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溃烂病是尼罗罗非鱼鱼种和亲鱼在越冬期间容易发生的一种恶性病。有时一条病鱼体表有病灶50多处。将鱼剖开,可见肝呈褐色(健康鱼为肉红色),胆囊呈黑绿色(健康鱼为透明淡绿色)且肿大(约比健康鱼肿一倍左右)。预防1.鱼种进入越冬池前要先将池子洗刷干净,后再用浓度为2PPM的漂白粉  相似文献   

2.
今夏鱼病高发季节,我区草、鲫鱼发生一些特殊症状:草鱼(规格750g左右)、鲫鱼(规格200g左右),病鱼体表无明显异常。口腔及眼球等无明显症状,将鱼倒置,血液从口腔向下淌,鳃丝虽有充血或淤血,鳃丝却完整,解剖后,肝脏呈土黄色,胆囊偏大,肠外壁无明显异常,内壁严重充血,肠道无弹性易断成节。经专家组诊断,确诊为鱼类肝胆综合症。  相似文献   

3.
为帮助养殖户掌握全雄黄颡鱼病害防治技术,养好全雄黄颡鱼,现将它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红头病(又称中原一点红、裂头病) 1.病原:迟缓爱德华氏菌、鲴爱德华氏菌,革兰氏阴性杆菌。  相似文献   

4.
病鱼共同特征是鳃瓣受损、腐烂发白。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的病鱼主要表现为:鳃丝腐烂发白,鳃丝尖端软骨外露,附有污泥和黄色粘液,鳃盖骨内表皮充血,表面常被腐蚀成不规则的透明小洞;而鳃霉病病鱼主要表现为:鳃瓣点状出血,部分鳃丝发白并呈坏死腐烂状。  相似文献   

5.
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 1.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病因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等寄生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失去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6.
(3)孢子虫病 ①粘孢子虫病(Myxosporidiosis) 【病原】粘孢子虫(Myxosporidia)属于粘体门(Myxozoa)、粘孢子纲(Myxosporea)。这一类寄生虫种类很多,主要寄生在海、淡水鱼类中,少数寄生在两栖类和爬虫类。寄生在鱼类的约1000余种。寄生部位包括鱼的皮肤、鳃、鳍和体内的各器官组织。  相似文献   

7.
<正>一、草鱼出血病1.病原体:为一种草鱼呼肠孤病毒。2.症状及病变:病鱼体色暗黑而带微红色,小的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充血发红。口腔、眼眶、头顶、下颚、鳃盖、鳍条基部充血,甚至眼球突出。将病鱼皮肤剥除,肌肉显示点状或块状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严重出血的病鱼可出现"白鳃"或呈斑点状充血,但有些病鱼鳃瓣无明显症状。  相似文献   

8.
春夏季节是鱼病的流行季节。鱼生活在水里,往往会发生疾病。只有对鱼病诊断准确,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好的效果。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些诊断鱼病的有效方法,供参考。一、根据鱼在池塘活动情况诊断:健壮的鱼一般是成群集游,行动灵活,反应敏捷,受惊即刻潜入水中,病鱼则通常离群独游,行动呆慢,反应迟钝,受惊后略向水下潜游,尔后缓缓游出水面。当鱼患有鱼鲺病等寄生虫病时,会在水面打转不停地跳跃。二、根据鱼的吃食情况诊断:健康的鱼抢食量较稳定,有病的鱼食量减退,甚至绝食。这时应迅速检查发病原因。三、根据鱼…  相似文献   

9.
<正> 一、呼肠孤病霉病 草鱼出血病 该病又称为出血病,是养殖草鱼的一种主要疾病。主要发生于夏、秋季,流行广泛,危害性大。 症状识别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病鱼呈暗黑色。小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这时鳃常呈现“白鳃”;肠壁充血,  相似文献   

10.
病原为粘孢子虫(Mymasporidia sp.)。粘孢子虫主要是侵袭鱼体皮肤、鳃瓣及鳍条,形成胞囊、病情愈发展,胞囊愈大,数量愈多,病鱼日渐消瘦,变黑,活动迟缓,体表产生较多粘液。  相似文献   

11.
地图鱼(Astronotus ocellatus)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上游.尼罗河,巴拉圭河.巴拉那河的内陆水域.是一种大型的淡水热带观赏鱼。地图鱼喜好中性水和弱酸性水质,鱼体呈黑色.黄褐色或黑色,上有红色或黄色的花纹.犹如一幅游动的地图.故称为“地图色”。  相似文献   

12.
(3)三代虫病(Gyrodactyliasis) [病原]三代虫属(Gyrodactylusspp.)的种类。属三代虫目(Gyrodactylidea)、三代虫科(Gyrodactylidae)。虫体略呈纺锤形,长度一般为0.3~0.8mm,背腹扁平.身体前端有一对头器,后端的腹面有一个圆盘状的后固着器。后固着器由1对锚钩及其背腹连结棒和8对边缘小钩组成,用以固着在宿主鱼的寄生部位。锚钩、连结棒、边缘小钩都是几丁质构造,其结构和形态是分类的依据。三代虫为雌雄同体,胎生。在后固着器之前按前后顺序排列着一个卵巢和一个精巢。卵巢之前是子宫,内有一个椭圆形的胚胎。胚胎内往往还有第二代和第三代胚胎.所以称为三代虫。  相似文献   

