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2 毫秒
1.
田红 《辽宁经济》2014,(2):10-11
随着近几年雾霾问题不断爆发,PM2.5也被列入了污染控制指标中,在重工业比重相对较大的辽宁,只有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才能从根本上减少PM2.5的排放,降低雾霾天气出现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PM2.5污染已成为我国突出的大气环境问题,开展PM2.5科普以减少PM2.5污染带来的危害已成为科普工作的新热点。通过对合肥市公民PM2.5科学素养的问卷调查,了解到该地区市民对于PM2.5的科普存在着参与度较低、科学意识及能力薄弱等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及相关环保组织在进行环境科普时从主体、形式、内容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数字·科技     
2020年日前,国家环保部制定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区域层面大气污染监测、评估、监督体系,细颗粒物PM2.5排放总量将显著下降。防治灰霾污染应以降低环境空气中的PM2.5浓度为目标,实行煤炭总  相似文献   

4.
《宁波通讯》2013,(7):60-61
"PM2.5"——这个原本鲜为人知的专业术语,因为公众对于空气质量的关注,从去年10月份以来迅速成为社会热词,也受到各级政府直至最高决策层的高度关注。对于宁波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沿海重化工能源基地而言,PM2.5污染已经成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短板"要素,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因素。通过对PM2.5污染源的解析,市环保局  相似文献   

5.
基于博弈论的方法论,就空气中PM2.5污染治理问题,建立工业型企业与政府监管机构的不完全信息的博弈模型。对比分析初始博弈模型和拓展模型,得出PM2.5污染控制的相关举措,以使企业能够自主地对PM2.5主要污染物来源进行控制和治理,促使社会总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PM2.5监测、防治及对河北省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受到了国内外的持续广泛关注,中国各级政府也启动了相应的监测与治理计划。在2013年初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中,河北省石家庄等城市连续多日重度污染,对京津冀区域的居民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从着重分析了PM2.5的特点、危害,国内及京津冀区域PM2.5的现状与监测防治等情况,并基于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视角,提出了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全国"两会",一些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发言主题尖锐,他们的提案、议案和建议关注的是民众生存的权利、生活的权利和活着以及死去的尊严等问题。"建议国务院成立治霾小组"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何维代表农工党中央发言时主张,加快PM2.5监测实施进程,力争明年全国所有城市完成PM2.5的监测及数据发布,并要研究PM2.5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科学评估灰霾污染对公众健康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PM2.5问题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多要素相互关联,其形成机制、发酵过程、作用结果和防护治理牵连广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基于系系统思想、系统方法和京津冀地区近年来大气污染状况的文献研究,对京津冀PM2.5的来源、自然地理与气象环境以及社会经济作用的机理及其导致的社会问题开展系统分析,从京津冀PM2.5来源、发酵过程和综合影响三方面绘制了京津冀PM2.5问题的环境-经济-社会系统图。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交通、工业和电力的污染物排放是京津冀PM2.5的主要来源。第二,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发酵过程加剧了京津冀PM2.5问题的复杂性。第三,京津冀PM2.5问题牵涉众多利益相关者,对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公众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基于系统分析的内涵,文章从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效率与公平三个方面对京津冀PM2.5的治理进行系统分析,从源头控制、完善激励机制以及平衡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提出系统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酷科技     
《中国经济信息》2015,(1):14-15
01环境检测器
  TZOA是全球首款便携式环境监测器,使用最新传感器技术,可以监测空气质量(包括PM2.5和PM10)、紫外线、光线、湿度和温度。有了TZOA,用户可以监控所有的有毒气体污染值。针对污染情况还会给出实时解决方案,告诉用户选择怎样的行动路线。TZOA内部还有一个特别定制的光学空气质量传感器,它是目前最先进的检测PM2.5和PM10的设备。除了户外,室内的空气也在TZOA的监控范围之内,用户能第一时间知道室内空气是否糟糕,并根据建议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颗粒物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中PM2.5粒径小、比表面积大且治理困难,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焦点。本文通过分析气象条件、区域传输及PM2.5污染来源,基本摸清了遂宁PM2.5主要输入来源和潜在污染区域,这对于改善遂宁环境空气质量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辽宁省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可吸入颗粒物给人体产生的危害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辽宁省空气污染现状着手,重点分析了PM2.5对辽宁经济产生的影响,从环境监视系统、限制燃料含硫量、工厂排污的监管和对机动车污染的控制力度等方便提出预防PM2.5的措施,为辽宁省相关经济和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空气中污染物较多,导致雾霾等恶劣污染现象的产生。