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87年起,美国沃特财务集团完成了超过60例反向收购(RTO),而“反向收购”就是国内所熟知的“借壳上市”,顺理成章,沃特财务集团被称为美国“借壳王”。在沃特中国首席代表张志浩看来,实施反向收购是在美上市的好办法。有关资料介绍,中国企业在海外买壳上市的案例众多,单单美国一地成功者就已有10多家。沃特2003年刚进入中国就已做成了两单生意,2004年可以操作的国内民营企业在美国借壳上市的数目预计1O个左右。20O3年11月,张志浩在上海浦东金茂大厦接受《商界名家》的独家采访。  相似文献   

2.
<正> “借壳”、“买壳”上市作为资产重组的重要途径,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非常盛行,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这一概念在我国提出后也得到了证券界和企业界的极大重视,在企业上市普遍不易的今天,“借壳”、“买壳”上市无疑为企业资产重组提供了一条崭新而又  相似文献   

3.
范亮 《网际商务》2004,(9):35-35
2004年6月7日,国美电器正式向外界宣布:中国鹏润集团将斥资88亿元人民币,收购国美电器65%的股权。这实际上意味着,在黄光裕的一次“左右手互倒”之后,国美电器已成功借壳中国鹏润(0493HK)在香港曲线上市,正式步入其梦寐以求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4.
梁静 《新财富》2007,(3):16-17
通过借壳和IPO,国内券商正掀起大规模上市的热潮。券商概念股随之升温,可能的借壳对象、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都凸显出投资价值。[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春暖花开的四月,却是海尔集团借壳海尔中建在香港上市开花结果的时节。4月6日,海尔集团发布公告称,其将以反向收购方式,由海尔中建收购海尔集团的洗衣机业务和移动手机业务。为收购上述资产,海尔中建将向海尔集团定向增发合计14.53亿港元的新股和可转债,并支付5000万港元现金。收购完成后,海尔集团将成为海尔中建的控股股东,海尔中建将向港交所上市委员会申请,当作重新上市。借助国际资本市场的平台,海尔集团选择了一条适合自身的海外上市道路加快了自己国际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施正荣财技 无锡尚德“私有化”及上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鹏 《新财富》2006,(3):48-57
2001年1月“无锡尚德”成立时,施正荣以40万美元现金和160万美元的技术入股,占25%的股权,江苏小天鹅集团、无锡国联信托投资公司、无锡高新技术投资公司、无锡水星集团、无锡市创业投资公司、无锡山禾集团等国企出资600万美元.占有75%股权。为便于海外上市,施正荣2005年1月设立了“尚德BVI”公司.开始对“无锡尚德”进行私有化。借助“百万电力”提供的6700万港元过桥贷款为收购保证金,“尚德BVI”开始协议收购“无锡尚德”的国有股权。除直接从发起人股东手中收购44.352%的股权外,“尚德EVI”还收购了一家BVI公司“欧肯资本”,后者从两家国有股东手中受让了“无锡尚德”24.259%的股权。2005年5月交易基本完成时,“无锡尚德”的国有股东获得了约13.3倍的回报率。同时,海外投资机构则出资8000万美元、以6倍市盈率溢价入股“尚德BVI”并为规避风险设计了一份“对赌”协议。由于施正荣属澳大利亚籍,“无锡尚德”“重组”后变身为完全的外资企业。2005年12月4日:全资持有“无锡尚德”的“尚德控股”在纽交所上市,按公司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持股达46.8%的施正荣身家超过14.35亿美元,外资机构的投资则增值近10倍。[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商》2015,(27):184-185
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上市,是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相融合的一次探索,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指明了道路。本文通过对绿地集团成功借壳金丰投资上市这一案例的分析,对未来国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商》2015,(37)
<正>"借壳上市"是指未上市的公司即借壳方以现金或其优质资产购买上市公司即被借壳方的股权,由此获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进而上市公司再通过回购的方式购买未上市公司的资产,二者间进行资产置换,未上市公司通过此方式间接上市,通常资产置换是同步进行的。"借壳"上市是我国当前市场广泛存在的一个特定情况。一、资产置换双方简介(一)借壳方:西王集团。2011年2月22日,西王集团旗下西王食品  相似文献   

9.
李学 《糖烟酒周刊》2005,(4):B014-B017
统一公司老坛酸菜牛肉面在2003年12月上市后在西南地区的月均销量一直稳定在十五万箱水平.是继泡椒牛肉之后统一公司的又一支撑产品。然而,作为方便面行业绝对老大地位的康师傅,凭借其在通路深耕土取得的绝对优势成功上演了一场的“后发先制”的精彩好戏。2004年9月,重庆顶益公司在竞争对手推出老坛酸菜牛肉面并获得成功九个月后,再次推出康师傅酸菜牛肉面。以下是在四川某典型二级城市成功上市的案例,细致的市场规划与操作或许能让我们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0.
《华商》2013,(3):13-13
自从2月22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总经理谢庚表示“新三板符合条件的 挂牌企业可以通过介绍上市的方式登陆沪深股票市场”以来,“介绍上市”就受到业内的极大关注。因为此举将大大增加新三板市场的吸引力,也为那些在IPO财务大检查中终止审核的企业指明了一条新的上市之路。  相似文献   

