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凌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不仅会影响渤海的水环境,也会影响辽西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排污系数法对2005~2011年间辽宁省内大凌河流域农业面源总氮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进行岭回归拟合,探讨了影响农业面源总氮来源的经济因素。结果表明,畜禽养殖业是大凌河流域农业面源总氮的主要来源,污染贡献率保持在64%以上;大凌河流域农村人口规模的扩大、富裕程度的提高以及农业经济中畜禽业比重的提升均会使得流域农业面源总氮排放量增加,而种植结构中粮食作物比重的提高会使总氮排放量降低;经济因素影响程度排序为:农业经济结构>富裕程度>种植业结构>农村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2.
畜禽养殖业的环境影响及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业污染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本文估算了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量,阐述了畜禽养殖的环境影响,分析了畜禽污染内在的经济原因,并提出了防治畜禽污染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包括发展循环畜牧业、建设现代化的畜禽业物流体系、采纳各种环境经济手段、界定农村公共资源产权、实施优质畜禽产品品牌化战略、鼓励发展环保产业。  相似文献   

3.
畜禽养殖业的环境影响及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业污染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本文估算了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量,阐述了畜禽养殖的环境影响,分析了畜禽污染内在的经济原因,并提出了防治畜禽污染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包括发展循环畜牧业、建设现代化的畜禽业物流体系、采纳各种环境经济手段、界定农村公共资源产权、实施优质畜禽产品品牌化战略、鼓励发展环保产业.  相似文献   

4.
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微观政策着手,把经济产出最大化、经济结构最优化作为目标,把污染物排放量作为主要约束条件,构建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并以洱海流域为例,求出既能有效从源头控污,又能使农业经济稳步增长的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控污减排方案。最后,提出整个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选取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地膜施用强度以及畜禽粪便排泄密度作为黑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的评测指标,对人均农业总产值与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进行关系验证。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黑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中,化肥、农药、地膜和畜禽粪便均与人均农业总产值之间存在EKC关系,且形状上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农药施用强度与人均农业总产值呈倒"U"型;化肥施用强度和畜禽粪便排泄密度与人均农业总产值呈"N"型;地膜施用强度与人均农业总产值呈倒"N"型,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黑龙江省面源污染治理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与面源污染的脱钩分析与调控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黑龙江垦区在获得粮食生产"十二"连增的同时,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农业生产与面源污染的脱钩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与施用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之间多次出现扩张性耦合关系,粮食增产对化肥的依赖仍很大;粮食生产与源于农药的面源污染之间关系复杂,弱脱钩类型居多,也存在强脱钩与强耦合类型;畜牧业生产与其面源污染之间以弱脱钩类型居多。以宝泉岭分局为例、应用SD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到2020年,牲畜养殖造成的面源污染下降幅度最大,其次为化肥施用造成的面源污染,农药施用造成的面源污染下降空间最小。  相似文献   

7.
发展节约清洁型农业是解决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为了遴选这类型的农业,选取了滇池流域涵盖种植业、养殖业、蔬菜加工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内的粮食种植、蔬菜种植、水果种植、生猪养殖等16类农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生态足迹法和污染物输出系数模型法等方法计算四类农业的经济效益、万元产值水资源占有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粮食种植相比其他类型农业经济产值是亏损的,说明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投入是影响农产品收益的主要原因;生育期的长短是影响不同类型农业单位面积水资源占有量最大的因素,在本研究中水果种植的水资源占有量比蔬菜种植的水资源占有量要多;种植业中化肥施用量是影响农业生产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原因,万元产值养殖业的污染物排放量较种植业要大得多。16种不同农业类型综合经济效益的排名为苗圃蔬菜加工桃树大棚花卉科技示范园生猪蛋鸡葡萄西葫芦休闲农家乐青花大棚蔬菜烤烟梨树玉米奶牛。  相似文献   