应用min-max标准化方法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归一化处理,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研究了雾霾的主要成分PM2.5与当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的二元相关性,找到了与PM2.5相关性最高的大气污染物,对雾霾有针对性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全国各大城市的境空气质量指标PM2.5严重超标,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列为国策,重中之重是环境保护,汽车尾气污染的控制是环境保护的重头戏,直接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汽车尾气超标排放成城市污染罪魁祸首.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空气污染所致的肺癌已成为市民的第一杀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却逐渐凸显,其中大气环境问题尤为显著。许多城市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冬季时常出现雾霾,空气质量降低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本文首先阐述了环境空气污染和监测现状,然后介绍了大气监测控制的主要方法,以辽宁某市的环境监测项目为例,对其PM2.5和PM10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重雾霾污染的溢出效应研究——来自京津冀地区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选取2013年12月到2014年11月的PM2.5日数据,估计了京津冀地区七个城市PM2.5的GARCH模型,采用时变VaR来刻画重雾霾污染事件,基于风险Granger因果检验法考察了80%和90%置信水平下北京与周边城市间的重雾霾的污染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七个城市的PM2.5指数均表现出为可持续性和波动聚类效应;(2)北京和周边城市之间存在重雾霾的污染溢出效应,在置信水平为80%时,北京重雾霾污染有助于预测其他周边城市的重污染,反之则不然。在置信水平为90%时,北京对其他城市的预测能力降低,而周边城市对北京的预测能力增强。论文的政策建议是单个城市的治理并不能解决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污染问题,必须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引入清洁能源、区域综合治理等手段来从根本上治理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污染。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唐山区域环境质量,以2018年2—4月的空气成分数据为数据源,借助Python对其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包括散点图、热力图,以及污染成分相关性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区域环境质量分析的问题,交互式散点图相对于热力图表现得更加精确实用;季节性变化和地理位置的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非常大,PM2.5与空气湿度的变化趋势呈现负相关,可以通过控制湿度来改善空气质量;部分工厂地区PM2.5浓度达到130以上,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唐山地区各大工厂污染气体的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需要对这些区域进行重点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一周新闻     
《中国经济周刊》2014,(2):10-11
正2014.01.02—2014.01.08热点1.31省份立治霾"军令状"1月7日,环保部通报,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为各地PM2.5或PM10年均浓度设定下降目标,国务院将每年对此进行考核。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10省份及重庆市,将重点考核PM2.5(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情况。其中,京津冀PM2.5年均浓度下降目标为25%;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7年江西省的PM2.5监测数据,本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法和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PM2.5的时间序列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吉安和宜春污染最严重,均超过50μg/m~3。江西省各季节PM2.5浓度由低到高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总体来看,江西省PM2.5浓度在全年尺度上与SO_2、NO_2、CO和O_3都呈显著正相关,与SO_2、NO_2和CO的相关性较强,与O_3的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9.
如今,PM2.5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关注点,如何准确地测量PM2.5中有害物质是治理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硝酸氢氟酸高温高压消解法和ICP-MS技术,测定PM2.5中As、Cd、Co、Cr、Cu、Ni、Pb、Zn等8种重金属,在实现大批量检测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精度,能够帮助人们准确分析有害重金属物质,为更加合理、科学、快速地治理空气中的重金属污染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榆次区降水过程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效果,基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榆次区的大气颗粒物(PM2.5、PM10)浓度和气象观测数据,利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别从降水总量、降水持续时间、降水前颗粒物浓度和小时最大降水量4个指标研究降水过程对PM2.5、PM10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降水总量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对PM2.5、PM10的清除效果,随着降水总量增加,PM2.5、PM10的平均清除率提高,正清除比例增加;连续降水可增强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效果,当连续降水达到12 h可有效降低PM2.5、PM10的浓度;降水对颗粒物的清除效果和颗粒物初始浓度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当降水过程开始3 h前颗粒物浓度较高时,降水对PM2.5、PM10有较好的清除效果,但PM2.5初始浓度≤35 μg/m3,PM10初始浓度≤50 μg/m3时,易出现负清除作用;小时最大降水量>1.5 mm,降水过程对大气颗粒物有比较明显的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