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草鱼在养殖过程中常患烂鳃病,引起草鱼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鳋引起的各种鳃病。 一、鳃病症状 1、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  相似文献   

2.
<正>精养鱼塘水质容易败坏,鳃病发生率极高,因此素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现将鳃病分为以下六大类型供参考:一、细菌性鳃病1.症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发黑,挂满污垢,严重的鳃丝腐烂,露出骨条。2.病原:水质不良刺激鳃部组织引起鱼  相似文献   

3.
<正> 鱼生活在水中,靠鳃吸入水中的溶解氧,水中存在的大量病原体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鳃的发病率很高,因此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鱼的鳃病种类很多,为了准确诊断、合理用药,将鳃病分为以下六大类型: 一、细菌性鳃病 1、症状 病鱼鳃丝粘液增多、发黑,挂满污垢,严重的鳃丝腐烂,露出骨条。 2、病原 水质不良刺激鳃部组织引起,鱼被粘球菌、柱形菌或其它细菌感染。 3、防治方法 ①调节水质,消除病菌。一是经常加注新水;二是用超菌净A型处理老水,杀灭病原菌;三是用增氧机搅水增加上下  相似文献   

4.
<正> 乌鳢烂鳃病,虽都烂鳃,但有细菌性和寄生虫性两种病原,由于病原不同,因而防治方法也不相同。1.病鱼症状1.1 细菌性烂鳃病患病乌鳢 体色失去光亮,不摄食,离群独游,不怕惊吓,鳃部粘液显著增多,鳃片呈灰白色,有些局部坏死。解剖检查,可见肝脏、  相似文献   

5.
<正>2011年4-8月,江苏盐城地区普遍发生鲫鱼"大红鳃"病,造成鲫鱼的大量死亡。病鱼常在池边的水面下窜游,肉眼可见病鱼的头部和背部发黑,俗称"黑头",池边的"黑头鱼"甚至可以用手捕捉到。病鱼肝脏常呈土黄色,腹腔内有淡黄色积水,也有些症状与败血症相似,但鳃盖及腹部两侧很少有呈淡红色的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6.
<正> 草鱼具有生长快肉味佳的特点。但草鱼的抗病力和成活率都比较低,易患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和肠炎病,严重影响草鱼生长,务必引起重视。一、烂鳃病:为鱼害粘球菌所致。病鱼体色发黑,鳃上粘液多,鳃丝腐烂带泥、严重者鳃盖中央表皮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组织出血、腐烂和崩溃。鱼因  相似文献   

7.
病鱼共同特征是鳃瓣受损、腐烂发白。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的病鱼主要表现为:鳃丝腐烂发白,鳃丝尖端软骨外露,附有污泥和黄色粘液,鳃盖骨内表皮充血,表面常被腐蚀成不规则的透明小洞;而鳃霉病病鱼主要表现为:鳃瓣点状出血,部分鳃丝发白并呈坏死腐烂状。  相似文献   

8.
石兵 《农家之友》2009,(2):78-78
鱼的鳃病种类很多,不少养鱼户因为分辨不清具体鳃病种类,盲目用药,不仅会贻误治疗时机,还造成药害。因此,在防治鱼类鳃病时,应查颜观鳃,准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鱼的鳃病种类很多,不少养鱼户因为分辨不清具体鳃病种类,盲目用药,不仅会贻误治疗时机,还造成药害。因此,在防治鱼类鳃病时,应查颜观鳃,准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0.
鱼的鳃病种类很多,鱼发生鳃病后,有的养鱼户盲目地按估计的病症用药治疗,往往是先用一遍杀菌药,不见效后再施用杀虫药,结果不仅贻误治疗时机,还会造成浪费并发生药害。因此,在治疗鱼类鳃病时,应查颜观鳃治鱼病,以便准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烂鳃病是一种传染迅速,病程长,比较常见的鱼病,一经发病便难控制其蔓延。烂鳃病主要有两种:寄生虫性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前期养殖预防较好,没有出现鱼病,后期由于忽视预防,使鱼生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2.
<正> 鳙鱼肠炎病发病季节为4—9月,尤以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为甚。本病常与烂鳃病并发。病鱼体表色素沉着,发黑。腹部常有红斑出现,肛门红肿,常呈紫红色,轻压腹部,可见脓血水流出。病鱼腹鳍、臀鳍、尾鳍等处基部充血发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两种鳃病的共同特征由寄生虫和细菌引起的鳃病的发病部位均在草鱼的鳃丝上,鳃丝的病灶部分均会出现缺损、糜烂、充血、水肿等症状,鳃部有粘泥,鳃丝呈锯齿状,病鱼吃食量明显下降,身体逐渐消瘦,多漂浮在水面或无规律地沉浮,很容易  相似文献   

