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马国良 《发展》2007,(1):126-127
当前,民族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还处于自然发展阶段,妥善解决"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为了解民族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探索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对广河县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报告》2007,(102):1-22
贺州是典型的农业地区,工业欠发达,城市对农村的带动能力还很弱。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贺州重视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问题。保障弱势群体公平地参与社会发展,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要求。贺州市的经验表明,欠发达地区在改善民生方面也能够有所作为。本报告建议要把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保障农村弱势群体利益的重要手段,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永波 《理论观察》2008,(1):144-146
齐齐哈尔市是一个拥有560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占五分之三的农业大市。农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收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农业欠发达地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距离相差甚远,金融支农状况令人担忧。在这样的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结合本地实际,经济金融协调互动,特别是金融业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有所作为。全力构建适合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各方面经济金融支农的力量,采取措施,努力使农村资金实现回流,同时,多方努力,着力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科学实施引导,打造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4.
高平 《老区建设》2006,(12):1-1
中央指出2007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是慨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目前,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没得到根本改变,手工插秧、鸡鸭散养、人畜混居、粗放经营、水土流失、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5.
六手联动 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最现实、最有效的组织形式。特别是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加工能力弱的欠发达地区来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繁荣市场主体、统筹城乡发展、拉动县域经济、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和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农村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把握世界农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情,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要“六手联动”,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周晓蓉  周晓涛 《发展》2008,(2):14-14
经济欠发达、文化教育相对落后、人口较少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主要特征,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全面发展。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全面发展要有科学的法律制度作保障。在国家法律的框架下制定适合本地区少数民族发展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以促进和保障新农村建设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宪昌 《发展》2008,(4):79-80
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甚至村级负债额越来越多,经济增长缓慢,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研究和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科学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提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任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输出农村富裕劳动力,是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的主要渠道之一。欠发达地区要把劳务活动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劳务产业,由农村的“副业”提升为“主业”,发展壮大劳务经济。  相似文献   

9.
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这充分说明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苏北作为革命老区,要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较好地解决“三农”问题。笔者针对苏北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振兴苏北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施光磊 《辽宁经济》2006,(11):16-17
喀左县作为一个工业基础薄弱、“农业为主的欠发达县.必须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载体,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县域经济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只有县域经济的充分发展.县级财政才有实力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相似文献   

1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发展放在首位。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繁荣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要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必须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  相似文献   

12.
在各地掀起新农村建设高潮之际,笔深入浙江省磐安老区县20个乡镇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笔认为欠发达地区经济的落后并不可怕,化的滞后才是致命的。因此,欠发达地区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化建设,努力构建化力的支撑体系[编按]  相似文献   

13.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省振兴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面临许多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就扎实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些思路,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吴伟山 《广西经济》2007,(11):40-41
推进新农村建设,既要全面把握,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又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和重点,是基础工作,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才能富裕起来,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贫困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发展摆在第一要务的位置来抓,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富裕农民群众,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保证。  相似文献   

15.
欠发达乡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有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任,还有完善公共服务,改善民生,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急需。宁海县岔路镇是宁波16个欠发达乡镇之一,地处山区、半山区,镇域面积108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几年来,在市、县的高度重视和部门的结对帮扶下,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大批农村富余劳力转向二、三产业,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近年来,岔路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从农村人口渐趋集中、山区村落分散等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6.
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指出,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我们深切感到,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要把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当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是抓好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武琪 《发展》2007,(2):73-7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建设新农村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不仅在第二部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而且第三部分的第5条,又分别从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改革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个方面专门讲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此鲜明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对我们发展农村经济有什么重要意义?“新农村”“新”在哪里?当前建设新农村要解决哪些突出问题?它和建设和谐农村有什么联系?对此,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宋萌  赵青 《中国经贸》2008,(24):81-81
新农村经济建设关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但是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并不容人乐观。通过不断的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优化当前的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文化和技术素质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钢花 《北方经济》2007,(2):76-7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这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助农增收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它对于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学俭  宫长瑞 《发展》2008,(7):64-64
一、发展经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缓慢,在新农村建设中,首先应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上的保障。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建设中应该有清晰的思路,既不能发展经济而不建党,也不能建党而不顾经济发展,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在贫困的环境中迎头赶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前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