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石油冲击一F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影响与对策石油价格下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石油形势展望世界石油的储量、资源和投资问题对长期石油需求的预测新兴石油输出国家的兴起石油资金运用方式的变化油国志:尼日利亚大石油公司简介:托塔尔、埃勒夫—阿基坦资料:世界石油生产和油井特点等国际石油垄断资本和石油价格八十年代世界石油价格运动趋势国际原油市场价格趋势八十年代油价趋势和世界经济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的现时处境与前景分析石油输出国组织在能源市场上的困境石油输出国组织和工业化国家的贸易联系能源危机会促成世界团结吗?大石…  相似文献   

2.
在今后五至十年中,工业国家对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的需求量,很可能达到该组织可能输出而又愿意输出的数量。沙特阿拉伯是主要的石油输出国,它出口的石油占世界总输出量的四分之一强,而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是美国,它自1973年春取消了石油进口限额以后,一直是主要的石油进口国。目前,全球石油输入量  相似文献   

3.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美国仍然迫切地依赖进口石油。这一形势已经存在十多年了,为美国政界所普遍认识,却是相当新近的事情。例如在一九七三年,即在第四次阿拉伯—以色列战争爆发之前,美国政府和国家宣传工具用这样的断言来迷惑美国人民,说美国石油消费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三是依赖中东石油的。当然,随着这次战争而来的阿拉伯石油禁运,把事情的真象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即那时从中东进口石油的数字,差不多达到了百分之十。  相似文献   

4.
可以从许多不同的方面来确定中东的地理界限。然而,就国际石油工业来说,该地区被理解为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周围被石油生产国所占据的地方,这一定义可能省略了那些北非国家;特别是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它们都是比较大的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国,一般通过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与中东产油国在石油事务方面采取一致行动;并且它们同中东大多数国家有密切的政治联系。从中东略去北非石油输出国不谈确实有很大的好处,因为它可以使海湾地区作为单一的碳氢化合物资源的集中地带显得突出(费希尔,1963年;第232页),这一理由可以证明是正确的。本文将主要关注  相似文献   

5.
世界能源供应究竟能否充分满足需要的关键在于石油输出国组织、特别是中东各国的石油供应。直到目前为止,许多机构所陆续发表的研究报告都说明了这一点。在波斯湾中东产油国当中,特别重要的国家是:拥有丰富石油蕴藏量、举足轻重的石油生产国沙特阿拉伯;世界第二位石油出口国伊朗以及拥有巨大石油生产潜力的伊拉克。  相似文献   

6.
政策要闻     
(2013年6月)韩国政府放宽退还非中东原油进口运费的合格条件韩国一项新修订的法律自6月1日起生效,该项法律允许更多进口商享受进口非中东原油的运费返还政策。根据之前的规定,若进口商年进口自美国、非洲和欧洲的石油达到700万桶,韩国政府会退还90%的相比进口中东石油的运费差价。修订后的法律规定,只要进口商从上述地区的原  相似文献   

7.
序言由于最近石油制品的需求大幅度下降,美国一部份经济预测机构早已发出了这样的欢呼声:每桶石油售价20至15美元的时代即将到来,人们对能源危机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关心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睹这种情况,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前景如何?石油市场的去向如何?关于这类问题,应该怎样看待才好?作者打算在这里介绍一下处理这类问题的经济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与中东国家可通过技术转让、带资建设和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深入合作,向有需求的国家出口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加快相关中东国家石化产业的发展。中东地区是石油天然气富集区,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7%。中东始终是中国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  相似文献   

9.
国际资讯     
《中国石化》2013,(7):6
美国石油产量首次超过进口量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由于近两年页岩油等非传统石油产业的飞速发展,今年5月美国石油日产量高达730万桶,首次超过其日进口量726万桶。美国正在逐步削减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石油。  相似文献   

10.
随着金融危机后经济的逐步恢复,亚太地区石油需求出现了反弹,预计2000年需求仍将继续增长。由于亚太地区原油产量增长缓慢和需求不断增长,这一地区未来10年需要进口更多的原油。尽管本地区从大西洋区域进口的原油也在增加, 原油和油品主要只能由中东产油国来满足。在今后10年间,中东地区增另的石油出口量的80%将进入亚太地区相比之下,美国将继续使本国的石油进口来源更加多样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未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油需求的高速增长和石油产量的有限增长,将对亚太地区和世界原油及油品市场产生影响。预计到2000年中国的油品需求将超过2亿吨,到2005年将增加到2.6亿吨。2000年中国原油产量预计约为1.6亿吨,原油和油品净进口量分别为2000和3000万吨;到2005年原油和油品进口量将分别达到7000和3500万吨。中国缺乏炼油业投资,严重依赖油品进口,可能会带动亚太地区油品价格上涨,同时也会增加中国自己的石油进口费用;而外资进入下游业,目前面临产品定价、市场准入和管理控制等一系列障碍。到2005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将高度依赖一个地区即中东所生产的石油。与美国多样化的进口来源相比,在石油供应保障方面,中国的处境并不安全。  相似文献   