8.
将农业碳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评价体系,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2000—2017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农业生态效率,利用ArcGIS技术和莫兰指数展现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冗余率剖析效率损失原因,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研究发现:(1)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整体较高但地区差异明显,济南、烟台处于效率有效状态,其余各市处于非有效状态。从历年趋势看,农业生态效率均值在研究期内呈现缓慢下降态势,2013—2017年稳定在中等效率水平。(2)从空间特征来看,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正的空间相关性,总体上“低—低”集聚型和“低—高”集聚型地区偏多,中部和东部沿海地区为两个高效率集团。(3)从生态效率损失原因来看,农药投入、劳动力投入和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是主要原因。此外,不同地区效率损失的具体原因也存在差异。因此,要想获得生态效率的提升,有必要从生产要素投入和污染物排放两方面进行管控和改善,探索建立跨区域的农业生态化发展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处在快速发展中的新型中小城市其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排放量的变化和趋势有其共性,文章以池州市为个案,对池州市2000-2013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COD的排放量和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池州市2000-2013年城市污水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上升趋势明显,城镇生活污水及COD的污染控制力度较小,工业废水及COD的控制与削减成效显著;新型中小城市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急需从工业源为主的控制,快速转变为以城市生活源为主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计算北京市4个典型区域的容积率、污染物现状排放强度和允许排放强度限值,分析北京市典型区域开发强度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NO_x、VOCs和一次PM_(2.5)的现状排放强度分别为74~147 t/km~2·a、73~139t/km~2·a和15~31 t/km~2·a,且各选区的容积率与现状排放强度之间线性拟合程度较好,容积率均与污染物排放强度成正比。基于PM_(2.5)达标的情况下,A、B选区的NO_x、VOCs和一次PM_(2.5)的允许排放强度限值分别为23 t/km~2·a、46.87 t/km~2·a和8.11 t/km~2·a,C、D选区则分别为12.71 t/km~2·a、25.89 t/km~2·a和4.48 t/km~2·a。4个典型区域的现状污染排放强度是允许排放强度限值的2.7~7.1倍。因此,对于现有的居住和商业区,建议通过探索污染治理新技术和新政策来降低污染物排放;而对于正在开发建设的郊区新城,建议从宏观层面控制容积率、人口规模等指标,从而降低由此带来的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11.
以饮用水源地周边村庄营养盐入库量消减为目标,以营养盐平衡管理为核心,提出了新型农村清洁生产技术模式——农村废物综合管理计划(CVMP)。CVMP将农村地表径流污染减排、畜禽粪便处理、清洁能源生产、高品质农业生产等进行了综合考虑,集成了以农田营养盐衡算技术、畜禽养殖量核算技术、厌氧制沼技术、静态通风垛堆肥技术为核心的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体系,通过对村域内营养盐进行"控源节流"和"优化配置",达到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消减饮用水源地周边农业面源营养盐入河(库)率的目的。研究表明,CVMP清洁生产技术模式可有效降低村域内营养盐的流失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庄周边饮用水源富营养化趋势,同时也为农民节约了部分生产成本,取得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洪湖水体样本的测定结果分析了洪湖的水质状况、营养状态,总结出了湖泊水环境的现状,并依据现有资料数据设定计算参数,用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狄龙模型)计算出洪湖主要污染物COD、TN、TP的最大水环境容量、洪湖水环境可承载能力范围内的生产与生活排污量,最后对洪湖水环境的保护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达到人水和谐。  相似文献   

