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形成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邓小平非常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强调了科技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科技兴农"思想。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提出是由一系列条件决定的,其中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是促使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试论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内涵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邓小平十分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科技兴农"思想,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现实中的"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试图总结其相关的基本内涵,尝试探讨其对发展中国的农业经济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认为发展农业不仅要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而且要从调整生产关系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实行科学种田,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发展新型的乡镇企业。研究讨论邓小平的农业经济思想,有利于新时期农村深化改革,同时对实现农业现代化也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邓小平非常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强调了科技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科技兴农"思想。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提出是由一系列条件决定的,其中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是促使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摆脱落后状态,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不可能的。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建设”。特别是农村;我国以农业为基础,有八亿多农业人口,农村的安定历来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经济繁荣和农民安居乐业的大事。在国民经济治理整顿的阶段,建立一个与农村体制改革深化和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农村新秩序,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一个民主、文明、稳定、和谐的良好环境,这是历史賦予我们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史俊峰 《大众标准化》2005,(12):19-20,33
提出了实现农业标准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根据详实的社会调查资料及数据,提出了"农业标准化如何实现"这一问题.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农业标准化是集约化生产的必备条件;只有按标准化进行农业生产才能发展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7.
李欣 《审计与理财》2002,(Z1):21-22
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为加快农业发展,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许多关于机遇的论述。比如:"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要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等等。这些论述构成了邓小平的发展机遇理论,用这个理论去认识黑龙江兵工企业的发展机遇,对于重振黑龙江兵工企业雄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龙江兵工企业认识和利用机遇的得与失龙江兵工企业作为国家常规兵器科研与生产的集中地,在整个兵器工业和地域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曾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过突出的贡献。龙江兵工企业在发现、认识和运用机遇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建国以来,龙江兵工企业共经历了两次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思想,是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总结。它对于确立汕头市乡镇企业的发展目标把汕头乡镇企业推向新台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学习邓小平同志“讲效益”理论,转变乡镇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强调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是针对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低质量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其精神实质就是要讲求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1982年就指出:“到本世纪末二十…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邓小平十分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科技兴农”思想,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现实中的“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试图总结其相关的基本内涵,尝试探讨其对发展中国的农业经济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实践表明,工业化是推动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结构优化的必经之路.开封作为一个农业大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工业化,以此来促进实现城镇化和现代化,从而带动全市的经济建设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人们必须认识到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打造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之路,实现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洒向田间都是爱──周建才与他的4140系列高效叶面肥赵华亚,尹伟萍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业的丰歉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农业最终要靠科学来解决问题。为使农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浙江省江山市振雄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才殚思竭虑,与...  相似文献   

14.
报刊文摘     
论经济发展的五个"不能牺牲"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为我们制订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目标的跨世纪蓝图及其行动纲领。要认真贯彻落实全会决议,必须准确把握邓小平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在经济工作中,就是要坚持做到经济发展的五个"不能牺牲":一、不能牺牲经济效益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一定的发展速度以效益的提高为重要条件,效益的提高又以一定的发展速度为必要前提。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二、不能牺牲环境、浪费资源去求得经济一时一地的发展。要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做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三、不能牺牲农业去强攻工业。主攻工业的目的,不是排斥农业,而是要反哺农业,即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以工带农。四、不能牺牲一部分地区去发展另一部分地区。既要做到扶优不扶劣,又要做到扶优又扶贫。五、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二者相互渗透,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当前困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近13亿人口中9亿人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为解决"三农"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新的进展,农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村社会保持稳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农村市场的开拓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要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这个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头等大事,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的新思路、新办法,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先进文化建设,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不断夯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县域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县域农业经济要想顺利的发展,就必须要顺应全球化发展的潮流,要想推动县域农业经济的顺利发展,我们就要认清在其发展中的战略问题,对此,本文探讨了在县域农业经济发展中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发展县域经济对于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密切,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本文对芜湖县多年来狠抓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造特色经济的发展的模式进行理论总结,分析现阶段芜湖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产业强县、创新驱动、城乡统筹和承接产业转移及人才优先"四大战略,和具体的对策措施。助推芜湖县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在全省率先发展,以实现芜湖县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强化农业审计监督,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 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在“九五”期间要坚持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九五”计划,狠抓四个重点:一是粮食生产;二是“三高”农业;三是乡镇企业;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发展农业经济的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经济思想是在我国发展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我国改革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是引导改革实践不断深化和发展的指南.而在我国经济获得举世瞩目的发展的同时,国际以及国内环境也发生巨大变化,因而要保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要求我们既要把握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深刻丰富的内容,同时也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地深化和丰富邓小平经济思想,赋予邓小平经济思想新内涵,使邓小平经济思想成为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实际的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与发展是关系到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技术,三靠投入。要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国家通过立法或制订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或增加投入等手段来实现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