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宿迁市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设计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宿迁市发展循环型农业的优势与影响因素,并详细阐述了适合宿迁市发展循环农业的七个模式:“生态家园”循环模式、食用菌生物链循环模式、有机农业开发模式、设施农业生态模式、立体种养循环模式、农林牧渔结合型循环模式和花卉苗木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2.
有机废弃物在生态农业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要分析了有机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的理论基础;重点论述了有机废充物在生态农业中多级循环利用的四条途径:食物链“生产环”的设计、食物链“增益环”的设计、食物链“加工环”的设计和以沼气为纽带的食物链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湘鄂渝黔边区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模式的重要意义,在了解湘鄂渝黔边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资源禀赋及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湘鄂渝黔边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即“生态家园”模式、立体种养循环模式、有机农业开发生态模式、农林牧渔结合型循环生态模式及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模式;并在合理规划、构建循环农业经济技术体系、加大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青阳县素以山清水秀著称,是"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画境诗意江南。近年来,由于广泛使用化肥和农药,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开始显现,影响到区域生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青阳县作为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然选择和既定目标。生态家园(农户)是组成生态农村的基本单元,沼气工程则是构建生态家园(农户)的核心工程,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迈向生态农业的桥梁。文章以猪—沼—稻?猪—沼—茶等生态模式为例进行了分析,认为沼气工程是普及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污染、促进农业节能减排、推广农业清洁生产、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家庭庭园是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而沼气庭园就是在这一传统农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小型高效的农林牧副渔相结合的农业生态系统。本文以我市沼气庭园的发展为线索,简单概括了沼气庭园的基本含义及特征,重点介绍了五种沼气庭园模式,并对五种模式的沼气庭园生态户进行了分析评估,说明沼气庭园是一种较好的小型高效生态农业系统。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禄丰县土官乡大冲生态农业示范村,距县城38公里,距省城昆明61公里,位于安楚二级汽车专用线边的山脚下,交通较为方便。这里居住着26户共108人,农耕地仅81亩。一无名胜古迹,二无秀美的自然风光,三无名优土特产品,四无村办企业,大冲人凭借着智慧和力量,选择了走生态农业的路,利用自己各家一个院的优势,形成养好一圈猪,建好两个池(沼气池、氨化饲料池),种好一个园的格局。充分利用农地资源丰富和剩余劳动力多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狠抓“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农业,形成沼气做饭、沼液浸种、沼渣肥地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是循环经济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具体应用,是对传统线性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其核心环节是把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或再生产品,从而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理想的目标是污染零排放,形成农业生产的闭路式物质循环系统。中原经济区建设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走"三化"协调的科学发展道路,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模式是河南农业发展的有益探索。文章阐述了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渊源及内涵;归纳出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一般模型;针对河南不同地区特点,构建出平原粮食主产区物质循环利用模式、水域生态系统农林牧副渔一体化模式、山林果园立体种养殖模式、矿区生态综合治理模式四种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模式;并从思想、规划、制度、技术、宣传、推广六个层面,提出实施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浅议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猪-沼-果是一种具有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养殖业为龙头,以沼气为中心,联结粮食、甘蔗、烟叶、果业等农业生产。在猪-沼-果模式中利用猪粪和秸杆等农业废弃物下池发酵,产生气供农户烧饭点灯,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能源;利用沼肥浸种、施肥、喂猪和养鱼。该模式通过沼气发酵的残余物的利用来实现农业内部的物质和能量的多层利用、增殖和良性循环,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模式对于皇陵山区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农村妇女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统农业在其发展过程申,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方式换取农产品的高产出,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等问题。“十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再翻一番,农业的发展也要基于循环经济模式,通过种植、养殖、主副产品加工、粪肥与废弃物还田或再利用等综合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座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大力提高农产品和环境质量。但在各个产业链条上,局部生产的低效率,产业集群的不平衡发展,可能会出现非均衡经济。因此,本文根据农业循环经济基本内涵及循环层次,研究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指出,发展我国循环农业要通过农户、农业科技园区、市场建设、物流加工、城镇及政府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涉及一系列制度创新和优化制度安排,本文对此作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福建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