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非典”时代和中国改革发展的新特点需要我们对广西旅游市场的促销策略做出新的明智选择。一方面.政府在旅游促销中要扮演好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重要角色;另一方面,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旅游促销。本文针对广西旅游市场的实际,联系中国改革发展的新趋势,联系世界旅游市场发展的新情况和旅游者旅游心理的新变化.运用经济学、经济法学、旅游经济学的有关原理,分析、探讨了眼下拓展广西旅游市场的促销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3年,“SARS” 给中国旅游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SARS”过后,在旅游业复苏的过程中,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特别是对旅游环境及旅游基础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西省作为中国旅游资源大省,在“SARS”过后市场复苏与面临“十一”旅游黄金周的到来之际,就非典给山西旅游业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及市场如何复苏等问题,本刊采访了山西省旅游局市场处处长毛晓彤先生。  相似文献   

3.
李东娟  熊胜绪 《旅游学刊》2011,26(12):37-41
在线旅行预订已经成为消费者日益青睐的旅游产品消费模式,其中酒店的在线预订增长量尤其明显。目前在酒店在线预订市场中,既有旅行在线代理商也有酒店官网,且两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两种主要的酒店在线预订其价格有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类型酒店差异表现是否一致?文章借用配对样本£检验方法对我国酒店在线预订价格竞争进行实证研究,深度剖析两种在线预订渠道的定价规律及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日本青年学生历来有毕业纪念旅行的习惯,但近几年旅行的天数在逐年缩短,毕业纪念旅行市场被一般的包价旅游所占领。为此,经营毕业旅行的企业正煞费苦心突出学生特色。 日本交通公社下属的地球俱乐部已经推出“青年纪念旅行”、“语言研修”和“家庭寄宿旅行”等产品,期望达到1.8万人。近几旅行社的节庆事业本部推出了名为“我的旅行  相似文献   

5.
"非典"后的旅游经济重建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非典”给中国旅游业留下两个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课题 :一个是“非典”后旅游经济如何尽快恢复重建 ;另一个是如何加强旅游业的“风险管理”。这其中既有实际操作问题 ,也涉及到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一、“非典”疫情凸现旅游经济的“敏感”特征“非典”突然降临 ,给中国旅游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但也有助于建立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概念 ,从而为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政策体系创造条件。1 “非典”凸现旅游业的第四特征旅游业“朝阳产业”的特征已经深入人心 ,中央和许多地方都将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未来的支柱产业 ,掀起了加快发展旅游的…  相似文献   

6.
此时,窗外骄阳似火,已是炎炎夏日,树上的蝉鸣纠葛,空气中散发着躁动的味道。你幻想身在草原策马飞驰,畅游碧海追波逐浪,仰或是徒峡谷感受山风凛冽……然而因为“非典”,所有夏日旅行计划像泰坦尼克被碰撞、搁浅,直至沉没。这时你也只能委屈地呆在家中听听旅行情节严重的歌,翻翻从前出行的相片,想想发生在旅途中的故事。但这更滋长了你想要出行的念头,出游的欲望像雨后春土上疯长的野草。如果你不想因到处碰壁而扫兴的话,最好呆在家里。建议你将今年的旅游预算改为添置一些装备。从现在起将背包、帐篷这些户外东西武装齐全,整装待命。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非典”倒下是迟早的事,须晴日,看背包旅游,分外妖娆。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旅游局于4月26日成立了山西省旅游行业预防“非典”工作督导小组,督导全省旅游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旅游局以及省委、省政府、省旅游局关于防控“非典”工作的各项政策、法规、措施。这一举措得到国家旅游局充分肯定,并将山西省旅游局《关于成立山西省旅游行业预防“非典”工作督导数量级小组》的通知在国家旅游局监组监察局《旅游纪检检察信息》第6期全刊发,同时配发按语,印发全国旅游系统,加以推广。信息按语如下:  相似文献   

