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人一看到价格上涨就说“通货膨胀又来了”,而一说到治理通货膨胀就立即想到加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紧缩货币。 纷繁复杂的现实经济生活,真可以用如此机械而简单的逻辑串联起来吗?最近猪肉在涨价,成品油在涨价,一些人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强调“通胀压力”加大。在他们看来,中国新增贷款太多,货币投放过快,结果一定是引发通货膨胀。这个逻辑无非是说:猪肉价格上涨都是由于人民币投放过多造成的,应通过紧缩货币来解决。在我看来,这十分幼雅,甚至荒谬。  相似文献   

2.
说到通货膨胀,人们往往会把它与需求膨胀和货币过多等同起来,因而其治理对策也就免不了紧缩货币和紧缩需求。然而这种看法和治理对策,对于1995年的通货膨胀却并不一定合适。  相似文献   

3.
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德曼指出,大萧条是政治家们的最后一次犯大错,今后“每次出现经济紧缩苗头时,他们便会过度刺激经济,包括超额印制货币,其结果是导致新一轮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4.
时下,“涨价”是一种蛮横风靡的“时尚”,猪肉涨价、汽油涨价、鸡蛋涨价、方便面涨价、化妆品涨价……只要涉及到生活必需品的领域,涨价就大行其道,弄得过去对时事不闻不问的许多老百姓.也知道了CPI是个什么东东。  相似文献   

5.
发挥稳定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微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的成因很多,不一定都是货币供给过多引起的。但不管原因如何。通货膨胀最终还是体现为流通货币的增加和价格的上涨。用货币学派的一句话说“通货膨胀无论如何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轮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静武 《特区经济》2008,(12):217-218
本文指出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外汇占款所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其根源在于国内经济结构长期失衡和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要治理通货膨胀,短期内是要控制热钱流入与货币的过量投放,中长期在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同时,要完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7.
陈文强 《改革与战略》2010,26(5):105-107
货币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紧缩的货币政策能够降低通货膨胀,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能够导致通货膨胀。费德斯坦指出,没有充分考虑财政政策的影响,这是货币经济学的严重缺陷。因此,文章结合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探讨了在地方政府赤字财政下,中央银行如何控制和治理通货膨胀。文章认为,在地方政府赤字财政下,如果政府通过银行融资具有优先权的话,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仅不能够控制通货膨胀,反而加速了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8.
中国面临的不是货币超发造成的通货膨胀通货是钱的意思,通货膨胀就是钱多了,这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但学术上的通货膨胀却不是这个意思。大家平时所讲的通货膨胀是价格上涨的意思,指标就是CPI。CPI高了,就高呼通货膨胀来了。但是,以CPI上涨为标志的物价上  相似文献   

9.
刘冰 《魅力中国》2011,(6):155-155
通货膨胀是当今密切关注的话题。我国经济近几年尽管获得快速增长,但是由于外汇储量增多及人民币的大量投放给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冲击。本文通过对通货膨胀的概念介绍和其形成原因的分析,得出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是成本推动结构型,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应该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提高百姓的预期来对付当今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0.
“结构性”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是有严格不同的,二者之间有重大区别。通货膨胀是指市场上所有的商品都大幅涨价。而“结构性”通货膨胀则是指市场中只有部分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08年的宏观调控锁定在“既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又要防止目前的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两防”目标上,货币政策也从“适度从紧”改为“从紧”。然而,近期股市持续低迷和美国次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引发人们诸多猜测:中央年初确定的“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因此而出现大的调整呢?近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08年第一季度例会认为,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较大,货币信贷投放仍然偏多.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价格上涨的压力明显。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取向仍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从紧货币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2.
钟伟 《西部论丛》2006,(3):90-90
第一,关于货币政策,2006年的趋势是中性趋暖、难以确定。从2005年的货币政策运行情况来看,截止到2005年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3%,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2.7%;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2.2万亿元。除了信贷投放和年初调控目标一致以外,各口径货币供应量都快于年初预期,显示虽然2005年货币政策的预期调控较为紧缩,但实际执行却偏向温和扩张。目前货币供应的回升并没有伴随信贷投放的同步增长,出现了所谓“松货币、紧信贷”的矛盾局而,因此判断未来货币供应可能会适度收紧。  相似文献   

13.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6日】弗里德曼认为“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这句话被当作至理名言广泛传颂。是的,通货膨胀的背后似乎都有货币供给在作怪,但如果货币增加就一定能制造通货膨胀的话,日本就不会出现长达十年的通货紧缩了——要知道,为了制造通货膨胀,日本央行从市场上买入了一切可以买入的债券来注入流动性。同时,大规模的积极财政政策也使日本政府背上了相当于GDPI50%的公共债务。  相似文献   

14.
数字大盘点     
《浙江经济》2007,(24):64-64
7.1%:11月份浙江省CPI涨幅达到7.1%,这个数字创下了1997年以来的新高。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7.8%,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5个百分点,领涨的是今年的“涨价明星”猪肉,比去年同期贵了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08,(10):34-36
二季度,我国经济出现“过热”和“偏冷”的可能性均比较小,经济运行将在比较正常的绿灯区,但通货膨胀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二季度工业生产可能出现反弹;同时,投资和消费的强劲增长将抵消出口减速的不利影响。总体判断,二季度经济增长可能会小幅反弹;同时由于国际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新涨价因素增多,通胀压力不降反增。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外汇储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换汇政策,这导致了我国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而我国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为了稳定汇率,这就要求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频繁地使用冲销工具,这也有可能造成国内经济的不稳定。中央银行的冲销政策导致了大量基础货币的投放,而这些投放的基础货币又是通过商业银行进入经济体系的,并且这些基础货币通过乘数效应进行放大,从而导致了货币供给的增加超过了经济系统所需的货币数量,由此产生了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7.
最近“涨”字再次牵动老百姓的菜篮子,食用油、牛奶纷纷涨价,就连年中被国家发改委以“串联涨价”名义批评过的方便面也又涨价了。国家发改委的说法是,按2007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幅度匡算,价格上涨影响城镇居民每人每月增支44.2元,农民每人每月增支16.7元。  相似文献   

18.
蓝智 《广西经济》2008,(3):52-53
2007年以来.受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饲料涨价、动物疫病增多等因素综合影响,宾阳县与全区、全国各地一样,生猪生产出现下滑.猪肉供不应求,拉动价格上涨。目前,猪肉价格仍未回落,畜产品价格仍在高价运行之中。  相似文献   

19.
刘勘 《上海国资》2008,(8):57-59
自从去年底为“防经济过热、防通货膨胀”,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以来,熨平经济过大波动而非加剧波动,货币紧缩的同时兼顾经济发展速度,应该是从紧货币政策的内涵所在。但货币紧缩政策施行半年多,究竟紧了谁又松了谁,哪些货币资金受益,哪些货币资金受损,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厘清宏观经济调控思路,把握未来政策趋向。  相似文献   

20.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在开放经济中,由于一国经济与国际市场密切相关,当国际市场上存在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的现象时,这种价格上涨就会通过该国与国际市场的传导途径传播到国内从而引起国内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去年以来,中国国内物价持续上涨固然有国内经济增长较快带动需求强劲以及供需结构不合理等内部因素推动,但国际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涨以及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导致广义货币流动过剩,则是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这也使得我国此次通货膨胀呈现明显的输入型通胀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