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中国建立科创板引入差异化表决权结构,如何对其进行监管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成为焦点。文章通过分析差异化表决权结构的优劣点,借鉴美国、欧洲、中国香港等地对该制度的适用现状,对我国的差异化表决权结构进行概括性评析,最终得出我国应通过建立公司内部监督机构、引入定期日落条款及完善我国司法制度的方法,保护证券市场上中小投资者,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差异化表决权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司会计信息我国上市披露中的问题较为突出,证券市场中的信息交换严重不对称,造成了证券市场产品价格出现扭曲,许多中小投资者权益受到侵犯,证券市场不良发展和社会资源配置无效。本文从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社会审计的独立性、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三个角度深入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针对这三个方面中存在的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弊端,提出了加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恶意再融资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和不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这将扭曲证券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影响上市公司的主业和长远发展,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为此,必须优化股权结构、完善证券市场的组织结构和融资指标体系、加大监管力度以及重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  相似文献   

4.
自从詹森等讨论公司代理问题以来,公司治理结构就成为长盛不衰的世界性课题,而投资者权益保护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由于股权分置和所有者缺位,国内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现象更加严重,因此投资者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更加突出。本文首先构造了基于微观机制的非对称信息下投资者保护与证券市场发展的最优激励模型,探讨了投资者保护促进证券市场发展,以及金融体系演变的内在机理。然后,对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受证监会和交易所谴责或处罚的上市公司的总体样本,以及对大股东资金占用、违规担保、财务造假和关联交易这四类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行为的分类统计,得出相应结论。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我国证券市场繁荣发展的基石。证券市场上的中小投资者处于劣势地位,加之我国的证券市场尚不规范且企业筹资理念的错位,致使中小投资者权益经常遭受侵犯。本文从中小投资者应享有的监督权、知情权、受教育权和资产受益权等角度探讨对他们的权益保护问题,并提出了若干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大量参与孕育了证券市场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诞生.上市公司是否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以及如何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受其所处制度环境的影响,这构成了分析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理论基础.面对日益高涨的市场信任危机,引进投资者关系管理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一项重要的现实抉择,但我国证券市场中的诸多制度缺陷对其发展构成了障碍.因此,要走出我国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发展的"路径依赖",就必须借助外部力量(如政府等)进行多方面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对1999年《证券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证券市场纵向发展过程中,投资者保护水平的变化与证券市场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认为,我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保护水平与证券市场效率正相关:投资者保护水平提升时,证券市场效率随之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下降时,证券市场效率随之降低。同时,我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保护水平并非是一个随时间推移逐步提升的过程,其在总体提升趋势中,存在着反复性、波动性。  相似文献   

8.
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投资者结构,从投资偏好和投资行为定义三种类型的投资者:稳健型、冲动型、偏好型投资者。以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基于混合行为蚁群算法,研究不同类型投资者因认知性偏差如何作用于资产证券市场及其股价表现。同时在JAVA平台实现模拟演化,具体量化了"投资行为"在市场上的表现。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对资本证券市场有着复杂的影响。但是,本研究中,不同投资行为的潜在内因有待考察。  相似文献   

9.
证券市场教育体系是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国证券市场教育体系一直存在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教育主体未对教育内容进行合理分工;教育对象单一,仅限于个人投资者;教育内容过少,基本上只限于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知识和投资风险,较少涉及其他市场参与者的责任、法制和道德;没有建立教育保障体系,教育效果甚微。这种存在严重缺陷的证券市场教育体系与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相适应,需要构建包括教育主体体系、对象体系、内容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多维证券市场教育体系基本框架,促进中国证券市场规范有序运行和持续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后市场结构的变动进行博弈分析,建立了QFII与本地机构投资者(DII)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并对QFII、DII、PI(个人投资者)和证券交易所(SE)任意两者之间的博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QFII拥有对股市的分析判断能力、对信息掌握程度及资金实力等方面的优势,QFII将成为证券市场的主导力量,并引导市场投资理念由外生导向的资金驱动型转向内生导向的价值驱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