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环境污染保险的需求来自于排污企业转嫁损失风险的需要,而“保险业务”的实质判定标准是一个我国保险理论上几无研究,保险实务中经常遇到,对我国保险基础理论自然灾害风险分散体系在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和对比不同风险分散工具的效率与效益,对实现工具组合与体系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了保险、彩票和捐赠三种可以实现公众灾害风险分摊的金融工具,分别基于社会最优风险分散理论和中国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对三者的效率与效益进行初步对比。研究表明,理想条件下保险与捐赠均可实现最优的风险分散;现实市场中,三者均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当前中国的自然灾害风险分散体系仍然不发达,三者在中国历史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分散与损失补偿中的贡献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捐赠、彩票和保险。在中国,由于灾害风险分散所依赖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仍然较低,对三者的深入对比分析需要依托理论市场和消费者选择模型进一步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聂峰 《时代金融》2009,(8X):21-23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自然灾害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都在1000亿元以上。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严重。但与国际上大灾风险主要通过保险机制来分担化解的做法不同,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救助工作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援助和生产自救进行,有关自然灾害风险防范的保险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因此,必需改革目前的保险体制,探索建立巨灾保险救助和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非传统风险转移方式分散农业巨灾风险的新途径,有效地提升保险在国家灾害救助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双 《上海保险》2017,(6):22-27
自然灾害民生保险起始于地方实践,立足于保障民生,借助于市场力量将商业保险引入社会管理机制,是我国灾害救助方式的一大创新。本文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民生险的产生背景、运行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其实践中面临的内外部困境,如保费厘定、责任范围划分、信息难题、制度可持续性等,并基于政策目标导向性、险种经营与管理、灾害风险分散机制三个维度,对自然灾害民生保险的发展路径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郭倩  王飞 《金融纵横》2011,(9):37-41
由于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给人民生活和国内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地震发生后我国采用财政补贴救助和社会捐赠款项的援助方式救灾,相比之下,保险真正作为风险分散、灾害补偿的职能在我国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本文研究如何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地震保险体系,让保险行业成为分担风险的一个有力支柱,这不仅可以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加快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特别严重,巨灾保险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巨灾保险发展较为落后,中共"十八大"报告要求加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利用保险机制预防和分散灾害风险并提供灾后损失补偿,亟需加速与完善建立一系列政策保障、制度保障与技术保障工作,促进受灾地区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台风灾害保险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台风灾害的可保性与台风灾害预测评估理论,对粤桂琼闽地区台风灾害风险的合作与创新提出了完善数据收集、差异化收取保费、多层次参与赔付、风险分散机制的风险共保体、灾害基金。并提出了发行灾害债券、气象指数灾害保险、衍生产品以及跨区域、跨风险合作等风险分散创新方式等。  相似文献   

7.
田帆 《中国保险》2014,(5):42-45
巨灾债券是发行收益与指定的巨灾损失相连接的债券,它与行业损失担保、应急资本、巨灾期货等同属保险连接证券的一种。巨灾债券是利用市场化机制将集聚的风险从保险市场分散到资本市场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助于提升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也有助于提升政府部门的灾害补偿能力。面对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现状,将保险连接证券纳入多层次巨灾保险体系,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巨灾保险制度是灾害多发国家和地区对巨灾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给予保障的风险分散制度。在运作模式上,多数国家采用政府、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资本市场共同参与的多层次保险体系,其中,保险公司作为参保主体发挥着主要作用。然而巨灾风险有别于保险公司经营的一般风险,保险公司在承保巨灾风险时的诸多问题至今还没有达成共识,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从风险评估、费率厘定、巨灾证券化产品定价以及最优保险计划几个方面对当前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总结,以期对保险公司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兴市场典型的市场化国家,印度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发展,而农业再保险在印度农业保险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印度农业再保险是典型的政府支持型模式,通过法律法规、政策手段以及市场机制建立了以国家再保险公司为基础的再保险体系,实现农业保险大灾风险的逐级分层分散。借鉴印度经验对完善我国农业再保险体系和建立财政支持下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郑波 《时代金融》2013,(18):146+150
我国遭受自然灾害频繁且严重,每年造成的损失给我国的财政和保险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如何更好地选择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制度并发挥补偿机制的作用是我国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比较了几种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制度,并从政府和农业保险经营者的角度探讨了风险分散制度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农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存在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受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经营风险的双重约束。保险既是灾害发生后一种有效的风险分散和缓冲机制,又是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抵御风险的一种有效保障方式。实践表明,  相似文献   

