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蝴蝶 《大众商务》2005,(2S):21-21
现年28岁的王小军出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里。1996年的一天,在一家旧书摊上,王小军发现一本很旧的杂志,里面的几篇章引起了他的兴趣。他看了一下杂志上的定价是3元2角,便决定买下,可书摊贩子非要卖3元一本。王小军心想,这是本旧书,可摊主为什么非要卖这么贵。他便有意无意的跟书摊贩聊了起来,原来,这本杂志已经停刊了,这本杂志刚发行时特别火,现在已难觅踪迹,除阅读外,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2.
“能假的都假了,不能卖的都在卖——连小食杂店也在卖。”王小军憋坏了。他是陕西省商洛人,从1999年起,就在西安市东七路开了一家性保健品商店(又称夫妻保健店)。他开的店算得上正规:店里干干净净,证照齐全。当然,他没有《药品经营许可证》,他对记说,可全西安几乎没有一家性保健品商店有这种证。  相似文献   

3.
小店竞争白热化“能假的都假了,不能卖的都在卖——连小食杂店也在卖。”王小军憋坏了。他是陕西省商洛人, 从1999年起,就在西安市东七路开了一家性保健品商店(又称夫妻保健店)。他开的店算得上正规:店里干干净净,证照  相似文献   

4.
王岩 《大众商务》2005,(4X):29-30
卖旧书的不少,卖旧书发了家的也有。可像她这样,将旧书刊卖到全国各地,领起一支创业大军的,全国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相似文献   

5.
朋友下岗后,在小区卖盒饭,他说要玩点商业文化,其手段便是先花一笔钱,印制几百张粉红色的广告信,门缝里塞,楼道内贴,将整个小区撒了个遍。我说你这般张牙舞爪的,岂不惹居民厌烦,能不能默默炒作呀?这本是一句戏言,说过了再细细品味,便觉得怪有意思。  相似文献   

6.
前几天,我到乌鲁木齐的古玩市场上去,看到一套“文革”时的邮票,市场价高达七万元,一张《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宣传画成交额竟2000元;一些发行量极小的毛泽东著作的稀有版本,如维吾尔族版、盲文版等的价格也超过了千元大关;32开本的《上山下乡》杂志卖25元一本;“文革”时期的《红旗》杂志卖5元一本;“文革”后期出版的《学习与批判》杂志定价在10—30元左右;《红小兵》、《解放军歌曲》、《毛泽东语录》等,价格都在30—100元之间。  相似文献   

7.
石嘉 《大众商务》2007,(1):54-54
朋友下岗后,在小区卖盒饭,他说要玩点商业文化,其手段便是先花一笔钱,印制几百张粉红色的广告信,门缝里塞,楼道内贴,将整个小区撒了个遍.我说你这般张牙舞爪的,岂不惹居民厌烦,能不能默默炒作呀?这本是一句戏言,说过了再细细品味,便觉得怪有意思.  相似文献   

8.
《大众商务》2009,(9):12-13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现在的网站可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购物网,卖旧书网,保健网等等,这不,蛋糕也上了互联网。八月五日上午,记者见到了好的蛋糕网的总经理吴子强,一番介绍之后,吴子强经理聊起了他做“好的蛋糕网”的经历。  相似文献   

9.
他学的是橄榄球专业,却非要养小龙虾。家人不支持,他借钱也要干。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仅仅3年他就赚了千万元。一个“80后”大学生一跃成为“龙虾王”,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相似文献   

10.
2001年3月,我来到广东江门打工。由于很久没找到工作。我就把姐姐的书报摊接了过来。其实卖书报的毛利极小,一本杂志只能赚将近1块钱,一份报纸能赚一两毛,可一天也卖不上几本杂志。怎样才能多赚钱呢?  相似文献   

11.
四川成都市的张志宏先生,看了"藏妇康"的招商广告后非常感兴趣,于是赶到西安厂家来考察,回去后一直犹豫不决,总是在思考产品卖不去怎么办?做"藏妇康"提货后手里仅有一万元怎么做得起来市场?厂家提供的方案真的管用吗?万一亏了怎么办?想来想去放弃了这个项目,不经销"藏妇康"了,后来他看到一个土豆切丝机的广告认为这个项目能赚钱风险小,便投资三万元买了机器,租了摊位,购买了大量的土豆,专营土豆丝,如今转眼半年过去了,每天起早贪黑,辛苦地奔波到各餐馆送货,也在菜市场卖土豆丝,可本钱还没有挣回来,我们跟他算了一笔帐,就算生意再好一年最多只能有二万元左右的利润。  相似文献   

