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架空线路杆塔接地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减少线路雷击跳闸率的主要措施.由于线路大部分位于山区,地质条件较差,许多杆塔的接地电阻不合格,接地电阻在100Ω以上,造成线路耐雷水平低,经常发生雷电绕击、反击,使线路跳闸,影响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杆塔接地电阻,使之达到合格范围,对防止雷击跳闸,保证电网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线路雷击故障事故频发,雷击线路时往往导致多条线路同时跳闸,造成的电网停电事件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而且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极大损害了供电企业的社会形象。供电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故障巡视和缺陷消除,极大增加了运行成本。因此只有改进线路接地的敷设工艺,保证线路杆塔接地通道良好,才能迅速将雷电流导入大地,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对输电线路进行防雷性能的评估是电力设计部门的重要任务。由于当前对雷电波在接地网传播过程中的物理过程还不清晰,因此亟需建立雷击输电线路时杆塔及接地网的准确模型,并计算出该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从而为防雷性能的设计和评估提供较为准确的判据。所以建立输电线路杆塔和接地网的宽频等效电路对模拟杆塔在雷电冲击作用下的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提出了一种基于输电线路杆塔和接地体冲击特性的场路耦合建模方法,该方法汲取了黑箱理论建模方法与传统的物理建模方法的优点,避免了其不足。然后将该方法应用于计算多种典型线路杆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击跳闸率,最后选取其中五种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论可用于指导750kV输电线路具体的塔基接地和施工。  相似文献   

4.
杜宇 《中国电业》2015,(3):17-20
输电线路杆塔接地是维护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和保障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当自然接地体满足相关规程时,可以不敷设人工接地体。我国西北少雷地区落雷密度小,雷电强度弱,相应的反击跳闸率低,特别是高电压等级的线路。如果在该地区仍采用现行标准,条件过于苛刻,工程建设不够经济合理。因此,亟需结合西北地区雷电分布及地闪密度、地形地貌,提出适合该地区输电线路杆塔的接地标准,降低工程投资,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文章通过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输电线路杆塔及其接地体模型,对自然接地条件下的反击跳闸率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了少雷地区750k V输电线路杆塔基础自然接地技术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针对处于沿海盐碱地质等地区的输电线路接地电阻易受腐蚀的问题,提出采用一种新型镀铜接地装置作为输电线路接地电阻的新方法,并应用于生产实际中。通过分析新材料在接地系统中应用的各项效益指标,并与之前传统的接地电阻进行对比,可知利用镀铜作为接地电阻材料,能有效地减少由于雷击而接地电阻不满足要求造成输电线路跳闸的故障,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6.
电力系统中输电设备多坐落于高山野外,每年因雷雨季节引发的线路跳闸、通信系统损坏等情况时有发生。电力设备的接地电阻合格率直接影响电网的耐雷水平。介绍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传输的接地电阻在线遥测装置,可以实现对杆塔接地电阻的实时监控,大大减少运维人员的工作量,及时发现损毁和缺陷设备,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电网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无避雷线输电线路的杆塔横担接地,并采用连续伸长接地体将每基杆塔的接地装置连接起来,以为大地表面被雷云感应的与雷云相反的异性电荷随着雷云的移动而流动提供一条低阻通道,可以防止杆塔顶部和杆塔附近的地面突出物的雷电场强发生畸变,即防止线路遭受雷击。这也是避雷线的主要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统计钦州输电网110kV燕江线路雷害故障情况,分析了雷害故障的特征,并运用向量电气几何模型分析其原因,指出海拔高、档距大和接地电阻大的杆塔最容易产生故障,是造成线路跳闸的三个主要原因;提出应采用接地长度最长的接地形式,以有效降低反击跳闸率等一系列的防雷措施,以指导线路的防雷改造.  相似文献   

