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5月27日,川、藏、滇三省区达成协议:在未来10年内,三省区将共同投资500-800亿来规划建设"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而地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的得荣县正是"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通过对得荣县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提出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浙商》2005,(7):238-238
1、位居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交通便捷;2,农、林,畜牧业资源丰厚,煤炭、石灰石等自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极有开发前景。3,在甘肃省“东部先富起来”的政策下,投资政策优惠,投资环境优良,已吸引了1万名浙商前往投资创业。  相似文献   

3.
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对吉林市生态旅游资源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吉林市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数量众多以及大量的人文资源赋存,为合理组合开发旅游产品提供了基础。吉林市旅游资源总体上呈现的“纯真、唯美、梦幻”气质。使吉林市旅游业有望走出与众不同的道路。吉林市要想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推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人们的科学教育,增强人们保护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对旅游景区和旅游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市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休闲旅游资源潜力巨大,红色旅游资源前景广阔,应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深度挖掘生态旅游资源价值;打造休闲旅游城市,组合创新休闲旅游资源;创新发展红色旅游,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5.
广西相对滞后地区与生态旅游资源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态旅游进行开发,可以促进相对滞后地区持续发展。在界定相对滞后地区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广西区的各地市分为中部相对发达地区、东部相对滞后地区和西部基本滞后地区,同时为各地市的生态旅游资源赋存进行评分。并指出“中多、西中、东少”的空间分布状况,主要是地质地貌特征和产业导向两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安仁县旅游资源的调查,提出了安仁县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的总体构想,以及其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用气势、地质地貌、植物、动物、水体、气候、文化古迹、风俗民情、景点集中度、景区承载力等十个评价指标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求其权数,定量、综合的反映了泰山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结果表明,泰山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开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省兰坪县玉狮场村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玉狮场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结合玉狮场普米族生存环境的旅游资源特色及其蕴含的资源特色,探讨其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熊建新  聂钠 《商业时代》2007,(16):101-102
湿地生态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活动的热点。长江中下游地区东洞庭湖湿地资源丰富,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前景广阔。本文立足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区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条件,提出了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并对其进行了生态旅游项目策划,以期突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价值,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致富天地》2006,(7):12-13
云南省是个美丽的地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斑斓多彩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加之西南边疆独有的人文景观,使云南省接二连三地推出了西双版纳、德宏、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一个个名扬海内外的“旅游品牌”,而石林、彩色沙林、泸沽湖等众多著名国家级风景区,更日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为云南的旅游业增光添彩。云南顺理成章地步入了全国旅游大省的行列。  相似文献   

11.
婺源,“江西的东大门”,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旅游金三角上的绿色明珠,誉满中华的“绿茶之乡”。要开发婺源特色经济,必须从其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茶乡特色出发,深度挖掘其全国农业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的优势,做足“茶”文章,大力推进婺源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的  相似文献   

12.
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滇川藏三省区交界的滇西北高原,是大香格里拉区域的核心区,也是长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历史上作为“茶马古道”重镇,不仅将内地与藏区联系在一起,还是我国与南亚地区开展商贸活动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3.
杨钢 《消费导刊》2014,(3):147-147
湖南省浏阳市大围山镇地处省会长沙最东端,位于湘赣两省三县交界处。生态资源非常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2.8%,著名的浏阳河发源于此,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镶嵌其中,素有“湘东明珠”的美誉。全镇总面积410平方公里,人口2.8万人。所辖的东门、白沙古镇,历史积淀深厚,人文古迹遍布,人称“小上海”、“小南京”,是“长沙市历史文化名镇”。2013年大围山成功获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大围山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扎实推进“三个融合”,加快建设生态旅游名镇,着力打造长株潭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4.
川西山地旅游资源优势分析与产品形象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瑛 《商业研究》2005,(9):164-166
川西山地旅游资源具有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人文旅游资源独特古老;旅游资源富积度高等优势。对川西山地旅游产品进行形象设计按照突出自然资源特色,挖掘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形象设计紧扣时代的原则,设计了“神奇川西”观光旅游产品、“一山一品”山地生态旅游产品、“有效互动”文化旅游产品、“特色专题”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5.
赵临龙 《商场现代化》2007,(10X):134-135
本文围绕安康生态旅游号点:自然“国心”——安康“鸡心岭”,从安康文化角度进行阐述:自然“国心”鸡心岭是文化传承的结果;自然“国心”鸡心岭是文化习惯名称;自然“国心”鸡心岭是文化形象“概念”;自然“国心”鸡心岭安康生态旅游的品牌,并提出:对安康的生态旅游品牌打造时,本着先发展生态旅游品牌后完善文化品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潜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春梅  樊磊 《北方经贸》2003,(1):114-115
黑龙江省有一批具有相对优势甚至相对垄断地位的特色资源 ,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在分析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指出黑龙江省发展旅游业的重点在于冰雪旅游、生态旅游 ,特别是森林生态旅游和漂流旅游。提出黑龙江发展旅游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涵盖桂林市区及其周边12个县在内的“大桂林”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其开发既应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又要遵守整体优化、市场需求导向、多样性等原则,这将有利于提高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效性。鉴于“大桂林”体育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并结合借鉴国内外现有主要体育旅游开发模式经验,探索并构建提出“大桂林”体育旅游开发模式,以期为“大桂林”体育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提供政策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是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要求极为严格的行业,建立和推行旅游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切实转变过度消耗资源、不断恶化环境的传统旅游方式。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辽阔的大草原及草原文化,是独具特色的垄断性旅游产品。然而,随着内蒙古旅游业向纵深方向的发展,旅游区的环境污染、生态和旅游资源破坏十分严重,影响了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寻求最佳的旅游方式和旅游发展模式,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统一,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宁宁 《商场现代化》2007,(7X):197-197
本文系统分析了泰安生态旅游资源,提出了发展泰山生态旅游的构想,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泰安绿色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20.
江西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是我国湿地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作为生态旅游开发的价值,并成为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一个热点。分析江西湿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和类型,对江西湿地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思路和建议,以期为江西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