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投资理论认为,企业的现金流和融资约束对其投资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在不同竞争市场条件下现金流及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行为的敏感性,揭示了不同竞争条件下企业的投资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的现金流在不同行业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竞争程度越大的细分行业中企业的投资规模也越大;此外,不同竞争程度下融资约束对于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我国上市公司2003年-2005年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上市公司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显著,自由现金流量与投资支出显著正相关;(2)自由现金流量为正的上市公司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更为显著,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投资支出相关性更强;(3)我国上市公司投资对自由现金流高敏感度的动因,是由于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融资约束导致企业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3.
2006年以来,央行一直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我国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产生了一定影响。文章基于2007~2014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紧缩性货币政策会降低公司内部流动性;对全部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无显著影响,但分行业研究时,会导致大部分行业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缩减;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对货币政策最敏感,其次为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公司内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对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影响更大。研究结果为央行使用宏观货币政策工具和企业调整微观财务政策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4.
经理人的机会主义导致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低效率的过度投资问题关系到企业的利益特别是公司股东的利益,本文将从投资现金流相关性作为考察对象,采用2006—2009年安徽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过度投资是产生投资现金流相关性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安微省上市公司存在着一定的过度投资行为,研究结果可以为上市公司提高投资效率和改善企业绩效指明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4-2014年度的数据,研究企业层面的投资者情绪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投资与投资者情绪显著正相关;企业投资与现金流高度敏感,我国A股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融资约束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1)高涨的投资者情绪刺激了企业的投资需求,加剧了企业的融资约束;(2)高涨的投资者情绪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加剧效应显著强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6.
金融发展缓解公司融资约束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况学文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5):74-79
文章利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各地区金融发展指数,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视角,实证考察金融发展和市场化进程对公司外部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和市场化程度能够显著降低融资约束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缓解其外部融资约束程度。因此,为了促进公司投资和总体经济的增长,国家应进一步深化金融和市场化改革,加快金融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沪深股市的电力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治理、债务约束机制和自由现金流量相互关系的角度实证分析了电力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制度环境和债务在抑制过度投资中的作用。研究结论表明:(1)我国电力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但和自由现金流的关联度并不显著;(2)公司治理特征变量与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3)债务约束效应在发电行业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从制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从投资现金流相关性作为考察对象,采用2006-2009年安徽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过度投资是产生投资现金流相关性的主要原因,实证结果表明我省上市公司存在着一定过度投资行为,研究结果可以为上市公司提高投资效率和改善企业绩效指明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我国2004年-2010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终极控制人性质和政府控制层级视角检验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对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越大,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越严重;政府控制公司尤其是地方政府控制公司更可能发生过度投资行为;且在政府控制公司尤其是地方政府控制公司中,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导致的过度投资行为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98-2009年的面板数据,以厂商面临的不确定性水平为阈值变量建立分类指标函数,应用Hansen阈值估计法和system GMM估计法分析了融资约束和不确定性的交互关系对厂商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厂商投资行为存在显著的单一闯值效应,由模型内生决定的不确定性阈值所划分的两个样本组中,厂商固定投资与其现金流显著正相关,并且低不确定状态组别厂商的现金流估计系数远小于高不确定状态组别厂商的这一系数,表明厂商面临的不确定性程度越高,投资支出受融资约束程度越严重.上述结论不仅为融资约束假说提供了经验支持,也证实了不确定性会通过影响厂商受融资约束程度进而影响厂商投资行为.最后,讨论了实证结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我国上证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过度投资行为的存在性,以及负债对过度投资的影响作用,揭示在股东—债权人冲突和股东—经理冲突下负债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过度投资程度与自由现金流呈正相关关系,负债与过度投资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政府质量、投资与资本配置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5~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事前和事后两个维度考察地方政府质量影响企业投资和资本配置效率的机理。本文分别用投资对托宾Q和对现金流的敏感性来度量投资效率与融资约束,结果显示,政府质量与投资和Q值敏感度正相关,与投资和现金流敏感度负相关。相对国有企业,政府质量改善资本配置效率的功能在民营企业中更显著;相对中央国有企业,政府质量改善资本配置效率功能在地方国企中更显著。对事后业绩增长的考察表明,在较高的投资与Q敏感度和较低的投资与现金流敏感度地区,投资能显著促进企业业绩的增长。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地方政府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途径,发现地方政府通过提供良好的公共治理,可以降低企业内部的代理成本,同时通过扩展企业的融资途径来缓解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13.