9.
黄学军  李仲权 《广西电业》2007,(12):126-128
近年来,广西灵山供电有限公司管辖的线路多次发生雷击跳闸故障。通过了解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线路接地网进行开挖检查和测试,提出整改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存在的问题(一)客观存在的问题由于大气雷电活动的随机性和复杂性,目前,人们对输电线路雷害的认识研究还有诸多未知的成分。此外,由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接地形式的研究,说明降阻剂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凭祥电网35kV输电线路约92km,均位于雷暴活动强烈的山区,线路的雷击跳闸率长期居高不下。经分析比较,从中筛选出152基可能容易遭受雷击或运行维护困难的杆塔以及46基曾经遭受过雷击的杆塔,安装35kV线路型头部分裂均压式避雷针综合防雷装置,大幅度降低了线路的雷击跳闸率。经统计,35kV线路的年均雷击跳闸次数由2003~2005年的年均22.67次下降为2006~2009年的年均3次。其中,上述198基安装了综合防雷装置的杆塔无一发生雷击故障,取得了较好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12.
110kV浮屯线“9.26”雷击跳闸事故的原因是强雷电击中11#杆塔顶部,而11#杆塔的绝缘子串耐雷水平有限,接地电阻值又偏高,造成雷击地电位升高反击导线,使11#杆塔的上相和右下相绝缘子串均发生闪路放电。  相似文献   

13.
爽岛~谷塘~龙圩110kV输电线路防雷改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介绍爽岛~谷塘~龙圩110kV输电线路的防雷改造及运行情况。该线路采用头部分裂均压式避雷针及多层短针散流式集中接地装置进行防雷改造,经过近1个雷电年的运行实验,线路的雷击跳闸率由原来的年均6次降低为年均0次,取得了一定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14.
35kV无避雷线输电线路的有效防雷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成  郑江  林苗  吴永田 《广西电业》2005,29(12):82-83
35kV输电线路无避雷线保护,杆塔及线路完全暴露在雷击环境中,这是35kV线路的主要防雷缺陷之一。采用线路型头部分裂均压式避雷针专利产品,有效地保护杆塔,避免雷击杆塔现象的发生,使雷电的击杆率降低为零,是大幅度提高35kV输电线路防雷水平的主动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为减少雷击对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通常采取多种防雷措施,主要有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架设避雷线、提高线路绝缘水平、加装耦合地线等等。但是在旧线路不具备架设避雷线、不具备更换绝缘子以及在防止绕击雷对线路造成影响及高土壤电阻率的线路杆塔防雷问题上,仍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为此秦皇岛供电公司研究了一些线路避雷器防雷的基本原理和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并对易遭受雷击的35千伏线路安装线路避雷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设计110kV及以上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的输电线路时,在城镇人口密集地段杆塔的接地装置,除了防雷安全指标外,还应当考虑杆塔附近的接触与跨步电势满足安全要求,以策人身安全。此文通过国外的一条115kV线路杆塔接地设计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实例来阐明接地装置的安全估计的简化方法的应用问题。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此文所推荐的简化方法进行杆塔接地的安全评估时,所得出的结论与国外复杂的计算机辅助分析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有避雷线的高压输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将在杆塔接地缘(或接地金属结构)附近引起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并将对人体造成危害。由于高压输电线路的大多数杆塔位于行人稀少的地段,因此,杆塔的接地装置主要是从防雷的角度进行设计的。但是,在行人较多的城市地段,杆塔的接地装置还应当考虑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工频接地故障电流所引起的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对人体的危害问题。此文介绍输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分析杆塔附近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送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的使用合理性对线路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施工、运行条件起着重要作用;送电线路的杆塔接地设计,应针对线路的具体情况,本着既安全又经济的原则,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满足规程、规范对接地的要求,本文就线路的接地方式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农网线路翻山越岭,所处地理位置一般较为复杂。10千伏农网线路在雷雨季节时常遭受雷击。为防止雷电对配电变压器的侵害,保证配电变压器安全稳定运行,供电企业对配电变压器都实施了防雷接地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各种防雷接地装置进行定期测试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接地电阻一般采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但对周围均为硬化路面的测试点或建筑物内的接地保护线,因无法打入测试棒而给测量带来困难。这里介绍一种不用接地电阻测试仪便能较准确测量接地电阻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