8.
“非典”防控,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我们应该时刻感觉到,防控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这就要求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确保全省旅游系统不发生“非典”案例,真正达到健康、安全的目标,努力厅取我省旅游行业防控“非典”斗争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人们在出差、探亲之外开始将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活动。旅行社如春笋般林立, 导游职业迅速走俏,成为国内旅游业的第一次热潮。进入21世纪,个性化的旅行方式大受推崇,相对于旅行社的“大锅饭”, 人们更愿意选择背包旅行、自驾车旅行等。个人旅行方式掀起了第二次旅游热潮。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高端旅游将形成旅游业的第三次热潮。到阿尔卑斯山滑雪,去北海道泡温泉,直升机鸟瞰香港,专机去看F1……这样充满独特体验的旅行,似乎只有那些个别的大富大贵之家才能享受,只有浪迹天涯的职业旅行者才有资格设计。而在旅行社报名,参加跟团旅行好像已经成为廉价、平庸、随大流的代名词。事实上,随着旅游市场的成熟,旅游经济渐渐走向产业化、细分化。靠低价大批量的批发式运作方式不再一统天下,时尚、个性化的旅行方式成为旅行社所关注的新兴市场,数量少、价格高、质量精的高端线路渐成趋势,高端旅游这块新的蛋糕越来越被看好。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会习惯于用较为充裕的钱袋选择高端旅游。一面享受旅行社带来舒心、完善的服务,一面又体验个性旅游的美妙。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山西旅游业正在向高层次、高效益发展的阶段腾飞,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山西旅游业遭受重创。也就是在此危难时期籍振芳同志走马上任山西省旅游局局长,但当起领导全省旅游行业走出低谷、重振雄风的重任。他一上任就把全部的精力和智慧投入到抗击非典及确保全省旅游安全健康发展的工作之中。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籍振芳局长在6月9日举行的山丁旅游新闻发布会上坚定地对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媒体记讲道:“风雨过后是彩虹,我们要变重创为新起点,迎接旅游业的复苏。”同时,籍局长进一步指出:总结我省旅游业防控“非典”的经验教训及进一步做好后“非典”时期全省旅游行业工作部署,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世界旅游组织出于经济统计需要而对旅游和旅游者概念的界定广为人知,不但旅游行业的统计数据来自其界定的口径,旅游基础理论和旅游学教科书也深受其影响.由于其准官方和国际组织背景,此前虽有一些学者指出了其概念界定的宽泛性会带来误解,但是无人对其做出系统分析.文章详细辨析了世界旅游组织拟定的统计性旅游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范围,梳理了相关文件对旅游、访问、旅行三大基本概念外延边界关系的界定和历史演变,指出这种界定虽然符合一定的经济统计需要,但明显有悖于常识认知和逻辑规律,阻碍了人们对旅游概念形成理性认知.它以“旅游”统计之名,行“旅行”统计之实,混淆了旅游、访问、旅行的关系,对人们正确理解旅游与旅行的关系带来干扰.依据这种口径统计出的数据,不能直接反映真实的旅游业和旅游现象,更对旅游基础理论形成障碍和冲击.文章提出了符合常识认知与逻辑规律的旅游和旅游者概念认知方式,分别从旅行和休闲两个角度分析了旅游的内在属性与外延边界,辨析了旅游与旅行在三个层次上的关系,运用了纯旅游、准旅游、泛旅游、非旅游等概念来细分旅游与旅行的关系.文章指出部分语词的汉语翻译错误加剧了旅游概念理解的混乱,对“visitor”一词长期被翻译为“游客”的危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老年旅游者作为中国旅游消费的第二大群体,旅游市场需求大,但怎样将老年旅游“夕阳”产业转变为“朝阳”产业,解决老年人旅游市场开发的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姚亚静 《西部旅游》2023,(20):106-108
<正>为加快推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笔者根据河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要求,以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为指导,围绕“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的发展理念,立足研学旅行新业态,系统梳理孟津的研学旅行资源,利用SERVQUAL模型分析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情况,探索孟津研学旅行创新发展路径,以期打造孟津沉浸式研学旅行目的地,助力“行走洛阳,读懂历史”研学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上海世博会为例,采用SPSS、AMOS等统计分析软件对全国362家旅行商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建构旅行商对重大事件旅游市场感知维度的测量模型,分析不同类型旅行商市场感知的差异性,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市场感知维度对其分销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重大事件旅游市场的旅行商感知模型包括事件属性维度、产品属性维度、市场属性维度及市场影响维度等4个测量维度。②国际业务、国内业务旅行商在4个感知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特许与非特许旅行商在市场属性感知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在其他维度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地理区域的旅行商在产品属性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在其他维度上有显著差异。③旅行商对重大事件旅游市场感知维度中,市场属性维度、市场影响维度对其分销行为存在显著影响,事件属性维度和产品属性维度的影响不显著,市场影响维度是主导其分销行为的主要因素。从旅行商视角研究重大事件旅游市场感知及其分销行为影响,对于重大事件在我国可持续发展及其后续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龄化背景下,出国旅游不仅关乎国家的国际利益,更关乎民生关怀、社会稳定。研究中国各类老龄群体出国旅游客源需求特征、制约因素。有助于这一市场前瞻性开拓的同时,更是为老年人谋福祉,有助于“健康老龄化”。文章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等方法对1044个中老年人有效样本的研究发现,比以往老年人更加积极的消费理念决定了当代及下一代老年人的出国旅游需求特征;除了自身、外在、惯常生活和消费理念制约因素以外,与中年人相比,老年人出国旅游更容易受到安全因素,特别是心理安全因素的制约;主观年龄与老年人出国旅游活动之间产生交互影响。满足中老年人的出国旅游意愿是其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径。国家层面应尽快完善出境旅游统计调查制度。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受"非典"影响情况分析及对几个相关问题的辨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魏小安  付磊 《旅游学刊》2003,18(4):14-23
“非典”对中国旅游业造成重创 ,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不仅仅是旅游自身的问题 ,还涉及到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也涉及到学术界和全社会对旅游业的认识。最近 ,有三个现象比较突出 :其一 ,国务院有关部门为了支持受“非典”影响大的行业渡过难关 ,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中央已经明确旅游业受“非典”重创为第一位的情况下 ,在有关政策文件中 ,或把旅游业与餐饮业、出租汽车业等行业并列 ,或把旅游置于其他行业之后 ,反映了有关决策部门对旅游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晰。其二 ,在若干经济专家、学者的“非典”影响分析中…  相似文献   