本文检验了自由现金流假说和内部资本市场假说对中国上市公司收购动因的解释能力。分析结果显示:收购发起公司在收购后的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变动均与收购前所持有的自由现金流显著负相关,而与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无关,结论支持了自由现金流假说。这意味着,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实施的股权收购更多的是投资过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半强制分红政策的背景,文章以我国2012~2015年中小板建筑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对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有再融资需求的样本公司,现金分红与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正相关,即现金分红会提高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而且现金股利会加大公司再融资需求与投资不足的敏感性;没有再融资需求的样本公司,现金分红不会提高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而且现金股利也不能显著降低公司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金融约束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众多的研究者将其归结于信贷和资本市场内在的不完全.但是对于存在二元产权结构上市公司体系的转型经济体而言,还需考虑企业的预算软约束和较为严重的代理成本问题.文章结合宏观层面的分析,从企业异质产权结构导致的预算软约、金融约束差异和代理成本理论的分析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进行综合解释,并以1373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的分析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文章发现两类企业在融资约束上存在显著差异,尽管金融约束对投资有着明显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特殊性,经典"投资一现金流敏感度假说"的研究范式缺少上市公司数据的支持.实证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受预算软约束条件下的委托代理问题和金融约束因素共同影响.这对理解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特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雪  张慧 《北方经济》2007,(1):56-57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及投资者利益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特点及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并探讨分析了当前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股发行过程中频繁出现的超募融资现象,基于权力“寻租”和“法与金融”理论视角探究IPO 超募融资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联系,并利用2009-2015 年深市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IPO 超募融资越严重,过度投资也越严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超募资金诱发企业投资过度主要依赖自由现金流和管理层过度自信等路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加剧了超募资金对过度投资的正向影响;优化法制环境能弱化超募资金对过度投资的 正向影响,也削弱了管理层权力对过度投资的正向影响。文章结论深化了权力“寻租”行为的理论认知,为合理评估投资者法律保护机制等政策所引发的微观治理效果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和经典融资理论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后的债务融资行为进行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配股后总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说明在股权融资后有大规模的债务融资现象。在控制了行业、第一大股东性质后,这种现象仍然显著存在。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配股后流动负债上升幅度明显高于长期负债比率上升幅度。从配股后的第二年开始,公司的总资产负债率就明显大于配股前三年的平均总资产负债率,这说明企业配股后的债务融资不是为了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调整到目标负债率。  相似文献   

19.
治理环境、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与股权融资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4—2006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终极控制人现金流权、两权分离、治理环境和终极人性质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是否受治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上述治理环境与股权融资成本的直接和间接关系是否与终极控制人性质有关。研究发现,(1)两权分离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正相关,而现金流权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2)治理环境本身与股权融资成本负相关,且治理环境的显著改善能弱化两权分离对股权融资成本的负面影响。(3)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国有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较低,且上市公司的国有性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治理环境对股权融资成本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分析了银行授信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授信对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显著,而对民营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不仅在融资方面存在差别,而且在资金使用效率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别,民营企业更好地使用了银行授信。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获取银行授信对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而信用评级状况对过度投资效应的抑制作用较弱。这说明将过多的流动性和银行授信资源集中于国有企业会导致资本配置效率和投资效率的扭曲,有必要对国有企业的授信获取及其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