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杨筱甫 《魅力中国》2013,(5):127-127
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重要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认为加强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个方面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赵英 《魅力中国》2013,(14):179-179
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要对“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理念有很好的理解,其次通过创设情景;引导想象;释义悟情;巧加提示;句式练习等实践活动落实这一新概念,让学生能真正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  相似文献   

3.
邓东华 《魅力中国》2011,(10):130-130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法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文章主要探讨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柳斌同志曾指出:"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对词法、语法、章法的讲解讲出来,也不能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分析出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语文课."语文教学应该摒弃繁琐分析,注重感悟.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主题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清晰、深刻、敏捷的语感品质.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训练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的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反复诵读,读中感悟;创设情境,再现形象;联系生活,领会情趣;适当渲染,营造氛围;勤于练笔,写中感悟,都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明昌 《魅力中国》2009,(29):34-34
语文教学法中的朗读,即是用清晰响亮的普通话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活动,它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因素。著名语文教学家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驾驭文字。《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朗读就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失去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8.
刘霖沣 《魅力中国》2014,(8):146-146
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故语感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就语感的含义、语感培养的意义以及语感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三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赵淑玲 《发展》2010,(1):140-140
在多年来的语文执教中,笔者始终坚持把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作为贯穿语文教学全过程的主任务,坚持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听说读写训练上,大练学生的汉语言功。尤其在朗读的训练中狠抓词汇积累,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名称与趣味故事密切联系的活动,使学生读中得趣,读中得乐,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汉语言语感。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是其能力发展中的重要部分,言语能力包括了听、说、读、写四方面,要求学生能用词准确,合乎规范,把概念、观点表达得清晰、得体.在长期的语文习作教学中,更多侧重于在记叙文文体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实用文写作教学上有效启发学生言语能力培养,提高表达品质.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朗读在中学语文课堂上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语文课堂俨然已成"哑巴课堂"。至于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进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少教师更是不置可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抓好朗读环节,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写作水平。本文主要从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如何抓好朗读教学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对学生跟踪反馈,以及对语文教学理论的反思,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培养学生语感能力进行一些粗浅的探究,认为培养语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去熏陶、感染、激发学生,让学生逐步领略语言文字的真正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祖国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相似文献   

13.
江秀华 《发展》2008,(12):83-83
近年来,我院语文教学在实践中逐渐摸索着适合高职学校的教学方法,力求克服过去语文教学中教材老化、教法死板、评价机制指导性、针对性不强、不能为学生就业提供直接帮助等问题。反思过去的语文教学,我认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语感能力。为此,在语文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高职语文教学的实践,采用模块化教学,  相似文献   

14.
十几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中学生的语文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体现在基础知识薄弱,动手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面对这种现状,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侧重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尤其要重视语感训练,促进语文能力渗透,且要占领有限的语文阵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语文教师必须认真负责,认真完成.  相似文献   

15.
王渤 《黑河学刊》2010,(6):129-131
语感能力是一个人言语能力的核心,是普通话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命题。要深入研究甘肃方言区师范类大专生普通话语感的现状及其成因,在改进落后地区经济状况、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注重学生兴趣、创造语言环境等方面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6.
杨爱华 《魅力中国》2013,(32):155-156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语感培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进行语感教学时。应通过诵读吟咏、品味揣摩、实践训练、体验感受四个环节实现语感的积累、内化、形成与深化。  相似文献   

17.
张玉萍 《魅力中国》2010,(1X):166-166
语感能力就是人们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应把它放在重要地位,它对学生学好语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在整体阅读中积累文言文知识,为自主学习打好基础;积极创设文言语境,培养文言语感;综合学习文言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遵循学习基本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反对传统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熊立敏 《魅力中国》2013,(13):148-148
语文学科是以语言教育和言语训练为主,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为主要任务的基础工具学科。生活处处离不开语文。小学语文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生涯的基础,尽管在幼儿园学习过语文,那也只是属于最低级最简单的语文,汉语也是我们的母语。因此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就会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能提高学生们对语文这门学科的热爱。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学中如何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呢?教学这件事必须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