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是一个既颇有争议又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实务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关于行政诉讼法第三人制度我国立法的规定不多,在行政诉讼法没有出台之前,一直参照民事诉讼法的制度,因此在第三人制度上,仍有很多准用民事诉讼的地方,但两大纠纷解决机制是相互独立的,行政诉讼法不同于其他的法规体系。笔者将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与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做对比,分析行政诉讼第三人和民事诉讼第三人在参诉的目的、时间、参诉方式、权利义务和提高诉讼效率上的共同点与两者之间范围、类型和诉讼地位上的不同,以期能更好的把握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交叉关联的案件,本文认为应当在行政诉讼中设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以减少当事人的诉累,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避免法院就同一事实作出相互矛盾的判决,并对其具体制度的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益衡量是裁判的一般方法,但在行政审判中涉及利益更为复杂等原因,因此其作用尤为重要。行政审判中的利益衡量体现在行政审判的全过程中,从立案开始就有可能需要根据利益衡量的原理来处理相对复杂的纠纷。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出台后,人民法院对疑难复杂案件的利益衡量有了较好的指导和依据。其中《若干解释》第58条的规定,是利益衡量方法在行政诉讼中典型的具体体现。该条规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更大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做出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判决,并责令被诉行政机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造成损害的,依法判决承担赔偿责任。”曾经有人对该条规定提出质疑,认为这种规定,违背了行政诉讼法确立的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行政诉讼当事人概念与民事诉讼当事人概念并无二致.传统理论对当事人概念的界定是,与争议有直接利害关系关系的人是诉讼的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是指因民事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的直接利害关系人.而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是指因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争议,以自己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的主体.这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当事人概念与传统当事人适格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5.
<正>一、传统民事诉讼理论中诉的利益的困境"无利益即无诉权"的困境。民事诉讼理论——无论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都认为,诉的利益是指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时需要运用民事诉讼予以救济的必要性。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原告必须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案件中,犯罪侵权经常会造成被害人精神利益的损害,而我国尚未全面建立犯罪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为促进我国法律更全面地尊重和保障人权,本文拟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 《政诉讼法》 规定了行政诉讼的当事人,规定了原告、 被告、 第三人的权利义务要求,对于行政诉讼的立法完善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通过行政诉当事人制度的内涵以及当事人制度的理论基础入手,对其行政诉讼当事人制度的运行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针对以上分析出现的问题,论述了行政诉讼原告制度、 被告制度和第三人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刘杨杨 《活力》2012,(10):125-126
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与刑事、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主要差别集中表现在举证责任制度上。如何设定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制度,使之成为确定行政诉讼的胜诉和败诉的规则,值得深入探讨。一、举证责任的分配及其价值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我国行政诉讼法采用被告负举证责任说。但规定得过于原则,  相似文献   

9.
出口实绩补贴分为法律上和事实上的出口实绩补贴,出口实绩补贴是禁止性补贴的一种,相对于法律上的出口实绩补贴,事实上的出口实绩补贴具有更强的隐蔽性,更难认定。本文分析了美国诉欧盟大飞机补贴案(DS316)中事实上的补贴利益问题,进一步厘清SCM协定中对利益规定的适用方法,最后总结其对我国民用大飞机产业补贴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目前的捐赠结构中,公司捐赠占据主导地位,其发展直接牵动着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而公司捐赠要想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谋求上述三种利益的平衡。在具体实践中,这种平衡往往会被破坏,这就需要重视制度设计。除了重视公司内部治理、法律规制,还需要鼓励个人捐赠、着力培养健康捐赠文化,还原捐赠的本来属性。  相似文献   

11.
行政复议法律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是不可或缺的,而我国在此方面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改进,但仍然有未关注到的不足之处.本文旨在探讨行政复议制度中争议较大的管辖体制问题,如何改变行政复议制度多年来的"花瓶"地位、改变行政复议机关"维持会"角色,以真正发挥行政复议纠错功能,以及阐述行政诉讼制度中行政诉讼行政机关的败诉率与恶意緾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如何确定民事诉讼当事人,事关权利救济和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的“直接利害关系原则”越来越不利于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而且,随着现代型诉讼的出现及日益增加,传统的当事人理论已经无法有效应对现代社会纠纷的解决。鉴于此,有必要从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角度出发,重新反思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起诉条件。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公司登记方面的法律规范和行政诉讼方面的法律规范,公司登记机关在行政程序中对申请材料真实性的审查标准与法院在行政诉讼程序中对申请材料真实性的审查标准不尽相同,因而公司登记机关已经尽到法定审查义务的公司登记行为,往往被法院以主要证据不足或者主要事实不清为由予以撤销。这说明我国公司登记合法性审查的司法标准存在严重缺陷,需要正确协调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并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进行重构:分离履行法定职责之诉与撤销公司登记之诉;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坚持民事诉讼优先。  相似文献   

14.
那岩 《活力》2014,(22):42-43
以缔约过程中信赖利益的保护为研究核心,从信赖利益及损害赔偿角度展开对我国合同责任问题的理论上的探讨,主要探讨了信赖利益在两大法系的内涵,特别是英美法系富勒的信赖利益理论的提出、发展及在司法判例中的应用。论述了“允诺禁反言”制度对我国合同法的借鉴意义。并立足于我国合同法现状,讨论了信赖利益理论在我国合同法中应如何适用。  相似文献   

15.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构建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基础。企业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要谋求与社会各方利益相协调。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足方面主要体现为:重视程度不够、报告质量参差不齐、报告国际化程度不高、利益相关方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高等。改进建议主要体现在要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进一步提高利益相关方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有用性",完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中存在着以下缺陷:缺乏诉答程序、举证时限制度过于苛刻、管理审前程序的主体及职权不明确、缺乏促进和解的功能等;需要通过设立被告强制答辩、审前专职准备法官制度、完善证据以及调解与和解制度,使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7.
我们所说的打官司告状,在法律上叫诉讼。根据争诉的性质不同,诉讼可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民事诉讼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民事官司,如:解决财产争执、遗产继承、婚姻家庭等案件。用法律语言讲,民事诉讼是指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活  相似文献   

18.
我们所说的打官司告状,在法律上叫诉讼。根据争诉的性质不同,诉讼可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民事诉讼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民事官司,如:解决财产争执、遗产继承、婚姻家庭等案件。用法律语言讲,民事诉讼是指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  相似文献   

19.
姚婧 《活力》2010,(14):212-213
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监督一般是诉后监督.即在民事诉讼活动结束后,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依法提起抗诉。而本文所称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的诉中监督.是指在民事案件的一、二审审理期间.对于群体性案件、社会影响大的案件可能发生缠诉或上访的案件等,人民法院邀请或者检察机关主动派员旁听案件审理,参与整个诉讼过程,对民事诉讼进行诉中监督。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3,(7):302-303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在我国实行以来,在发展中得到不断的完善提高。但这项政策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宣传力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政策运行层次不高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健康发展,使其功能性不能得到完全发挥。因此,本文特探讨了我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制度的运行问题,主要包括利益导向政策的具体实践和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完善政策,希望以此来完善和优化利益导向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