12.
自1979年以来,世界经济连续三年衰退,石油消费减少,在国际市场上供过于求,西方国家为挽救经济危机,不断掀起石油降价风潮。它们一方面带头削价抛售石油,另一方面在石油输出国组织内部制造分裂,企图冲垮该组织为“减产保价”而制定的每桶34美元基准油价线。今年2月18日,英国首先宣布北海油田的轻质原油降价9%,每桶为30.5美元,随之挪威也立即宣布油价降到与英国平齐。两天之后,石油输出国组织外长会议谈判由于各国坚持本国利益而破裂,尼日利亚把它与北海油田同质的轻原油降价15.5%,每桶30.5美元,中质原油更降至每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美国从北美的石油进口量占到其总消费量的55%,而中东已经下降到仅占15%的比例。至此,美国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缘油气位置最大限度地使能源进口多元化,寻求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靠已见成效。  相似文献   

14.
过去石油资金的运用方式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国际经常收支顺差额仅有61亿美元,由于第一次石油危机,仅仅一年之间,1974年它的国际经常收支顺差额便一下子膨胀了10倍,达到595亿美元的规模。产油国匆匆忙忙地把这些资金存入了银行。中东地区原来是英国殖民地,因此它们在经济上和英国持有较密切的关系。此外,和中东地区石油生产关系较密切的国际石油大公司大部分是美国公司,因此中东地区在  相似文献   

15.
据悉,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为支撑油价而作出的减产决定的一部分,委内瑞拉日前已削减了出口美国、中国和欧洲的石油数量。  相似文献   

16.
亚洲地区中东原油溢价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中东的一些石油输出国对同一时间出口到不同地区的同一原油采用不同的计价公式,使得亚洲地区的主要石油进口国一直在为进口中东原油支付不合理的高价,而且与欧美地区相比,“亚洲溢价”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亚洲溢价”损害了亚洲石油进口国的利益,越来越为亚洲石油进口国政府和石油消费者所关心。随着我国从中东进口的原油量的增加,“亚洲溢价”对我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是这个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缘等多种因素,需要亚洲各国民间和政府做出一致的长期努力。中国作为亚洲政治、经济大国,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促使中东有关产油国对改变现行原油作价机制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9月份1日 沙特阿拉伯有关方面人士1日晚宣称,沙特从8月31日开始将其石油日产量提高到740万桶,比原定配额增加200万桶。这位人士还说,将石油日产量提高的还有:阿联酋,50万桶,委内瑞拉,30万桶;墨西哥,10万桶;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其他成员国,20万桶。 中国青海油田原油年生产能力已达120万吨,跨入全国百万吨油田行列。  相似文献   

18.
正虽然受低油价、局势动荡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中东各国仍然在积极应对,并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本国的油气产业。2015年,油气行业步入景气周期低谷。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增产保市场,美国非常规油气生产也并未减速,全球原油、成品油市场严重供大于求,价格低位运行。因此,主要产油国财政收入大幅下降,经济风险普遍提升,低油价对主要资源国的影响逐步显现,尤其是中东地区。石油产量继续增长2015年,世界石油供应大幅增  相似文献   

19.
中东的石油蕴藏量十分丰富。整个中东的已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2.3%,达558亿吨(见表一)。在如此巨大的储量中共打了一万口井左右,而真正投产的却只有二千口井,然而中东的石/油产量却占了资本主义世界总产量的50%。中东石油的蕴薄量不仅大而且集中。世界上六十八个(不包括我国油田)储量1.3亿吨(10  相似文献   

20.
对中东石油发展前景的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前高油价下,石油产量“顶峰论”、“石油枯竭论”再度盛行,引发人们对世界石油前景的深思和对石油发展战略方向的讨论。尽管有人对作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和出口区的中东的石油前景作出了悲观论断,然而有一个事实不能忽略:新技术和新工艺的采用不仅可以减缓油田产量的下降,还可以使已进入“壮年期”的油田得以长期稳产甚至增产。基于对中东不同类型产油国油气开发阶段的客观分析和根据相关参数所作的产量预测,可以得出结论:中东的石油前景不是“黄昏的落日”,中东的石油产量远未达到“顶峰”。由于中东产油国长期执行“限产保价”政策以及部分国家战火连绵,中东的很多地区勘探程度不够。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技术水平、使石油政策向有利于石油开发的方向调整等是中东石油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