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财会月刊》2000年第14期刊登了时若曼、林涛同志的《现金折扣账务处理之我见》一文(以下简称“时文”) ,笔者认为“时文”中的有些观点与《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和现行税法相违背 ,现就该文谈谈笔者的两点不同意见。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 ,赊销商品时 ,借记“应收账款”科目 ,贷记“产品销售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科目 ;在产品销售收入采用总价法核算 ,企业收回赊销货款 ,购货方享受折扣时 ,借记“银行存款”、“财务费用”科目 ,贷记“应收账款”科目。“时文”认为这种做法 ,“在账务处理上只是增加财务费用 ,而企业销售收入总额却并未减少 ,使产品销售收入虚增。”但笔者认为 ,这两笔分录中 ,前者是销售产品而产生的产品销售收入 ,且收入已经实现 ;后者为鼓励客户及早付款而发生的现金折扣 ,计入“财务费用” ,它是一种理财费用 ,这为两笔业务 ,即“产品销售收入”并不因为发生现金折扣而受到影响。2.“时文”认为 ,“在利润表中 ,计算利润以产品销售收入净额为基础 ,产品销售收入净额=产品销售收入 -销售折让。利用此公式计算产品销售收入净额时 ,只是扣除了由于销售折让而少取得...  相似文献   

2.
庆平 《新智慧》2006,(6):51-51
1.买一赠一,赠品、奖品不予“三包”,打折商品概不退换。 点评:商场这种“赠与”其实是建立在消费者履行付款购买商品的义务基础上的一种附加义务的赠与,商场依法应承担“三包”责任。  相似文献   

3.
商品销售时,商品售价中常包含有可区分的、在商品销售后一定期限内的服务费收入。《企业会计准则———收入》指南中明确规定,应在商品销售实现时,按商品售价扣除该项服务费收入后的余额确认商品销售收入,而已收的商品售后服务费则需递延至企业提供服务的期间内再确认为收入,即企业应设置“递延收入”科目核算服务费收入。在此,笔者对“递延收入”的核算及反映谈谈以下看法。首先,“递延收入”科目是属于负债类的科目,其核算内容实质上是一笔与商品销售紧密相连的预收账款。从商品物流角度来看,在商品的转移已经完成时,企业对商品的售后服务并未同时完成,相应的服务成本自然也无从发生,此时的“递延收入”,实质上是一笔因商品销售而预收的商品售后服务费收入。这笔预收款项反映了企业向商品购买方的一种承诺或应负的责任,即对所售商品提供一定期限的售后服务。因而,将此科目界定为负债类科目是较为贴切的。其次,“递延收入”最终应转入商品销售收入,并应纳入商品销售核算。与“递延收入”相关的商品的售后服务行为与企业对外提供单一的劳务性服务不同,它具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及服务时期,所售商品与商品的售后服务两者密不可分。就商品销售方而言,是一种典型的混合销售行为。按我国现行...  相似文献   

4.
售后服务是企业为树立形象,确立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力措施。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企业都提出优惠的售后服务承诺,在财务处理上企业一般都把售后服务费作为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但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不尽合理,现表述如下:一、不符合配比原则售后服务发生时,其收入早已计入以前销售实现的会计期间内,但发生的费用现却计入当期损益,造成收入和费用在时间上不配比,因保修期长而发生的售后服务费甚至会影响到几个会计年度,虚增了销售期间的利润。售后服务是企业的一种促销政策,严格来说售后服务费是一种销售费用,把其全部当作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会造成收入和成本的不配比。二、不符合谨慎原则售后服务费是企业在未来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在时间和金额上具有不确定性。企业在销售产品时不预计售后服务费,而在发生售后服务时计入后期管理费用。这样把前期的费用推移到后期,虚增了销售期间的利润,增加了后期费用,加大了企业后期的经营风险,这种做法不符合谨慎原则。笔者认为,售后服务费应该在销售产品时根据销售额按一定比例计提,通过“预提费用”科目核算。由于售后服务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说明企业存在管理问题,同时售后服务又是企业的一种促销政策,所以售后服务费应...  相似文献   

