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高新区》2009,(10):15-15
今年4月2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将在苏州工业园区试点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试点政策推广到国内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在此背景下,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工作网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写在前面2007年4月23日,是苏州工业园区90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值得庆祝的日子。这一天,他们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第一批获得此称号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相似文献   

3.
《中国集体经济》2010,(12):36-36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五部门日前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对21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五部门日前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对21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5.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创业者的成功"——创业中心秉持理念,服务企业要"嘴勤、腿勤",更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2010年,杭州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新接收孵化企业57家,新增就业人员577人;孵化企业技工贸收入总和超过4.7个亿,毕业企业9家;11家在孵企业被浙江省科技厅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10家同时被认定为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11家在孵企业被认定为2010年浙江省科技型企业;3家在孵企业被认定为2010年杭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在孵企业被列为杭州市"雏鹰计划"企业;1家在孵企业被认定为杭州市2010年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相似文献   

6.
论服务企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方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服务企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方式选择是一个讨论得比较少的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服务技术与一般硬技术在国际技术转移方式选择方面的区别,以及软服务和硬服务在国际技术转移方式选择方面的区别;然后,以外国学者的实证研究为基础,讨论了对服务企业国际技术转移方式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因素,即企业规模和市场知识.  相似文献   

7.
<正>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企业基于Internet提供的互联网络技术,利用计算技术、电子通信技术与企业购销网络系统联通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商业活动。其中包括发布旅游企业营销信息、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订购、电子账户与网上支付、服务  相似文献   

8.
由邵东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邵东研究院”),已成为激活邵东工业转型和推动企业发展的新动能。邵东研究院通过智能化设备定制,信息技术应用等工程,将先进技术融入传统制造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引进3D打印、电子信息、自动化设备生产等高科技企业,建成机械零部件智能配套加工中心,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企业需求,引入专业服务机构,对接高校资源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已累计服务企业500家以上,公益培训服务惠及5000人次以上。  相似文献   

9.
胡静  徐健 《中国招标》2023,(8):37-40
<正>数字化平台是一种为供需及相关主体提供连接、交互、匹配与价值创造的媒介组织,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新型资源配置方式。数字化平台一般包括平台技术、平台服务和平台生态。平台技术包括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用于搭建和维护平台的技术基础和架构;平台服务包括各种服务和工具,供企业和用户使用,包括在线购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通过实施"示范特色项目",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增强为企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锻炼师资队伍,增强活力,提升教师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能力。达到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实施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项目是上海国有企业迅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缩短与发达工业国的技术差距,跟上和赶超国际先进技术的有效途径。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发展已产生明显的优化效应、集聚效应、连锁效应,并日益转化为后发性效益,推动了上海工业高速发展。一、技术引进推动了上海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增强了上海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力和市场开拓力。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一大批工业企业实施了技术引进。就技术层次而言,基本分为技术先进型、技术实用型、一般加工型。就引进技术的形式而言,以通过引进外资兴办三资企业为主体。对技术引进的产业选择而言,上海的机电仪表工业大量引进的是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如轿车、电梯、程控交换设备、尖端电子信息设备等。都市型工业则大量引进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加工型的实用技术。以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通过实施“示范特色项目”,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增强为企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锻炼师资队伍,增强活力,提升教师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能力。达到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宁波经济》2014,(6):62-62
由鄞州区科教局牵头的科技管家与技术服务进企业专题研讨会在横溪举行,来自宁波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5位专家与横溪镇11家科技型企业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现场详细介绍了科技管家服务和技术转移服务。据悉,科技管家服务主要包含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咨询、科技项目申报咨询、科技金融服务、生产过程服务、培训服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技术转移服务包含技术开发及难题攻关、企业投资规划及项目引进、技术项目供给、共建研发中心、技术转移服务流程。  相似文献   

14.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周伟:随需应变无处不在 展望中国IT产业的发展,IBM认为必须抓住五个重要发展趋势所带来的机遇:首先是进行商业价值和技术的结合,因为只有技术与业务的结合才能提供最大的商业价值;其次是IT基础设施的大集中:集中、统一、高水平的IT基础设施是应用和服务的基础;第三是开放标准的推行:开放标准是全球趋势,可以使技术应用达到最大的经济规模;第四,外包服务,通过为中国企业提供外包服务,可以帮助其专注于核心业务,同时中国还可以作为世界外包中心,服务全球客户;最后,就是CIO角色的改变,因为当IT成为企业战略核心的一部分的时候,CIO也将成为企业的战略决策者之一,并成为企业转型的主要驱动者.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探索将技术交易的服务终端前移,为企业量身打造技术服务,定制专属的发展规划,帮助企业真正成长为创新主体;同时带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校企合作,争取能在技术交易过程中寻求点的突破带动面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国外油气技术服务市场总体的特点及优秀经验的分析和借鉴,对中国石油油气技术服务企业国际化经营进行SWOT分析,从战略决策、战略选择以及战略实施层面对中国石油技术服务企业国际化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最新全球投入产出表构建更加细化的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分别利用OP和LP方法测算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二者进行匹配,实证分析了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提升所带来的自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制造业生产分割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在效益。结果显示: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提升对于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国内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创新效应大于国外服务要素投入带来的溢出效应;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创新效率提高更明显;降低制造业投入成本、技术创新和溢出是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影响机制,基于中国制造业服务投入结构现状,信息技术服务、研发与商业服务、金融服务业等高技术服务对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溢出和创新效应需要得到进一步释放。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政府相关文件明确提出,“企业性质的应用类科研院所应着重提升共性技术研究和服务的水平,围绕产业创新发展,发挥标准制定、技术检测等专业技术服务优势,促进产学研联盟、融合,打造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和研发服务企业”。上海电缆所是第一个被正式批准实行“新型科研院所试点建设”的转制科研机构。该所所长魏东日前就这方面的问题接受了《上海国资》的专访。  相似文献   

19.
结合服务贸易特征,本文探讨了基础设施影响服务出口品质(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机制,并借鉴Mishra等(2011)所构造的指标进行了经验验证。结果表明,基础设施规模与质量稳健提高了各国的服务出口品质,而且基础设施规模对中国服务出口品质提升具有较好解释力;另外,人力资本、市场潜力也同时对服务出口品质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长期FDI会对东道国服务企业的技术进步产生"挤出效应";丰裕的自然资源虽然为提升服务出口品质提供物质保障,但自然资源诅咒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20.
结合服务贸易特征,本文探讨了基础设施影响服务出口品质(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机制,并借鉴Mishra等(2011)所构造的指标进行了经验验证。结果表明,基础设施规模与质量稳健提高了各国的服务出口品质,而且基础设施规模对中国服务出口品质提升具有较好解释力;另外,人力资本、市场潜力也同时对服务出口品质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长期FDI会对东道国服务企业的技术进步产生"挤出效应";丰裕的自然资源虽然为提升服务出口品质提供物质保障,但自然资源诅咒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