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简 《经济月刊》2009,(10):70-73
碳素微晶平面发热材料,取代传统电热材料的重大发明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位居世界第二,能源总量人口平均水平不足世界平均值的50%,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九成以上属于高能耗建筑,已经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27.45%,建筑能耗是西方国家的3倍以上。在建筑能耗中,有将近55%是采暖和空调能耗,且这个数字仍在上升中。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1/4以上,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6%,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48%。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600多亿m2,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且每年新建建筑近30亿m2,其中90%以上仍为高能耗建筑,建筑行业开展全面节能势在必行,开展建筑节能研究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目前的主要发展方针,也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我国建筑用能已达到全国能源消费总量32%左右,建筑节能刻不容缓.我国北方城镇采暖能耗占全国建筑总能耗的36%,为建筑能源消耗的最大组成部分.单位面积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标准煤为20kg/㎡·年,为北欧等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2~4倍.因此严寒寒冷地区也是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建筑节能趋势的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子  张超 《经济师》2010,(3):20-22
据统计,我国现有建筑430亿平方米,另外每年新增建筑16亿~20亿平方米左右,目前我国建筑相关能耗占全社会能耗46.7%,其中包括建筑的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约30%,以及建材生产过程中的能耗16.7%。现在我国每年新建建筑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超过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在这样的宏观形势下,加强对建筑能耗的预测分析,及时提出可行性应对方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费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Laspeyres指数分解模型把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的变动分解为钢铁行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和钢铁行业能源强度效应。计算结果显示:1978-2007年间钢铁行业能耗强度年均下降率为4.87%,钢铁行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6,钢铁行业经济增长和与能源消耗总量实现相对脱钩;如果钢铁产业在2020达到产能峰值,产能为9亿吨钢铁;只要保持钢铁能耗年均下降幅度在4.8%的水平上,可以实现将钢铁行业能源消费总量的零增长,将钢铁行业能耗总量保持在2007年的水平上。钢铁行业能耗强度的下降将主要依赖于各经济区先进生产技术的扩散和产能结构在各经济区之间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一、民用建筑节能必要性 节能源于全国的能源危机,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但是它又是有限的,存在枯竭、用完的时间。我省当前能源形势十分严峻.能源高速生产,煤、电、油、运持续紧张,建筑是耗能大户。建筑运行能耗占我国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已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目前的26.7%,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这个比例还将提高到35%左右。建筑能耗不仅是消费过程的运行能耗,还应包括建造房屋生产环节的能耗,据估算,加匕这部分间接能耗,建筑能耗的总量应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上下。建筑节能已是我省节能工作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从我国的能源结构来看,可以用"富煤、贫油、少气"来形容。以2013年为例,化石能源消费占整体能源结构的86.2%,其中高排放、高污染的煤炭占了58.5%,石油占17.7%,天然气仅占4.7%,而低污染的水电、核电、风电仅占9.1%。1.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伴随经济总量扩张而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2013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比2012年增长2.4%。同时我国的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从能源消耗总量上看,我国排在世界前  相似文献   

8.
