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5月1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营改增"。从长远角度考虑,"营改增"有利于减少重复征税,有利于连接第二三产业的抵扣链条,同时还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税收环境。从当前实际情况来讲,全面实施"营改增",总的来说税负是降低的,然而依旧存在部分企业税负有所增加的情况。增值税为价外税,增值税在计算增值额、抵扣以及增值税优惠政策方面也相对比较复杂,需要企业根据自身业务以及经营状况来分析"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利好以及存在的税务风险并做好相应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2.
"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的必然趋势,"营改增"的目的是消除重复征税、降低企业税负、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但建筑业可能会因增值税制度设计和企业自身特殊性的影响,在"营改增"试点初期,增值税税负可能会增加。  相似文献   

3.
<正>2012年1月国家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的现代服务业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完善增值税的抵扣链条,避免重复征税影响巨大。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家"营改增"政策提出的背景和"营改增"的主要内容,接着分析了"营改增"对企业和政府两方面的影响,以长葛市交通运输行业为例,实证分析了"营改增"对其及关联行业税负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财税〔2011〕110号)拟将建筑业营业税改征为增值税,税率拟定为11%。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建筑业或将于2015年7月纳入"营改增"试点。建筑业"营改增"影响涉及建筑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对建筑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建筑施工企业该如何适应"营改增",笔者结合所在工作单位北京燕化天钲建筑公司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正在施工的广华小区工程从建筑业的收入、成本及税负等几个角度做"营改增"实施后的相关数据测算和对比,指出"营改增"对建筑业影响的主要方面是收入确认、材料费、劳务分包费、专业分包费、机械费等主要方面。针对这些影响,笔者又并提出了企业应在"营改增"政策正式出台前,成立专门部门对"营改增"相关工作进行组织策划;对合格供应商和分包商进行梳理;对合同订立做出关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的新的或补充规定;大胆建议建筑企业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应优化产业结构等一些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营改增"的收尾之年,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常重大的。本文对施工企业"营改增"之后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浅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目前增值税已在国际上众多国家普遍实行,纠其原因,是由于其可以有效消除商品和劳务在流转过程中的重复征税;税收最终由商品、劳务和服务的最终消费者承担;实行价外税、比例税率、税款抵扣等特点。"营改增"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简称。它作为国家"十二五"时期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此项改革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试点,  相似文献   

6.
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从而导致增值税抵扣链条在售房环节断裂。随着“营改增“试点范围的逐渐铺开,虽然全面推动“营改增”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建筑业营改增过程中出现的主要观点、影响增值税税负的主要因素以及建筑业现状分析,提出了建筑业营改增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全面落实,我国税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营改增"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解决了我国部分行业重复征税问题,进一步打通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链条,形成了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对分工社会化、专业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从"营改增"改革的背景入手,系统梳理了"营改增"对企业财务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财务对策。  相似文献   

9.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增值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国际经验,立足我国实际,完善增值税制度:一要逐步扩大“营改增”范围,解决好邮电通信、房地产和金融等行业“营改增”的难点。二要合理增加“营改增”试点企业进项税款的抵扣范围,并完善购进免税农产品进项税款抵扣和“留抵税”政策。三要在条件具备时,适当简并增值税税率,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同时调整税率,规范免税政策。  相似文献   

10.
王建成 《全国商情》2013,(13):67-6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几年来,国家不断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范围,建筑施工企业势必也将被纳入"营改增"的范围内。本文基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政策背景,对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之后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