12.
影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多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每次重大自然灾害都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农业保险通过建立对农业损失的补偿机制,在分散农业风险、减少农业灾害损失、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作用。本文首先用文献的方法析出影响农业保险发展的因素,然后运用计量工具对影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政府的财政补偿性支出是决定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最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曼  田玲  方建  贺帅  孔锋 《保险研究》2019,(4):27-42
中国地震灾害发生频率高、范围广、强度高、震源浅、空间异质性高,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地震灾害风险管理更多依赖政府救援。因此,中国政府和学界开始积极探索地震保险的重要作用,将其视为综合风险防范中关键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市场驱动地震灾害风险分散工具,地震指数保险能够为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快速提供充足的资金。选择合适的保险指数是地震指数保险产品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本文以农房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地震灾害系统和成灾致损的关键过程,构建地震指数保险指标体系,并从数据可获取性及时空覆盖度、效率、居民认知度和基差风险等角度对不同的地震指数进行对比分析,选择适用于中国农房地震指数保险的最优指数。  相似文献   

14.
尽管国外保险公司是资本市场的主要投资者,但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保险投资方式,并不能使保险的偿付能力和社会风险得到最大改善。在现代风险管理中,“风险最小化”目标是保险经营与投资的相对最优选择。在现代风险市场中,保险资金的“风险专用性”决定了保险承担着风险融资中介和风险投资主体的作用。在“风险最小化”与“资产专用性”界定和约束下的保险投资,可以实现保险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改善。  相似文献   

15.
种植业自然灾害风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业自然灾害风险模型是自然灾害风险定量评估服务于保险精算的重要桥梁,是种植业自然灾害保险公平性与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本文介绍了种植业自然灾害保险精算对风险评估模型的具体需求,回顾并评述了近年来在种植业自然灾害风险模型中的主要进展,总结了四类主要建模方法。对模型发展趋向的研究表明,整合各类建模方法的优势,构建多灾种框架下、灾害事件建模为基础、作物生长模拟为手段的综合模型,准确定量评估各种(次)自然灾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有效区分保险责任覆盖的损失与其它损失,实现不同空间尺度的总损失风险估计与转换,是种植业自然灾害风险模型研究的主要方向。进一步开展种植业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研究,对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种植业自然灾害风险模型,以科技促进种植业自然灾害保险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卓锴化  施冀 《财政科学》2021,(3):136-142
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解决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就需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分散风险.当前,一些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还不够充分,不能有效分散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成为制约地方优势农产品持续发展的一个因素.在供给侧,农业保险经营主体能力有待提高,保障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保险产品种类少,产品设计重物不重人.在需求侧也存在一些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农民投保意愿不强等短板.为此,建议供需两侧同步发力,共同推动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高质量发展,更好分散地方优势特色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供给侧注重保险产品创新、保险机构服务能力提升,需求侧增加财政投入、调动农民参保缴费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洪水灾害是世界历史上自然灾害中极为严重的灾害之一,然而作为转嫁风险、损失补偿重要手段的洪水保险却没有大范围普及。究其原因并不是由于洪水保险缺乏需求,而是由于保险经营自身的一些原因引起的。本文首先对风险的可保性原则、洪水的风险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洪水风险具有弱可保性,然而通过增加参与主体、扩大损失分担面、加强承保洪水风险的技术条件等措施,使得洪水风险得到有效分散,并最终得到在实行强制性洪水保险、构建多层次风险损失补偿机制和发展单一风险洪水保单等条件下洪水风险是可保风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洪水风险的可保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灾害是世界历史上自然灾害中极为严重的灾害之一,然而作为转嫁风险、损失补偿重要手段的洪水保险却没有大范围普及。究其原因并不是由于洪水保险缺乏需求,而是由于保险经营自身的一些原因引起的。本文首先对风险的可保性原则、洪水的风险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洪水风险具有弱可保性,然而通过增加参与主体、扩大损失分担面、加强承保洪水风险的技术条件等措施,使得洪水风险得到有效分散,并最终得到在实行强制性洪水保险、构建多层次风险损失补偿机制和发展单一风险洪水保单等条件下洪水风险是可保风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开拓农村保险市场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保险作为农村社会保险支持体系的一部分,在防范和分散农业风险、稳定农业和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农民灾后重建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当前农村保险覆盖率低,要拓宽农村保险领域,发挥保险中介作用,创新保险品种,加快农业保险立法,促进保险业的改革、发展,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国际综合风险防范发展态势,就如何发挥保险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阐述。一是要大力开发非传统风险的保险产品;二是发挥保险在综合环境(灾害)风险防范体系中的风险转移与灾后恢复和重建作用;三是完善"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协同推进"的灾害保险模式。以此三个方面,全面提高保险在综合风险防范体系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