5.
一、成本、费用和支出的关系支出是指资产的减少,不仅包括成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还包括偿债性支出等其他支出;费用是一种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的耗费,是期间化的耗费,是和收入相配比的耗费。费用性支出可以形成费用,然而费用还包括未形成支出的耗费,如预提的利息费用等。成本是一种对象化的耗费,是为了某种获得而付出的一种代价,但其不需要期间化,也不需要与收入配比。成本性支出形成成本,而成本中也包括未形成支出的耗费。总之,成本、费用和支出之间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都有自身特定的含义,不能混淆。二、《企业会计制度》中部分会计科目名称有待商榷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制造费用”、“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会计科目的名称不够科学,容易造成成本、费用和支出之间的含义混淆或自身的含义不清。《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制造费用”科目属于成本类会计科目,除了“制造费用”科目之外的上述其他几个会计科目均属于损益类会计科目。“制造费用”科目字面上表示的是一种费用,但它所表示的是一种要计入生产成本的间接成本。损益类科目是核算企业损益时所运用的会计科目,该类会计科目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收入性质会计...  相似文献   

6.
方飞虎 《新智慧》2006,(8):31-32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广告投入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战略性支出。广告费是企业为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进行宣传的摊销费用,是企业经常发生的一项费用。因此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发生的广告费用可以全额计入成本,在“营业费用”科目中核算,但鉴于企业发生的广告费支出绝对数额或相对数额都可能较大,而且企业长期的广告宣传可能为企业带来品牌效应,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税前扣除广告费的条件及标准做出了较为严格的规定,企业必须按税法规定计算扣除广告费。广告费税前扣除的情况比较复杂。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于单位与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之间或各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之间发生的各种应收、应付、暂收、暂付往来款项,某些特殊企业设置了“内部往来”科目进行核算。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了以下问题:1.企业在发生内部往来业务时,填制记账通知单送交对方。经双方核实后,及时记账并签收回执单。将记账通知单当成惟一的原始凭证或者说主要原始凭证的做法就有些不妥。2.以记账通知单代替收款收据,甚至有个别单位以记账通知单为依据直接支付现金,这种做法也是欠妥的。3.以记账通知单代替售货发票。企业的产品销售不作出库的账务处理,有的企业用“内部往来”科目登记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之间的往来款项(主要是核算产品销售中客户不要求开发票部分),将销售收入记入该科目贷方,其目的是偷逃增值税。账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内部往来”科目。4.利用记账通知单虚增成本费用。“内部往来”科目借方主要核算销售部门发生的各种费用。凭证摘要一般记录为“代销售部门付费用”等,其账务处理为:借记“内部往来”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由于这种处理方法不涉及收入、成本,因此很难从企业账面上发现偷逃税行为。5.利用“内部往来”科目,以记账通知单形式转嫁不合理支出。具体...  相似文献   