13.
6、由环节动物引起的疾病 (1)鱼蛭病(Piscicolaisis) 【病原】尺蠖鱼蛭(Piscicola geometrica),体形窄长,圆柱形,体长约2—5cm。体由32环节组成,前吸盘占3节,后吸盘占7节。前后吸盘位于虫体两端,后吸盘较前吸盘为大。体色常随寄主的皮肤颜色而变化,一般为褐绿色。在前吸盘背面有2对黑色的跟点;口位于前吸盘腹面的中央,口内有管状多肌肉的吸吻,能伸到体外吸取鱼血,吻以后通到短的食管嗉囊、胃和肠,肛门开口在后吸盘基部的背面。血液五色。肌肉组织发达,虫体可以伸缩,静止时,虫体伸直.仅用后吸盘吸着于鱼体或植物上,运动时,作尺蠖状爬行或迅速游泳。  相似文献   

14.
<正> 4、日本鳗鲡红点病 症状识别 病鱼体表各处点状出血,尤以下颌、鳃盖、胸鳍基部及躯干腹部为严重。病鱼开始出现上述症状后,一般1—2天内就死亡。如将这些病鱼放入容器内,鱼就激烈游动,在接触容器的部位急速出现出血点,含血的粘液甚至可弄脏容器。剖开病鱼腹部,可见腹膜点状出血;肝肿大,瘀血严重,呈网状或斑纹状暗红色;肾脏也肿大软化,可瘀血或出血引起的暗红色斑纹;脾脏肿大,呈暗红色,也有的呈贫血、萎缩;肠壁充血,胃松弛。在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4-8月,江苏盐城地区普遍发生鲫鱼"大红鳃"病,造成鲫鱼的大量死亡。病鱼常在池边的水面下窜游,肉眼可见病鱼的头部和背部发黑,俗称"黑头",池边的"黑头鱼"甚至可以用手捕捉到。病鱼肝脏常呈土黄色,腹腔内有淡黄色积水,也有些症状与败血症相似,但鳃盖及腹部两侧很少有呈淡红色的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6.
红霉素治鳜鱼烂鳃病治疗鳜鱼(又称桂花鱼),可在发病鱼池中全池泼洒畜用红霉素,使他水中药物深度达到0.1~0.3ppm,即可达到防洽效果。谢岳成红霉素治鳜鱼烂鳃病@谢岳成...  相似文献   

17.
<正> 虽然小瓜虫病的病原体为纤毛虫纲的小瓜虫,粘孢子虫病的病原体为孢子虫纲的,但两类鱼病呈现于鱼体的外表症状相似,都为白色点状囊泡,寄生于鱼类体表的各个部位。在无镜检病原体的条件下,较易混淆此两病。现将几种简单的区分方法简述如下: 一:粘孢子虫寄生鱼体时,胞囊所呈的白点大小不等,大的有的呈块状;患小瓜虫病的鱼类体表的白点为球形,大小基本相等,比油菜籽略小。 二:观察病鱼的体表粘液的多少,体表粘液很少或者没有的,鱼患的则是粘孢子虫病;体表粘液较多的,则鱼得的是小瓜虫病。 三:取一块干净的玻璃片,滴上少量的水,再在病鱼体上取下几粒白点,摆成一定形状,过一段时间再观察,形状改变的是小瓜虫病,形状未变的是粘孢子虫病。因为病鱼体表所呈的囊泡为粘孢子虫的孢子或小瓜  相似文献   

18.
<正>(一)病毒性疾病(一)1.鳙暴发性水肿、出血并发症【病原体】用漂白粉、生石灰、消毒剂药物等进行治疗均无效果;对大批病鱼体表及内脏各器官进行寄生虫学检查,均未发现使鱼发病的寄生虫。用病鱼组织滤液感染健康鱼,致被感染鱼发病,发病症状与原症状相同,再用感染后的鱼组织感染健康鱼,仍能出现原病鱼症状。通过上述实验,疑是病毒病原,但具体是何种病毒仍需进一步研究。【流行与危害】此病流行季节是7~8月高温期,水温在25~30℃,以28~30℃  相似文献   

19.
《渔业致富指南》2006,(15):61-61
4、不同亿龙生化肥料的特点如何? (1)鱼蚌混养肥:珍珠蚌和各种贝类相同,属软体动物,是滤食性水生动物,即通过进、出水管水体的流通,将水体中的藻类过滤下来为食物,因而养殖水体必须富藻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保证鱼蚌混养的健康生长,提高珍珠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带病种子怎样鉴别1.玉米种子(1)赤霉病:病粒表皮被红色或粉红色丝状物包围着,种粒发芽时常长出微黄色及粉红色的菌丝体。(2)圆斑病:病穗的籽粒和果穗轴呈黑色,籽粒黑腐干缩,一般果德中部或顶尖受害,病部凹陷,果穗弯曲,籽粒长满黑色霉层。(3)干腐病: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