17.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旅游局于1989年7月25日在长春市召开协作会议。为使东北旅游业尽快走出低谷,会议决定“三省一盟”联合行动,于10月10日至12日在沈阳市举行“1989年中国东北旅游新路线发布会”,邀请海外旅行商及旅游记者到东北地区考察旅游新路线。这次活动是树立东北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整体形象的一项有力的措施。会议还一致认为开发南朝鲜旅游客源市场,对于东北地区的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苗学玲 《旅游学刊》2016,(11):22-31
旅游,从本质上讲是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共同生产出来的体验.多年来,众多研究关注背包客旅行带来哪些个人成长、旅行动机,以及目的地等其他客观因素的作用,却忽略了旅行者对故事的思考.于是,理论界有旅行带来的个人成长无须努力、轻而易举的论断,而报界探讨“旅行是心灵鸡汤”是否是伪命题.基于此,该文的研究问题是旅行者的主观因素,特别是反思,如何促成个人成长.文章采用自我民族志收集资料,讲述2011年和2014年作者在旅行中结识的两位单身女性和她们的故事,日常生活中的困境以及旅行结束后的持续思考,试图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来呈现旅行带来的个人成长的“全貌”,包括旅行前、旅行故事发生、返回日常生活.文章提出的研究命题是:(1)旅行带来的个人成长不但取决于目的地发生的故事,同样重要的是旅行者的反思;(2)旅行收获存有质量上的差异,深刻和持久的个人成长来源于对行为背后偏见、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察觉和纠正;(3)旅行是影响个人发展的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最后,将“旅行的个人发展”定义为在旅行活动的推动下,旅行者在认识和社会情感方面逐渐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Ⅳ.东亚与太平洋地区旅游需求增长的方式和特点 影响与制约旅游的第二大类因素(即市场力量)包括以下几点: ☆市场细分(即“新的”远程目的地,成熟的度假市场,探险旅行,短期度假等); ☆目的地旅游产品的开发(即更加激烈的目的地竞争,更加多样化,根据“个性化”的市场趋势开发产品,活动型并具有高标准的产品);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认知—情感”模型,利用从携程旅行、去哪儿旅行平台上爬取的UGC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以莫高窟、七彩丹霞、茶卡盐湖和祁连县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案例地,对甘青大环线的旅游感知形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短行长”“包车自驾”“最美风景”是甘青大环线的形象关键词,自然景观占主导;游客对于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满意度较高,消极情绪主要来源于食宿、旅途疲惫及旅游管理等方面,整体重游意愿较低;甘肃段的旅游形象优于青海段。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甘青大环线应从丰富旅游体验、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游客感知等方面着手,优化整体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