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面金融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证券被出售、AIG濒于崩溃为标志,美国的次贷危机恶化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其严重程度堪比1929年经济大萧条.金融危机是否会演化为全球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中国企业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2.
《辽宁经济统计》2010,(5):29-29
明金维在中新网5月10日撰文指出,近来,国际上有经济学家妄言,中国股市反弹乏力,大宗商品价格下滑,预示着中国房地产“泡沫”即将破灭,而中国经济也将随之“崩溃”。应该说,担忧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是否健康有一定道理,但认为这将导致中国经济“崩溃”无疑言过其实。事实上,中国政府为解决这方面问题一直在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并显现成效。  相似文献   

3.
慈玉鹏 《新远见》2012,(4):77-81
1929年9月,欧美国家股市一片繁荣,身为美国华尔街一家金融机构法兰克福分公司的实习证券分析师,德鲁克运用经济计量工具,严谨地分析纽约股市,并乐观地预计繁荣可期。然而,10月24日,厄运来临,投资者信心崩溃,纽约股市于29日发生大崩盘,随后,危机迅速蔓延到全世界.  相似文献   

4.
黑色星期二     
与其夸大中国股市对全球的影响,倒不如现实点,想办法避免热钱撤走后出现经济危机,避免我们产业工人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被发达国家惯用的金融戏法窃走春节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中国股市遭遇了10年来单日最大跌幅,瞬间蒸发了万亿资产,随后出现全球股市的暴跌。那么,是中国股市的暴跌导致了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二?还是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二巧遇了中国股市的暴跌?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近两天各大媒体都在密切关注和讨论,有人甚至拿这个黑色星期二与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的黑色星期二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5.
借鉴金融监管的国际新趋势改进我国金融监管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峰 《经济界》2002,(4):78-82
20世纪3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崩溃、银行大规模破产倒闭所引发的“大萧条”促使罗斯福政府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严格金融监管体制,由此成为世界各国金融分业监管体制的典范。然而,  相似文献   

6.
1929年10月11日,华尔街股市开始下跌,至10月29日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天,纽约股市大崩盘。华尔街指数从352点跌至230点,一路至1932年7月,罗斯福当选的前四个月。只剩41点,共跌了90%的市值。华尔街跳楼自杀人数高达27000人;全美失业人口占20%。25%;美国T业生产额跌落1/3,从此经济大萧条自美国蔓延至全球。  相似文献   

7.
1929年-1933年的大萧条使美国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危机之中,大萧条对于当时中国的宏观经济有什么影响,是怎样影响的,影响的程度有多深?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试图描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所处的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大萧条的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通过研究,作者认为,由于中国是当时唯一采用银本位体制的大国,大萧条正是通过影响白银价格,促使白银流入流出中国,影响到中国银元汇率和货币供给,从而造成了中国实体经济的波动。  相似文献   

8.
经济信息     
专家指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大萧条国家货币政策委员会和国家经贸委的专家日前指出,由于中国政府对经济大萧条已有充分认识,并拥有足够的政策手段,中国经济不可能发生大萧条。虽然现在国内外都有人认为中国已陷入与美国三十年代相似的通货紧缩萧条时期,但深入研究后可以...  相似文献   

9.
股市、大宗商品或资源的趋势到底会怎样?关键一点是看中国的政策选择!趋势一:继续超发货币,将经济大萧条如果中国继续超发货币走投资拉动路线,资源马上就会上涨,华尔街会助推一把往上拉,实现泡沫对接,然后等着捅破泡沫,等资源暴跌后展开大收购,而中国也将从此陷入经济大萧条。在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  相似文献   