13.
雾霾天气对我国的入境旅游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运用2004—2012年入境旅游本底趋势线,对比分析2013年雾霾天气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结果显示:1除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个省市区外,雾霾天气对各省市区入境游客量的影响显著,其中山西的游客损失率最大,损失率为74.78%;浙江的游客损失量最大,损失量为5.88×10~6人次;22013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区入境游客损失轻重程度(损失率)的空间分布与雾霾污染程度的空间分布大体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农业支持政策通过影响农业产出的期望收益,改变农户的农业生产决策行为,继而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尝试构建一个以"三种效应"为核心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农业支持政策对化肥使用量,进而对农业环境变化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农业四项补贴政策主要通过提高种植业的总播种规模(0.086),发挥农业规模效应显著加重了农业面源污染(0.473);(2)价格支持政策主要通过提高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0.002),发挥农业结构效应显著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0.505);(3)虽然价格支持和四项补贴政策都对农业技术进步效率的改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尚不显著;同时,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变化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乡镇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乡镇工业环境污染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1)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势较快,在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中的比例迅速提高,并日益成为环境污染的主导因素。(2)污染源点多面广,由过去的点状分布发展为城乡复合型的面状分布。(3)污染类型复杂,几乎覆盖所有的乡镇工业领域。(4)污染治理水平低,粗放型经营方式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5)环境管理处于失控和半失控状态。  相似文献   

16.
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系统科学中表征系统要素重要性程度的信息熵理论引入到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分配领域,综合考虑研究对象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总量减排因素情况下,遴选出人均GDP、人均排放强度、重点行业增加值比重、工业废水COD处理率、生活废水COD削减率和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六项分配依据指标,构建一个定量化的基于公平性的流域间水污染物总量的公平分配模型,并以松花江流域"十二五"总量分配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松花江流域的各地区之间COD削减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大庆市COD削减率最高(22.55%),辽源市削减率最低(6.34%),10个地区的COD削减率高于目标削减率(12.43%),COD削减量最大的前五个地区是哈尔滨市、长春市、吉林市、齐齐哈尔市与白城市,其与分配基准年排放量大小并未呈一一对应关系。模型模拟表明,应用信息熵理论来衡量流域间水污染物总量的公平分配具有一定可靠性,其排除了人为因素对水污染物总量分配的影响,使分配结果更具公平性,易为各污染源区域所接受,可在一定程度上位重点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削减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小流域尺度上,基于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理论,利用Strahlcr—Horton定律和ArcGIS技术提取出韩仓河流域的水系分布和49个集水区,综合考虑洼地、水系节点及实际土地利用情况等因素确定湿地位置和数量37个,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和75%的径流总量控制率标准,分别得到湿地总径流控制容积9.184 2×10~5m~3和湿地防洪调蓄容积4.282 2×10~6 m~3。在小流域空间上实现了雨洪水资源的生态技术调蓄。  相似文献   

18.
云南:湿地治污大显身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具有高效的降解、转化污染物的能力,其建造、运行费用低廉,可成为我国中小城镇建设污水处理厂的首选;它对于农田径流和乡村生活污水面源污染控制方面更具有明显的优势。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经营较为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充分利用湿地的净化作用来进行污水的治理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面源污染逐步加剧的现实背景下,有效的环境规制能够抑制农业面源污染继续扩大。文章由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的现实情况展开,结合外部性和利益相关者博弈等理论,分析了政府、畜禽养殖者两者的污染防治行为,从博弈过程中梳理了畜牧业污染防治政策中污染主体(畜禽养殖者)、政策主体、社会公众、研究机构各自的角色和相互关系,从而总结出政策在立法、实施主体、实施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日本家畜排泄物法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污染防治机制、做好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等符合中国国情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对粮食经济生态压力的内在机理,文章基于"压力—状态"模型进行粮食经济生态压力测度,选取了单位耕地面积农药施用量、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等8个变量,通过评价值转化、综合评价值计量、协调度测算等方法剖析研究区域的粮食经济生态压力水平。结果显示:江汉平原位为流域粮食经济生态综合压力之首,江汉平原的天门和仙桃的粮食经济生态压力亦在其他区域之上,流域内多地呈现出综合评价得分与协调度评价值呈负相关的态势,表明地区隐藏的生态危机广泛存在。研究结论:(1)经济发展与生态农业发展的不同步导致粮食经济生态压力高企。(2)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源在于农业生产思想对农户行为的驱使。(3)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行为同样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