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需要更为有效的竞争理论。为什么在同一行业中有的厂商发展兴旺,有的却逐渐衰败?一个努力进取的企业怎样才能获得更高的年度收入呢?是什么使得新进入的厂商在高度竞争的行业中取得成功?沙伦·奥斯特的《现代竞争分析》一书试图给这些问题做一些解答。  相似文献   

2.
孟雅丽 《中国纺织》2006,(9):114-116
有的棉纺纺织企业创立时间将近半个世纪,迄今却依然为产品销售苦恼,在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中苦苦挣扎;有的则创立不过十多年,就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纱线主要供应商之一,已然位居亚洲第一.他们的差距在哪里?棉纺企业辛辛苦苦劳作之后,究竟靠什么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3.
<正>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每天都有大量的企业诞生,同时也有许多企业破产倒闭。为什么同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有的企业能够由小到大甚至发展成为跨国公司,而有的却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倒闭?在努力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今天,吸取企业经营管理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我们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就必然存在竞争。这种竞争,是各经济主体为了生存和发展的利益,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而展开的争斗的竞赛。这种争斗和竞赛的结果则是有的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有的陷入困境,举步维艰,甚至被市场所淘汰。竞争规律给企业以强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又会变成促使企业奋进的动力。一个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不断地研究产品、技术、顾客、市场的发展趋势,不断开拓和占领市场,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在变化中规避风险、把握机会、获得成功?而另一些企业在竞争面前却如此脆弱?如果从情报的角度分析,是否重视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是影响企业强弱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这也是为什么竞争情报已成为继资金、技术、人才之后企业成功的第四大生产要素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面对国际上日趋激烈的竞争现状:有的企业昙花一现,悄然逝去;有的企业由盛而衰,苦苦挣扎;而有的企业却日益壮大,长盛不衰,我曾不止一次地追问自己:为什么呢?有人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有人说是创新,有人说是品牌,有人说是管理,有人说是服务,还有人说是知识产权”,一时间众说纷纭,我陷入了深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吴耘 《中国石化》2008,(11):22-24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本质上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比拼。而对于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界和企业界各有各的说法:有的说是企业专利技术、知识产权:有的说是企业和产品品牌、无形资产;还有的说是企业领导力、执行力,抑或组织架构、企业文化……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上述观点应该说都有道理,因为具体到每个企业,其所处行业、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面对这种情况,有的企业盲目决策,见热就上;有的思维僵化,固守“城池”无法适应新的消费浪潮,企业经营因而陷入一筹莫展的困境。为此,探讨市场竞争中的决策技巧,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对于搞活企业经营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企业品牌导入的惊人魅力和影响力已席卷全球。企业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本质是创造差异化的竞争,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面临产品、技术与服务日趋同质化的趋势下,谋求以品牌创造差异化的战略抉择。品牌的打造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性目标,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对企业品牌的理论认识1、企业品牌的概念。有的教科书说,“品牌工作是一门艺术和营销的奠基石”。有的教科书说,“企业品牌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是人们可视的可感觉的文化。通过企业特有…  相似文献   

10.
避免恶性竞争 提倡理性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有的企业陷入了模仿竞争、正面竞争、重复竞争、价格竞争的泥淖而不能自拔。象近几年来形成的竞相压价竞争,以低于商品成本价进行倾销,不仅导致生产企业效益大幅度下降,恶化了生存的环境,而且也导致了国家税收大量流失。既然恶性竞争之路走不通,那么,企业要求得存在和发展,就只有学会走理性竞争之路了。  相似文献   

11.
企业决策者应具备风险决策素质大屯煤电公司殷华东当前,面对变幻莫测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和企业内外条件的变化,有的煤炭企业蓬勃发展,有的在竞争中停滞不前或成为亏损大户。究其原因,其中很关键的是企业的决策者是否具备风险决策素质。所谓风险决策,也叫随机决策、概率...  相似文献   