在能源消费中,建筑耗能在我国占有较大比重,约为30%以上,又尤以采暖和降温为甚,因此,加强建筑节能迫在眉睫。建筑节能,取决于建筑节能材料的产品质量,所以,加强建筑节能,不仅仅要从建筑物保温隔热的维护上着手,更要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从源头上达到保温隔热和控制气密性的效果。同时,对建筑节能进行检测分析,严控检测技术手段,也是避免建筑耗能不科学、不规范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节能材料,然后重点分析了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有关研究表明,中国建筑能耗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6%,约占我国总能量的25%-40%。例如:我国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要差许多,外墙传热系数为他们的3.5倍~4.5倍,外窗为2倍~3倍,屋面为3倍-6倍,而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很高,能源利用率还很低,仅为28%。因此,在世界范围内的能源问题日益急迫、建筑能耗日益增长的今天,节能的意义十分重大。在中国大多数地区,外墙体、门窗和屋面是外围护结构耗热量最大的三个分项工程。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在外墙体、门窗和屋面所采用的施工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影响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能源消费量也逐年增加.运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理论,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三次产业及工业内部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能源密集型产品与能源消费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从2003-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2006年虽有所回落,但仍高达0.87,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单位产值能耗在逐渐降低,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我国产业结构特点决定了能源消费特点,工业是主要的能源消费者.其中高耗能行业又是耗能大户;能源密集型产品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基于以上分析,主要从工业方面提出了节能降耗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建筑能耗占所有能耗的27%以上,而且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加.在建筑能耗中,采暖、制冷是最耗能的,占整体比例的6成以上.如果听任高耗能建筑大行其道,那么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将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这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将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它们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消费的增长,世界能源消耗量在不断增长,建筑能耗作为能源消费构成的重要部分,更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住宅建筑节能平面设计和住宅建筑体形、体量的节能三个方面探讨了建筑节能与保温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相变材料具有高储能密度和近似恒温储释热的优势,和传统建筑材料结合可实现建筑结构的节能减碳和温度调节,相变供暖系统可有效利用低谷电价和太阳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调温用相变材料一般耦合夜间通风技术使用,通过储存夜间冷量实现日间温度的调节,提高建筑舒适度,降低空调能耗。因此,相变材料对建筑领域的温度调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它们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消费的增长,世界能源消耗量在不断增长,建筑能耗作为能源消费构成的重要部分,更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住宅建筑节能平面设计和住宅建筑体形、体量的节能三个方面探讨了建筑节能与保温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申万  张广军 《发展研究》2014,(12):67-71
本文利用弹性系数模型,预测我国国民经济在保持现有7.5%的增速时煤炭消费总量将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到2020年消费总量约为42亿吨。在治理雾霾的大背景下,按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的年下降速度预设不同情境,模拟2014-2020年我国的煤炭消费情况。模型结果显示不断降低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直接影响煤炭消费总量,且该控制强度决定了煤炭消费总量的增长或递减趋势。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强度的分水岭为3.5%,即控制强度大于或等于3.5%时,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将不断减少,当该参数小于3.5%时,消费总量会继续增加。雾霾治理将会导致能源缺口,天然气将是弥补削减煤炭消费造成的能源缺口的主要替代能源,而其他能源形式是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能源市场与能源政策(下)黄泰岩段瑞钢二、美国的能源需求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大国,与此相适应,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据世界能源组织1991年的统计,美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3.4%,其中各种能源的消费比重分别是:石油...  相似文献   

17.
滕飞 《环境经济》2015,(Z1):24-25
能源是经济的血液。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生产和消费也在快速增加。200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5亿吨标煤,到2013年,已经增长到36.2亿吨标煤,年均增速高达8%。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巨大,生产与利用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由能源生产和消费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日趋严重。消费成本:模拟结果显示,2012年煤炭消费对全国PM25、SO2、NO2的贡献均在一半以上。从2012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电厂锅炉是第一用煤大户,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半壁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总量不断增加,早在2006年我国就制定了节能减排目标,"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目标也逐渐明晰,我国在建筑能耗方面占社会的总能耗比重大且增长快,而建筑节能对于发展低碳经济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建筑节能的途径及其紧迫性,并且指出在新材料的应用时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2—2016年,伴随着291亿农村人口的城镇化,中国居民能源消费量增长了190%。在这一背景下,准确识别城乡居民能源消费模式差异及影响因素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城乡视角,重新界定居民能源消费,涵盖了建筑用能和交通用能两部分;同时在模型中创新性地引入了财富效应和强度效应,结合结构效应、城镇化效应和人口效应进行定量研究。利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基于我国2002—2012年城镇、农村居民数据,本文考察了不同驱动因素对城镇和农村能源消费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建筑能耗强度和住房面积的增长是驱动居民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也对城镇居民能源消费有明显的正向作用。由于较高的增长率,农村建筑能耗强度和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对能耗增量的贡献已经逐渐超过城市。此外,分解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居民能源消费的正向效应在逐年递减。这为“城镇化导致居民能源消费增加”提供了间接反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地区面板数据和基于利润函数,考察电网基础设施的能耗效应、产出效应及其地区差异。主要发现是,电网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增加了地区能源消费,其能耗效应和产出效应有显著的地区差异。在西部地区,电网设施的经济增长效应明显大于能耗效应,电网投资向西部倾斜有利于减缓整体能源消费增长,电网投资优化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尽管如此,市场化的价格机制仍是抑制能源消费增长过快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