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北方经济》2006,(12):15-15
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再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此做出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更加紧迫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相似文献   

2.
刘彦发 《理论观察》2011,(4):157-158
汤因比说过:人类已经掌握了可以毁灭自己的高度技术文明手段,同时又处于极端对立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营垒.最需要的精神就是中国文明的精髓——和谐。自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再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此作出的全面部署.处处体现党对此的重视。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郭勇格 《当代陕西》2006,(11):15-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新澄城,我认为,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李东祺 《发展》2007,(3):12-13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提出"社会更加和谐",十六届三中全会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执政能力的角度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十六届六中全会则系统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由此可见,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  相似文献   

5.
贺景宏 《发展》2010,(9):62-6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做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而确立的执政新理念,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转向追求经济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6.
苏敏 《理论观察》2006,(6):148-14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遵循原则和工作措施,它是指导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谱写中国未来发展新篇章,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全面部署,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阶段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课题组 《天津经济》2006,(10):37-40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提法,标志着我国从偏重经济发展到关注社会发展的转变。金秋十月,以和谐社会为主要议题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到我国今后发展的最高主题。本文力求在准确把握和谐社会内涵,认真分析和谐社会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基础上,结合天津市实际,探讨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10.
陶克 《内蒙古工作》2006,(11):18-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自治区党委七届十五次全委会明确提出着力构建在党的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内蒙古。我们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自治区党委关于构建和谐内蒙古的部署上来,深刻领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来谋划,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来部署,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九次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缩小城乡之间在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着力发展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把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作为首要问题,切实加强基本医疗设施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王志强  梁涛 《发展》2007,(6):83-84
财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政策手段和体制保障。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是“十一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9大目标和主要任务,每项都与公共财政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期看点     
《重庆经济》2006,(10):1-1
本期刊发的《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从加大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营造公平发展的竞争环境、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资源节约促进机制等方面提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想法,为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北方经济》2006,(23):15
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 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再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此做出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更加紧迫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相似文献   

16.
石康 《北方经济》2007,(9):10-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全党的战略任务,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因此,新中国成立以来,促进社会和谐的经验教训,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制度建设是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强调的一大重要措施。通过既科学规范又切实可行的体制创新与制度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公平正义,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来的。2005年2月19日至25日中央党校举办了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对“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进行了专题研讨,胡锦涛总书记到班上对此问题又作了重要的讲话。2006年10月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战略部署。对于构建杜会主义和谐社会,笔者认为,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到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诞生80多年、执政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在经过艰辛的探索之后,最终确立了这一重大执政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为我们共同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产权导刊》2012,(12):10-12
早在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增加了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