12.
企业走向市场之后要不要加强内部管理,怎样强化管理?笔者认为企业管理的内在动力来自外部的压力,外部(市场)的形势越严峻。越要加强内部管理。一、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决定企业必须强化内部管理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竞争。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企业能否在广阔的市场海洋里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素质——管理水平。煤炭行业的市场竞争也很激烈。上海煤炭市场开业以来的交易情势即可证明,各矿区为了多卖出自己的产品,在场内场外展开竞争:有的以煤质优势取胜,有的以低成本作后盾,廉价占领市场。质量、价格、服务是现代市场竞争的基本要素。而这三个要素都是建立在内部管理基础上的。因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企业竞争的根本是谋取企业效益的更大化,一切无益于经济效益的工作正日益淡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否为增加企业效益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已成为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生命力的严峻挑战。目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些企业遇到种种障碍:有的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持怀疑态度,认为行政工作可取代思想政治工作。有的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形式主义,浪费人力物力。有的对思想政治工作持两面派态度,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上述情况表明,在市场经济中,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些企业没有显示出对经济…  相似文献   

14.
时下,企业界有个很流行的词儿,就是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核心竞争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有的说,是企业制度、市场占有率、创新能力、垄断竞争;还有的说是物美价廉、盈利率、自主知识产权、稳定的客户等等,概念很多,不一而足。 我认为,企业文化才是企业的核竞争力。为什么?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每一个企业不仅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还要和国际跨国公司进行比拼。要竞争,就要有优势。优势是什么?优势就是别人没有而自  相似文献   

15.
我国技术创新主体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在认识技术创新基础之上改革原有的科技体制,打破惯有的发展制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茅理翔 《IT经理世界》2009,(22):119-119
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经历过元老问题的苦恼。这些人过去与自己一起打天下,同甘苦共患难,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创业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在企业大了,事务多了,利润也高了,大家的思想开始变了:争工资,争职位,争权力,要求越来越高,牢骚越来越多,工作却越来越差。有的居功自傲,有的心存异念,有的能力不够。你想引进高级人才,他们反对排斥;你想进行变革,他们抵制拒绝。老板很苦恼:不改革,企业已经没有竞争力,很多竞争明显输给了对手;  相似文献   

17.
施工企业明显处于被动地位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公路建设市场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施工企业普遍觉得公路建设市场的工程难干,钱难挣,人为因素带来的经营的风险太多太大,企业亏损现象比较严重。与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所处的关系相比,施工企业明显地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有的业主与企业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中间,不遵守市场规律的现象比较普遍且十分明显;有的业主利用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的现实,人为地抬高投标竞争的门槛,不按立项计划的要求组织招投标,而是故意地去“逗”企业恶性竞争低价抢标;有…  相似文献   

18.
<正>实施CI战略,树立企业的整体形象,保持和发展企业的优良传统文化,已成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话题。当今,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成熟,企业问的竞争已从局部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渠道竞争、促销策略竞争等发展到整体竞争——企业的形象竞争和文化竞争——一个更高层次上的竞争。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仅靠传统的、某一层次上的或单一的局部竞争已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唯有  相似文献   

19.
建筑市场与项目施工管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当前建筑业进入市场经济的主要制约条件1 建筑市场残缺不全。作为建筑市场主体的卖方———建安施工企业早已进入市场 ,而买方由于历史、现实政策的原因尚没有完全进入市场 ,致使建筑市场的主要交易商品———工程建设项目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没有进入市场 ,制约着建筑市场的发育。具体表现为 :有的工程建设项目仍然按计划经济的办法由政府指定 ,有的地区和部门封闭市场或搞行业垄断 ,阻碍项目进入市场 ;有的已纳入招投标管理的工程项目明招暗定搞假招标。所有这些 ,都造成建筑市场的竞争实际上只是卖方之间的竞争 ,缺少买与卖双方以及买方…  相似文献   

20.
走向国际市场并非只有并购一条路。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展开跨国并购,一跃成为在全球市场上运营、竞争的“跨国公司”的案例逐渐多了起来,涉及IT、家电、汽车、矿产资源等多个产业领域。这些大手笔的并购行为颇受关注,有的甚至改变了相关产业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