10.
华子 《湖北审计》2009,(8):57-57
问鼎白宫,发表竞选策略,《后美国世界》成为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成功的法宝!也是他随身携带的一本书。本书诠释:任何黄金时代都有终结之日。极盛时期越是璀璨夺目,终结之时越是惨不忍睹。2008年的惨剧是1929年以来世界上最严重的金融崩溃,它导致了自“大萧条”以来最大幅度的经济衰退。2008年发生的一切都是史无前例的:全球经济中大约有40万亿美元的净资产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11.
今天,中国股市屡创新高的同时,唱空者的数量却越来越多,从政府官员到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从普通市民到著名经济学家,人们都在担心中国股市将重蹈日本股市1989年大崩溃的覆辙.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市和国有企业的协调发展,不仅关系中国股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果,更影响到中国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步伐,因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国股市和国有企业的关系、中国股市不利于国有企业发展的表现及原因、国有企业的改革不适应股市发展的表现及原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中国股市与国有企业协调发展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毛箬 《财会通讯》2008,(12):9-10
美国经济大萧条 爆发于1929年至1933年问的美国经济危机,被称为美围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经济大萧条之一。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体制下的社会财富严重分配小公,使得社会贫穷阶层和人口不断扩大,从而制约了社会消费能力,导致丫计会生产的过剩。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动荡,而且开始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随着股市暴跌和信贷收缩,投资者信心崩溃,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陷入衰退,世界经济步入停滞甚至衰退的风险明显上升,对我国影响也日益加大。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形成原因的及对我国的影响的阐述,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美国金融危机的到来,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美国失业人数屡创新高,世界经济一片萧条,中国经济同样受到冲击,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持续下降,大量企业破产,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在这种背景下,银行紧缩信贷,股市新股发行停滞,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日益凸显,特别是江西的中小企业融资更为困难,而这又关系到赣商的崛起和江西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质疑库兹涅茨假说依据的科学性--基于美国经济史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不断变大的居民收入差距,有人根据库兹涅茨提出的关于收入分配差距和经济增长间关系的“倒U型”假说,认为无需政府干预。美国在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后收入差距变小的趋势,是库兹涅茨假说提出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美国“大萧条”后一段时间经济史的考察,发现美国那段期间收入差距变小恰恰是政府干预的结果。据此我们认为,不能简单地把库兹涅茨假说作为一条经济规律来看待,为了政治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政府应对我国越来越大的收入差距进行强力干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美国在银行业的发展轨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两者都采取过严格的措施以规范银行业,扶持本土经济并确保社会安定发展。在各自经济发展周期的不同阶段内,它们都由不同的事件触发了一系列银行业管制和解除管制的措施。在美国19世纪30年代后期,经济大萧条及储贷危机引发了管制措施的出台,在之后的20年间,管制愈趋严格,直至70年代才得以放松。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对于普通人的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在《经济观察报》撰文说:当人们使用大萧条这样的词汇时,脑子里浮现的一定是一种晦暗的图景。但实际上,在1930年代人萧条发生前的美国乃至西方世界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时间的经济繁荣时期,1920年代甚至可以称之为“黄金十年”。然而,危机却以极其突然的方式到来了。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股市开盘后,  相似文献   

19.
改革大视野     
中国经济不会发生大萧条 国家货币政策委员会和国家经贸委的专家日前指出,由于中国政府对经济大萧条已有充分认识,并拥有足够的政策手段,中国经济不可能发生大萧条。虽然现在国内外都有人认为中国已陷入与美国30年代相似的通货紧缩萧条时期,但深入研究后可以发现,除真实利率走高是一致外,二者的经济状况并不完全一样。真实利率过高会导致国民收入分配波动强烈,并引发通货紧缩,这是1998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据介绍,从1994年至1997年,中国真实利率已爬升16个以上百分点.处于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即使四次降息后仍在高位徘徊。  相似文献   

20.
"口红效应",意思是在经济低迷时,文化创意产业反而涌动着更多的发展机会。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与此大的经济环境相反,美国好莱坞出现了,奥斯卡奖出现了,美国电影从此崛起。无独有偶,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催生了韩国、日本的动漫产业,这一产业促进整个经济加快了复苏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