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电网企业融资模式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电网企业投资持续升温,庞大规模的投资对于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消除电网发展瓶颈,提升电网建设整体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从近年电网项目建设的投融资实践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电网建设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融资渠道较为狭窄,这制约了电网建设的持续投入,使得电网建设严重滞后电源建设,电网的发展面临严峻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我国电网企业的融资环境、融资渠道及融资模式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电网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而对传统电网融资模式和新型电网融资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电网企业改善融资环境、扩宽融资渠道及选择合适的融资模式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宁夏农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其治理与保护的瓶颈之一就是资金不足。本文在分析了宁夏农地存在的生态问题和原有投资效果的基础下,结合生态保护和治理的特殊性,提出了新的融资模式和投资机制。融资模式可以采用基金会融资模式和准项目融资模式,以保证融资渠道的稳定长效。投资机制上应该考虑到生态退化程度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投资途径以确保资金使用的有效。  相似文献   

3.
宁夏农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其治理与保护的瓶颈之一就是资金不足.本文在分析了宁夏农地存在的生态问题和原有投资效果的基础下,结合生态保护和治理的特殊性,提出了新的融资模式和投资机制.融资模式可以采用基金会融资模式和准项目融资模式,以保证融资渠道的稳定长效.投资机制上应该考虑到生态退化程度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投资途径以确保资金使用的有效.  相似文献   

4.
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路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新能源产业具有初期投资大、建设时间长、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传统的融资方式难以有效满足新能源产业的资金需求。项目融资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通过引入私人资本,不仅扩大了新能源项目的融资渠道,而且提高了新能源产业的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5.
企业融资按渠道可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在我国,内源融资对中小企业资本的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成本低、风险小的特点,是中小企业融资的立足之本:外源融资具有规模大、速度快、比较灵活等特点,是中小企业不可或缺的融资源泉。鉴于此,必须确保融资渠道特别是外源融资渠道的畅通,以利于中小企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6.
孙锋 《时代经贸》2012,(22):116-117
本文将项目融资管理的相关理论与A市天鹅山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实际密切结合,从项目投资估算、融资方案的制定、融资风险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融资管理研究。研究表明,本项目适宜采取PPP融资模式及自有资金、银行贷款两种融资渠道,项目资金来源可靠,融资结构合理,融资成本较低,但仍需要切实加强政策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及管理风险的控制,以控制项目融资风险,实现项目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张弛 《经济视角》2003,(7):57-59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作为重要的投资主体——企业和政府,在投资之前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渠道从国内或国外筹措投资资金,以把国民收入中未消费的部分聚集起来用于扩大再生产,这一过程是借助于一定的融资机构和融资工具来实现的,称为融资过程。从融资过程来考察,融资涉及3个基本方面或要素,  相似文献   

8.
李晋和 《经济问题》2001,(12):13-14
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面对国际资本市场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积极拓展利用外资的途径,从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主转变为外商直接投资,对外间接筹资和重点企业(项目)境外证券融资兼顾,形成多种融资方式并举,多种融资渠道有效结合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陈峥嵘 《资本市场》2013,(9):118-121
通过发展市政债可以为地方政府投资乃至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市场化的融资支持。这些为创新融资工具、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化建设融资体系,以及和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可持续融资机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考虑到未来城镇化建设所需的持续、巨额的公共投入与地方政府可用财力相对不足的矛盾将经常存在,即资金供需缺口将经常存在,市政债券不失为一种可供探讨和选择的、适合城镇化建设的债务融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国家信息基础结构是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而实施的战略性决策。它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其投资强度超过任何一个国家政府的承受能力。背负着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中国,综合国力远不及发达国家,投资资金短缺严重不足,必须拓宽基础建设项目的融资渠道。建议采用ABS融资新思路,并分析陈春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