14.
鱼的鳃病种类较多,主要发生于草鱼、青鱼等,在8—10月份为该病流行季节。在防治鱼类鳃病时,应查颜观鳃,找出病源,准确诊断,对症下药方可取得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鲫鱼"大红鳃"病的发生时间一般在每年5-7月,水温20-27℃之间,主要在250g/尾的鱼种上发生。其主要是由营养性烂鳃、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出血症及应激等引起的并发症。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鲫鱼摄食量也无明显减少。一、发病中后期的具体症状发病中后期,病鱼停止摄食,大量死亡。病鱼鳃部可见水肿、出血呈鲜红色(正常鱼鳃呈现暗红色),所以被称之为"大红鳃"病。此病发病猛、传染快、致死率高。病鱼停留在距离水面5-10cm深  相似文献   

16.
《渔业致富指南》2000,(17):42-42
<正> 一、原发性与继发性烂鳃病的区别 原发性烂鳃病是柱状嗜纤维菌直接感染所致,主要症状表现为:鳃丝中央糜烂,附着一些污物,鳃盖内表皮发炎充血,糜烂成一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继发性烂鳃病是鱼的鳃丝受到寄生虫(特别是中华鳋)侵害后,鳃丝受损,造成病菌感染所染,主要症状为:鳃丝边缘糜烂,呈淡黄色,中央糜烂较少。  相似文献   

17.
<正>细菌性烂鳃病是由柱状屈桡杆菌、柱状嗜纤维菌等细菌感染引起鱼的鳃组织发炎、腐烂的疾病。在全国各养鱼地区均有流行,危害多种淡水鱼,疾病严重时可引起病鱼大量死亡,是我国危害严重的一种病。一、流行情况在春季该病流行季节以前,带菌鱼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被菌污染的  相似文献   

18.
鱼类的鳃病主要是由寄生虫或细菌引起的,二者时常混合发生,但有主有次,治疗时应有所区别。下面就两者的主要区别和治疗方法谈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一、两种鳃病的相同点发病部位均在鱼类的鳃丝上,且鳃丝出现糜烂、缺损、充血、水肿等症状,病鱼吃食量明显下降,身体逐渐消瘦,多漂浮在水面或无规律地沉浮。特别是在春夏季会频繁出现浮头现象,开动增氧机后,鱼又不顶水。二、两种鳃病的不同点1、由细菌引起的鳃病(1)病原体是粘球菌等致病菌,镜检无寄生虫。(2)鳃丝呈暗红色,充血明显,糜烂严重,粘液较少。(3)病鱼的鳃盖内表面组织一般会发炎充血,…  相似文献   

19.
网箱石斑鱼膨胀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此病也叫打转病,以营养性障碍为主因,混合感染其他疾病。病鱼一般体表和鳍完好无损,鳃鲜红,但有的腹部明显膨胀,也有的无明显隆起。鱼体不能下沉,飘浮水面或腹部向上,在水面朝一个方面打转。后期病鱼下沉网底,不久即死亡。本病也常与单殖吸虫病或细菌性溃疡形成并发症。 此病终年可见,是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的常见病,每年3—10月是发病高峰期,死亡率达30%左右。从1龄鱼到2—3龄鱼均可发  相似文献   

20.
<正>又到水绿鱼肥时节。这是寄生虫病和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高发病季节,治疗鱼病,由于水面大,费用高,防治难度相应提高。一、寄生虫类型1、中华鳋病。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黏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中华鳋雌虫用大钩钩在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鳃上缘长了许多白色小蛆,故又名鳃蛆病。大中华鳋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