12.
2001年3月,我来到广东江门打工。由于很久没找到工作,我就把姐姐的书报摊接了过来。其实卖书报的毛利极小,一本杂志只能赚将近1块钱,一份报纸能赚一两毛,可一天也卖不上几本杂志。怎样才能多赚钱呢?有一天,我的书报摊里进来一男一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菜场有几家卖豆制品的摊点, 可总是只有一家店的生意火爆,大家宁可排队等也不到旁边的店子里买同样的东西。是这家店的价格比起旁边店铺便宜许多吗?不是,你要问他卖的价格和别人都是一样;是所卖产品的质量比别人好很多?也不是,质量差不多,很多东西估计和别人在同一个地方进货;是有买赠促销手段吗?更不是,小本生意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利润。原来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这个店主无论顾客买什么东西都主动的少收一角钱。例如顾客问好豆腐是1元一斤,挑了块豆腐,他把豆腐放到电子秤上一称显示1.7元,他就会说:“就收1.6元吧。”就这小小的一角钱让他获得了顾客的信赖,使他的生意越来越火红。  相似文献   

14.
长羽 《大众商务》2004,(1):21-21
志高空调董事长李兴浩是广东南海一个传奇式财富人物。在22年前,李兴浩一直务农。当然,为了生计,他也做过很多副业,鱼、菜、肉、木器等他都卖过。1982年他卖了1年冰棍。那种批发价100根3元的买卖,他竟然赚了几百块钱。那时他已逼近而立之年。李兴浩利用卖冰棍的钱建了一个布碎厂,这个厂只有他一个人。他曾在磨钢厂干过,那里时常需要用布碎擦机器,他感觉这个生意能赚钱。1983年广州市全新针织厂濒临倒闭,李兴浩从这个厂购得威士(一种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科技创业》主编:您好!我叫雷金昌,今年56岁,初中文化。前两天我在图书馆看到《科技创业》这本杂志,里面的创业故事就深深感动了我,尤其我读了一个小男孩卖石头的故事后,很受启发。我下定决心,  相似文献   

16.
达名 《大众商务》2007,(1):37-38
每天坐35W车上下班,车站总有一个卖报纸的老汉。老汉穿着整洁,看上去精神矍烁。看起来每天的生意都不错。有一天下班时间不算晚,买了他一份杂志,便和他闲聊了起来。“老师傅,生意不错吧!”“嗯,还可以!”“看您成天忙忙碌碌的,收成一定不错吧!”  相似文献   

17.
宋扬 《大众商务》2005,(5S):45-45
在一个菜场有几家卖豆制品的摊点,可总是只有一家店的生意火爆,大家宁可排队等也不到旁边的店子里买同样的东西。是这家店的价格比起旁边店铺便宜许多吗?不是,你要问他卖的价格和别人都是一样;是所卖产品的质量比别人好很多?也不是,质量差不多,很多东西估计和别人在同一个地方进货;是有买赠促销手段吗?更不是,小本生意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利润。原来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这个店主无论顾客买什么东西都主动的少收一角钱。例如顾客问好豆腐是1元一斤,挑了块豆腐,他把豆腐放到电子秤上一称显示1.7元,他就会说:“就收1.6元吧。”就这小小的一角钱让他获得了顾客的信赖,使他的生意越来越火红。  相似文献   

18.
母亲住院,由于没钱住旅店,他只好在医院外露宿!阴差阳错,他却因此找到了一条挣钱的门道——在医院卖起了帐篷!现在,他靠卖帐篷,每个月收入高达2万余元……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的中小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是一个民族前行的动力,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进取精神。当一本经济类杂志能够甘心为广大的中小企业服务,反映并歌颂中小企业家的草根式的创业精神,那么,这本杂志就找到了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凌枫 《大众商务》2008,(11):26-27
5年前,他靠卖内衣积累了300万身家;5年后,因为一次改行,仅仅一年多的时间,300万积蓄全部亏空,还欠下了80多万元债,相恋10年的女朋友也与他分手。从百万富翁到负债累累,他的教训是惨痛的。每每提起往事,激动的泪水便水夺眶而出。300万元,这么大一笔财富,怎么会在一年多时间就化为乌有呢?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