8.
一、分期收款销售账务处理存在的问题 对于分期收款销售业务,《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设置“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进行核算,规定在产品发出时,不作为销售收入的实现,按产成品的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产成品”科目;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时日,确认到期销售收入的实现。同时,按产品全部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率,计算并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由于不能直接地在“应收账款”科目中反映,为此,在设置“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的同时,还应当规定要设置明细备查账簿。 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会计处理未能完整地反映出发出商品业务的全过程,致使“存货”和“应收账款”科目余额所反映出的信息失真,当然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数据也就不准。与此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分工较细的企业,有的把明细备查账簿放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只有数量控制而无金额控制;有些较小的企业对明细备查账簿管理上不慎重,记录不完整;甚至有些企业为了“避税”,干脆不作“分期收款发出商品”账务处理,待收到货款时直接作收入的实现。这就造成了产成品管理失控,发出商品核算管理不严,造成应收账款形成呆账死账、资产流失等问题。 二、改进方法 二.根据《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原材料采购“料到款未付”的...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软件开发企业在会计处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1.费用记录不全面。软件开发基本分为企业自主开发、委托开发、自主开发与委托开发相结合三种情况。在认可将自主开发费用、售后技术服务费用计入生产成本的前提下,企业仅将委托开发费用计入生产成本,而未将企业自主开发人员发生的费用计入其中。2.任意计算结转成本。因为企业在将软件开发费用计入生产成本时缺少产品入库单、成本计算单等基础会计资料,并且软件可以被大量地复制,所以就无法准确地将成本分摊到每一个软件产品上。3.将软件开发收入错记为产品销售收入,从而漏缴了部分流转税金。由于企业把软件开发收入错记为产品销售收入,从而在流转税的缴纳上,享受了软件企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这与本应上缴的营业税税金相比少缴了含税价48.23%的流转税金。4.会计处理不符合稳健性原则,增加了企业的所得税税负。企业将应计入期间费用的开发费用计入存货,从而虚增了企业的当年利润,多缴了企业所得税。二、我国软件开发企业会计处理错误产生的原因1.软件开发业是近年来的新兴产业,其会计实务操作缺乏理论指导,专门化和系统化的参考资料也很少,这就导致了其会计处理不规范且水平低下。2.软件开发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且...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必须转变传统的成本观念 ,成本不是制订价格的依据 ,不能按成本来给商品定价。商品的价格是市场竞争中形成的 ,成本只决定利润水平高低 ,企业生产应实行“成本否决”的功能。在成本中应该包含科学技术的价值 ,在知识经济时代 ,生产是凭借高科技来进行的 ,产品成本中不包含科技价值就扭曲了成本价格 ,使人对利润产生错觉。成本会计核算必须改革 ,现行的核算方法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相似文献   

11.
黄鹏  陈钢 《新智慧》2000,(16):47-47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从原先的生产成本中分离出来,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即成本核算采用制造成本法。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看,这种方法比完全成本法前进了一步。但是现行分离出来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在核算交易费用时仍混杂不清。如管理费用的内容基本上属于交易费用,但其中还包括一些和物有联系的非交易费用;应收账款中的商业折扣通常被认为是确定产品销售价格的一种手段,在买卖双方账上都无反映,  相似文献   

12.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规定,现金折扣是指在商品或劳务销售活动中“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折扣”,并将销售活动中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此,本文提出几点不同的看法。1.现金折扣作为商业信用筹资方式的一种,以折扣优惠吸引购货者尽快付款,使企业尽早收回货款。但由于现金折扣属于销售活动的一项具体业务内容,其发生必须与商品或劳务的销售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销货方来讲,它是销货折扣,从购货方来讲,它则是购货折扣。可见,其结果仅仅起到了回笼资金(或融资)的作用,其作为筹资费用处理是欠妥当的。2.与现金折扣的本质不相符。在赊销业务中,如果能够确定当期客户将享受的现金折扣金额,就应以销售收入扣除现金折扣后的净收入入账。反之,则在期末应估计可能发生的现金折扣和坏账损失。因此,从本质上讲,现金折扣实际是计算销售收入的一个减项,是选择销售策略时引起的一项或有损失,即类似坏账损失,它并不具备“费用”应有的一般性特征,在损益表上应列作销售收入的减项,而不能列作财务费用。3.将现金折扣作财务费用处理,势必造成“当客户享受现金折扣并在折扣期内付款而使企业提早收回款项时会发生财务...  相似文献   

13.
现行增值税法中视同销售政策的表述存在模糊地带,影响税收征管中对税收政策的准确把握,带来大量的税企争议,可能导致“逆向选择”风险.从马克思成本理论的耗费性与补偿性的视角,分析了无偿提供、免费赠送的行为本质.“无偿赠送”应区分为附带赠送、尚未补偿成本赠送和无法补偿成本赠送等三种情形,应借鉴会计准则中关于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规定方法以完善增值税视同销售规则.  相似文献   

