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大都市新城发展特点比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进入21世纪,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中国大城市开始着眼于"大城市、大郊区"发展战略的实施,郊区新城成为这些城市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早在20世纪中期,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城市便实行了重点开发郊区新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本文着重分析了国际大城市郊区新城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期待能对我国大城市郊区新城规划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中等城市发展战略的一种选择──论把襄樊建设成现代化大城市湖北省襄樊市副市长黄贤德一、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为什么要把襄樊建设成现代化大城市?不少人认为,中等规模的城市最好,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还从避免城市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5万人、20万人、50万人...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城市化道路几个问题的思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城市建设以“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为指导方针。笔者却认为我国城市化道路应采取“充分发挥大城市优势,有重点的发展大中等城市;因地制宜在东部地区严格控制小城市用地规模,在西部地区有计划地发展中小城市”的发展战略。我们必须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走与世界相同的城市化道路。  一、不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而是“充分发挥大城市优势,有重点地积极发展大城市”  1土地资源匮乏和“大城市”病不应是限制大城市发展的理由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严格控制大城市论”一直在我国城市化指导思…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诸如创新创业者等高级人力资本大城市流动聚集的动力问题,即该群体为什么在这里聚集而不是另外其他地方?传统观点认为,诸如收入和工作等经济因素在高级人力资本城市流动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根据对北京1200多个创新创业者访谈和问卷调查,结论并不完全是这样。单纯经济因素并不是该群体大城市流动聚集的唯一动力,甚至不是主要因素;相反,城市可提供的学习资源、公共服务、包容性、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等社会文化因素作为一种新动力在人口城市空间流动聚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该群体的城市抉择不仅赋予了人口流动研究更多的社会文化意义,而且还为下一步城市增长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郝会龙 《活力》2011,(18):6-6,8
近日,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就如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的基本内涵,特别对未来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其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重点从语词使用、概念属性、范围界定三个方面对"大城市连绵区"及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基于国家战略考虑,建议规范两类通用概念,即国际视野的"大城市连绵区"和国家视野的"城镇密集区".大城市连绵区的范围界定宜采用周一星教授关于都市连绵区的界定标准,城镇密集区的范围界定应结合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7.
<正>一、战场细分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之第二原则:"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此战略的步骤:先攻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攻取大城市。这个战略步骤是在准确对比分析当时敌我双方在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以及大城市的力量的情况下确定的。此战略的终极目标:全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论大城市的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指出 ,大城市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 ,我国大城市还将继续增加和扩大。因此 ,对待大城市的发展 ,应从战略高度去认识和采取正确的方针。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和途径在城市学界已争论多年了,其中城市化和大城市的规模是争论的焦点、它不仅使我们真正认识到城市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缩影,国家建设必须依靠大城市作用的发挥,大城市的发展和规模扩大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同时也使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感受到大城市问题的客观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重要性、本文不打算累赘以往争论的观点,只想借“城市现代化问题讨论”之隙,对大城市问题与建设现代化谈点自己的看法,以此抛砖引玉、移樽就教、  相似文献   

10.
城市的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曹家骧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竟相把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当作规划建设的目标,不少城市的领导提出要把自己的城市建设成“现代化的国际大城市”,使这些城市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股相互攀比之风,有的城市甚至还提出一...  相似文献   

11.
宋梅 《城市发展研究》2015,22(2):107-112
城市化是快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有效方式,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但大城市人口的过度聚集又会对城市的承载力造成巨大压力以及"城市病"的集中爆发。人口、资源与环境的不协调发展是北京"城市病"突发的根源所在,如何实现首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首都城市发展的内在肌理出发,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切实构建能适应后工业时代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HSE管理体系是科学化的技术手段和管理体系,对企业提高健康、安全和环保水平,这种体系不但能够起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起到提高企业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对企业中发生各种风险都能控制,遏制各类生产事故的发生。维护企业的形象和荣誉,体现了当今石油天然气企业在大城市环境下的规范运作。是石油天然气工业实现现代化管理走向国际大市场的通行证。HSE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企业各项战略非常重要的途径。下面的文章将会对HSE管理系统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转型,许多退出经营领域的工厂、矿区成了有开发潜力的工业遗址资源。其中包括一些由于城市改造而搬迁的大城市市区的工厂,以及一些资源枯竭的老工业基地。按照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于2003年通过的旨在保护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的界定: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4.
作为大城市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的中心城区既是城市的聚集汇,又是城市的辐射源,其对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影响巨大。大城市中心城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以具备特色的城区规划为载体,以建立区域性的中心城区品牌为重点,以淡出经济的信息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为主线,努力将中心城区打造成最宜居的现代化工作生活区域。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形成特大城市、大城市、城市群的各种规模和不同类型的城市体系,形成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良性循环。在全球范围内,特大城市和城市群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构建大城市群已成为国家间经济竞争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体系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城市是现代工业社会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近一个时期来,云南官方为昆明市勾画出今后5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未来的昆明将是经济繁荣、化发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春城“历史化名城”特色突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现代化区域性国际大城市。然而“大城市”的梦,许多城市都做过,其中的成败得失、酸甜苦辣不言而喻。初步测算,现代新昆明的建设共需投入资金2000亿元左右,人们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17.
城市市容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城市市容环境是现代化城市的一种重要资源  一个城市的市容市貌 ,环境状况 ,不仅仅是城市管理水平的体现 ,更重要的是 ,它本身就是城市的一种重要资源。在人类进入 2 1世纪的今天 ,经济发展已经步入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 ,现代化大城市的作用日益凸现 ,她已成为实际指挥和调控一个国家甚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所在地。城市市容主要指各类建筑物形象与布局、交通设施、文化景观和生态环境景观所组成 ,它是一个城市可视范围内的整体形象 ,是城市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把城市市容环境视为城市重要资源主要基于 :第一 ,优美的市容环境是人类居住…  相似文献   

18.
地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在城市客运交通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很多国家都把地铁看成是世界现代化大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法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地铁的一个国家。自1900年开始在巴黎建设了第一条地铁线路以来,现在全国四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都已开发了地铁交通运输。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交通量迅速增长。乘车出行量增大,私人机动车愈来愈多,如南方  相似文献   

19.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内生动力,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商业消费空间高质量发展,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为例,深度画像了全市商业消费空间发展现状,科学研判了超大城市市场演进规律与发展趋势,并基于城市自身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与历史使命,系统谋划了全市商业消费空间的发展目标、层级体系、空间布局、实施路径与治理策略,创新制定了“空间规划+实施计划+政策清单”的规划成果,切实支撑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为以规划引领城市商业消费空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创新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20.
核心城市与腹地间的关系:以京沪为例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与腹地的经济关系可以区分为吸收和辐射两种模式,由于城市的发展阶段、腹地经济基础、交通条件以及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城市对腹地的经济影响或者以辐射为主,或者以吸收为主.一般而言,城市规模较小时以吸收腹地资源为主,在城市规模较大时以辐射为主.资源之所以由腹地转移到大城市是因为在大城市可以得到更大的收益.当大城市依托其雄厚的势力对腹地形成辐射时,腹地资源即使不转移到大城市也可以获得相应甚至更大收益,腹地资源就不再转移到大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