11.
路宁 《商界领袖》2001,(9):34-35
最近,在金融业,港澳中银集团重组备受市场关注。中银集团借壳宝生银行上市,凭借其雄厚的实力打造一艘金融航母,这一案例作为香港最大的一次银行合并活动,法律上并无先例,成为国有银行海外上市的率先突破。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邦多次称赞并指出,国有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中国银行香港上市模式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冯飞 《商界领袖》2004,(4):108-109
近期,TCL集团和武钢股份掀起“整体上市”风潮,中国资本市场似乎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实际上,整体上市虽成为一个热点,但还有待探究。为此,本期选发了《迎接“整体上市”大潮》和《剥离上市国企的六种命运》两篇文章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王吉舟  王凡 《新财富》2005,(1):76-85
传奇般创富的内地民营企业家,是香港中环写字楼里永远的话题。2004年,随着“蒙牛乳业”(2319.HK)的上市,牛根生和他的“蒙牛”成了新的代表。陪伴他们登陆香港的,是资本大鳄摩根士丹利。熙熙攘攘参与配售的机构与市民,与其说是直奔“蒙牛”而来,不如说是真奔给大家讲述“蒙牛”故事的摩根士丹利而来。也许你可以把这说成是资本与产业强强联合的双赢案例,但是,资本的本性只为逐利,通过解析摩根士丹利以精湛的财技为“蒙牛”设计的投资迷宫,我们可以发现,其固然令公司原有股东可以实现上市退出;也为牛根生套上了一副枷锁,如果“蒙牛”效益不能保持高速增长,牛根生将有可能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枚;同时,对“蒙牛”现金投资仅4.78亿港元的外资系则赚得盆满钵满,2004年12月,仅通过减持1.68亿股股份,外资股东已套现10亿港元。如果“蒙牛”2006年税后利润达到5.5亿元,外资系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价值届时还将更高。这里,让我们从纯粹的资本财技角度,解析“蒙牛乳业”高市盈率的秘密,发掘秘密背后隐藏的摩根士丹利的逐利欲望,从而见证“蒙牛”在中国的资本荒漠中四处碰壁,以及与跨国资本博弈的过程中孤注一掷的艰辛财富故事。  相似文献   

14.
民营企业要想成功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及融资,正确的方法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加减乘除”法则对一般人来说虽然并不陌生,但明白当中玄机而又懂得运用在企业境外上市及融资的民营企业家却是凤毛麟角,笔者过往十多年吸收了无数的实战经验,领悟出一个简单易明的基本法则,针对如何能够成功在境外上市及融资这课题上,尝试设计一个形象化的方程式令民营企业家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许磊 《商业研究》2000,(1):152-153
由于国家对新股发行采取“额度管理、限极家数”政策,一些优势企业一时无法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或享受上市公司优惠政策,于是“买壳上市”或“借壳上市”就成为一种重要的选择。新上市公司通过“买壳”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份,从而绝对地或相对地控制一家已上市的股份公司。买壳上市能够从总体上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改善上市公司的形象,印证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市场优胜劣汰机制,促进本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苏振 《中国品牌》2010,(2):112-116
去年谋求上市的国内众车企无一“圆梦”,但今年有望取得实质性突破。日前,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广汽集团已启动整体上市计划,拟借壳骏威汽车而登陆香港市场,无独有偶,一汽集团的整体上市也是箭在弦上;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辽宁出版传媒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8年11月3日,安徽出版集团全称变更为“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同时,从2008年11月5日起由现在的“科大创新”变更为“时代出版”,就此,安徽出版集团成为我国新闻出版主业借壳整体上市的“第一家”,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江西新华发行集团、四川出版集团、广东出版集团等单位的上市申请业已放在了有关部门的案头。在中国出版业发展的道路上,上市之潮风起云涌,诸多新闻出版集团都启动了上市步伐。  相似文献   

18.
文芳 《新财富》2012,(10):72-81
橡树资本在纽交所上市,再度揭开了受压资产策略基金的神秘面纱。其上市文件中的描述可为外界解读受压资产策略的本质——“疲弱的经济环境给我们带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和最好的投资表现。比如,我们的高收益债券策略在经济低谷时违约率最高,投资表现也最佳:受压债券策略和控制权投资策略从历史数据来看,也是在经济下滑时投资机会最多”。  相似文献   

19.
张晓燕 《中国报业》2011,(11):25-29
2011年9月2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于浙报传媒人来说,却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这一天,浙报传媒借壳上海白猫,成功上市,并迎来开门红。开盘价11.99元,然后一路上扬,全天上涨68.27%,成为当天市场“万绿丛中一点红”。上市之后,参与浙报传媒上市全过程的四大中介机构分别发表专题评论,认为浙报传媒的上市是“A股资本市场罕见的快速规范上市”,“效率之高超乎想象”,“不仅仅是企业上市,更是一种团队文化”。  相似文献   

20.
易鹏 《华商》2010,(3):12-13
2008年11月7目,有“山寨机王”之称的中天通讯董事长黄朝晖及其家族高管突然集体“失踪”,留下的供应商欠款及其他债务总共超过2000万元。他们的失踪,让中天通讯这个通讯行业曾经的明星轰然倒塌。就在2007年3月31日,中天通讯还通过买壳、返程收购的方式在伦敦证交所AIM市场上市,并成功完成首期融资约6000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