14.
张英明 《新智慧》2006,(8):55-56
一、中外费用概念的比较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10条和《企业会计制度》第99条均规定,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按此规定,我国的费用包括主营业务支出(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和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但不包括投资业务支出及损失、非正常业务支出及损失和所得税。按照上述概念,人们经常使用的“收入-费用=利润”这一等式是不成立的,因为这里的收入是指营业收入,费用也是指营业费用,配比的结果应该是营业利润而不是利润。我国利润表的结构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15.
湛忠灿 《新智慧》2006,(1):61-62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在随同商品出售时要单独计价,单独反映其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包装物单独计价的销售一般应视同销售原材料处理.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包装物”科目.金额为包装物的成本。  相似文献   

16.
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保险公司为尚未结案的赔案而提取的准备金,包括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和理赔费用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主要产生于保险合同对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时可能承担的赔付责任,这种责任实际上是一种或有事项,而与此相关的未决赔款准备金则是一种预计负债,而非或有负债。  相似文献   

17.
产品销售利润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按传统的分析方法,影响产品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的因素有五个:产品产销量、品种结构、销售价格、单位销售成本、单位销售税金。其中单位销售成本是综合指标,里面既包括变动成本,又包括固定成本,而分析时又视为不变动,随着产销量走,这是不对的。因为产销量变动,必然引起固定成本的相对变动,产销量增加,单位销售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必然下降,产销量降低,单位销售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必然上升。因此必须把单位销售成本分为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让单位变动成本随产销量走,将固定成本总额与产销量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增值税会计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增值税会计模式存在的问题从1993年底起,财政部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关于对增值税会计处理有关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等文件,针对增值税有关会计处理作了规定和相应补充规定,标志着我国开始实行新的增值税制。但从这些规定的内容来看,我国现行的增值税采取的是“财税合一”模式,这种模式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税合一”模式下的增值税会计处理方法,难以兼顾会计和税法的要求。(1)不符合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按照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即按所支付的全部价款计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购进货物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下实际付出的是货物的买价、采购费用和增值税,而按照税法实行价税分离核算要求,采购成本部分计入货物成本,增值税则计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因此所购货物的成本只是支付额的一部分。(2)同一会计主体的不同财产、不同会计主体的同类财产,因计价不一,使有关信息缺乏可比性。具体而言:①从单个一般纳税人企业来看,如果在购进时按规定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其存货成本中就不包括付出的进项税...  相似文献   

19.
一、成本与费用概念的逻辑矛盾在会计学中,成本与费用是两个被频繁使用的重要名词,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别。人们在研究成本与费用时,总是试图理清二者的关系,但往往存在逻辑上的矛盾。如“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是许多人对成本的理解。这句话暗含了成本是费用的一部分,费用的范围要大于成本范围的意思。同时,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表明,费用是利润的减项,而上述成本却不能简单地作为利润的减项处理,也就是说,成本在某种意义上不能视为费用。这个结论与“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相矛盾。这种看似矛盾的陈述在会计教科书中比比皆是,容易造成初学者的误解从而不利于他们的学习。为什么说是“看似矛盾”呢?因为这两种表述本身是正确的,只是费用一词在两种陈述中有不同的含义。在第一种陈述中,费用的含义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同时,作为日常用语,费用在《新华字典》中被解释为“花费的钱,开支”。如果不考虑支付的手段,第一种陈述中费用一词的含义与作为日常用语的费用的含义基本相同。第二种陈述中的“费用”则专指与收入相配比的费用,是会计专业用语。由此可以看出,产生误解的原因是日常用语与专业术语的混用。一般来说,日常用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名义上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实质上却是“传统的钉住制”。在我国进一步开放中,坚持这一制度的成本已明显大于收益,因此我国存在汇率制度重新选择的问题。本通过对发达国家实行浮动制的经验和我国国情的具体分析,论证了我国不可以选择自由浮动制,同时在理论上分析了进一步开放并不排斥“中间汇率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