革农村产权制度为动力,以培育农村生态主体为基础,以完善农村金融政策为保证,建立自我发展、自我平衡和自我调节的农村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金融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农村地区金融生态失衡的情况依然存在并已逐渐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要让农村金融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完善.寻求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平衡点。本文对当前农村地区金融生态失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尝试性地提出改善策略.进而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科学优化。  相似文献   

7.
张体勤 《山东经济》2010,26(2):160-160,F0003
农村金融生态问题是经济领域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对处于制度变迁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农村金融生态劣化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建立一套符合中国转轨实际的农村金融生态优化机制,对于提高农村资金配置效率,指导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有着重大现实意义。最近,山东经济学院财税金融研究所所长、教授陈华博士的新著《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机制研究》问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该书是一部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专著,对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问题、破解农村金融难题进行了创造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区域农村金融生态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基于金融生态理论,把握农村金融生态演进的正确方向、内在要求及影响因素,遵循系统全面性、科学可操作性等原则。本文设计的区域农村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定量和定性两个层次,选择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环境、农村法信环境三个因素进行定量描述,从农村金融市场调节机制、农村金融机构内部发展机制、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保障机制三个层面进行定性描述。运用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对区域农村金融生态状况分别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价,根据综合评价模型得出评分值,以确定该区域农村金融生态发展水平的等级。  相似文献   

9.
王二虎 《特区经济》2010,(12):169-170
本文基于金融生态理论,对农村金融生态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并从生态的视角对农村金融生态的主体和环境要素进行划分,通过构建农村金融生态三维四元结构,探讨其主体和环境之间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机制,以促进农村金融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金融生态缺陷及其原因的多视角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海涛 《特区经济》2009,(6):141-143
构建一个既能良性发展又能动态平衡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对于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有效地提高农村金融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农村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试图多视角地分析透视农村金融生态发展的缺陷,并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来诠释农村金融生态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改善农村金融生态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实践表明,农村金融发展不仅仅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及纯微观层面的产品创新、经营机制转化的问题,农业本身的弱质性决定了农村金融发展还是国家的政策性问题,即农村金融发展需要有别于城市金融的政策环境。文章从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框架出发,通过与我国城市金融政策环境的比较,探寻我国在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方面存在的差距,最后提出进一步加大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伟麟 《特区经济》2011,(3):138-139
过去我国农村金融多处于高度地金融抑制状态,导致农村金融市场严重信息失衡,对三农的发展产生极大伤害,甚至阻碍着政府对三农的扶助政策发挥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进行适当地调整和改正。建基于信息失衡之上的金融约束理论能有效解决我国家农村金融改革,因此,基于金融约束分析下农村金融改革的研究就显得相当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黄军勇 《特区经济》2007,226(11):141-14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农村民间金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后盾,但需要正确引导其发展。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更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爱群 《乡镇经济》2008,24(6):120-122
文章从实际出发,描述了目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从内生金融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民间金融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文章对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魏文静 《改革与战略》2012,28(4):70-72,102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核心,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和地位。当前我国处在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农业的现代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为了有效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而农村金融作为当代农村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的相关制度安排,其作用日益凸显.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不均衡状态,为此应做到:尽快明确中国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目标定位;拓展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民间融资合法化;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开辟农村资本市场,拓宽农业企业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7.
贺顺奎 《特区经济》2007,(8):145-146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转变,然而现行体制下的农村公共财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公共财政呈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政策见解,以期对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有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实施农业税制改革以来,山东省东营市认真贯彻国家各项农业税制改革政策,于2005年全部免除农业税,大力加强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从东营市入手深入调查研究了我国农业税制改革对该市农村经济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与负面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金融、财政在支持“三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