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暴力犯罪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现状日益严重,令人忧虑。文章从我国当前青少年暴力犯罪严重现状为切入口,对青少年暴力犯罪原因进行法律理性分析,并从宏观上提出防控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总体思路,为减少、遏制青少年暴力犯罪提出理论和实际方面的参考,以达到有效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滕山岭 《魅力中国》2010,(17):105-106
未成年人犯罪、环境污染和吸毒现象是当今世界的“全球三大公害”。其中。又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对社会发展和人们安宁的生活影响最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青少年犯罪率逐年递增,达到75.7%。进入20世纪90年代.青少年犯罪的比率维持在60%左右。然而,在总体比例有所下降的同时,其绝对数量却持续攀升。以1992年和1994年为例,青少年犯罪的比率分别降至56%和50%,其绝对数量却达到88万和83万宗。与此同时,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案件比例更是急剧上升,以1999年为例,青少年重大杀人、伤害案件占了当年青少年犯罪总案数的70%,湖北省仅2000年-年因暴力犯罪被判死刑或者无期徒刑的青少年犯就有165件。  相似文献   

3.
向华萍 《改革与开放》2014,(7):55+49-55
自杀是古老的社会现象,而自杀性暴力犯罪则是犯罪学研究中的一个新概念。随着国际上自杀性恐怖袭击案件的接连发生,这一概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屡屡发生自杀性暴力犯罪,其危害后果以及社会负面影响较之于一般犯罪而言要严重得多。因此,研究自杀性暴力犯罪发生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我们抽象出并掌握其中的原因规律,从而为我们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预防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侯青云 《魅力中国》2010,(12):77-78
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上升到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法制和教育等方面的薄弱,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和智能化等特点,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这些特征和原因入手,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5.
赵云光  李慧  赵婧 《魅力中国》2011,(2):150-150
本文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研究试点,采用访谈调查、问卷分析的方法考察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类型、现状。根据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的研究,分析犯罪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可以为遏制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发生提供借鉴,减少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清端 《魅力中国》2010,(29):129-129
河南籍杨新海从2000年解除劳教后,横跨皖豫鲁冀4省杀人作案26起,造成多人死伤,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世人震惊.也引起广大学者对其作案动机和犯罪原因的思考。本文拟从社会控制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杨新海本人的成长和心理历程对其犯罪原因进行分析,为暴力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浅析青少年犯罪类型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形式呈多样化,犯罪主体呈低龄化,犯罪手段呈智能化。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全社会必须构建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立体网络。  相似文献   

8.
画说经济     
《中国经济快讯》2009,(27):27-27
7月5日20时左右,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一些人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广场、解放路、大巴扎、新华南路、外环路等多处猖狂地打砸抢烧。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屹7日凌晨透露,截至6日19时,据最新统计,乌鲁木齐市“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死亡人数增至156人,其中,男性129人,女性27人;受伤人员1080人。  相似文献   

9.
李林 《魅力中国》2014,(12):370-370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成功与否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分析留守青少年的思想现状入手,通过阐述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留守青少年的作用,提出了改变农村留守青少年不良思想现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效。近年来,青少年群体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文章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对青少年群体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尽量降低青少年群体事件发生的几率,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心理机制和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刘京雷 《魅力中国》2014,(14):38-39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更加密切,中国市场上的网络游戏层出不穷。一些网络游戏对我国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文章剖析了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画说经济     
《中国经济周刊》2009,(27):27-27
7月5日20时左右,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一些人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广场、解放路、大巴扎、新华南路、外环路等多处猖狂地打砸抢烧。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屹7日凌晨透露,截至6日19时,据最新统计,乌鲁木齐市“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死亡人数增至156人,其中,男性129人,女性27人;受伤人员1080人。  相似文献   

13.
齐爱花 《宁波经济》2007,(4):40-42,44
文章着重分析了青少年上网存在的六种心理,进一步挖掘了青少年网络沉溺的深层原因,并据此提出了解决不良网络心理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大难题。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偏高,犯罪年龄偏低,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本文最点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同时提出预防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女性暴力犯罪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家庭暴力、婚外恋和激情犯罪的增多,女性暴力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文章对女性暴力犯罪进行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女性犯罪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向鹏  何芳芳 《魅力中国》2010,(36):160-160,162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防治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社会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特征,原因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带有明显的暴力恐怖特征,截至7月6日19时,已造成156人死亡、1080人受伤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举世为之震惊。  相似文献   

18.
所谓纯正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术,危害计算机数据和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犯罪。目前,我国青少年群体已经成为纯正网络犯罪的主体,并且呈现出手段更加智能化、学历层次多元化的趋势。犯罪学中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理论较多,许多理论都可以用于解释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但是在诸多的青少年犯罪原因理论中,默顿的失范论对于解释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原因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青少年群体的学习能力强、好奇心重、主张个性,并且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而通过正当化的手段难以达成其自我实现的目的,计算机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青少年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从而使得青少年产生了失范行为,进而进行网络犯罪。对于青少年计算机网络的对策与防治,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完善和变革才能遏制当前愈演愈烈的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9.
白妮 《魅力中国》2014,(19):304-304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件不断增多,在犯罪类型、手段、对象、犯罪特点等各个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增多意味着青少年犯罪人数在增加,这无疑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是一大阻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处于大力发展时期,而这些发展都离不开青少年。作为发展资源的青少年必须健康成长才能确保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有序、稳定的发展。本文首先对青少年犯罪及犯罪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总结;其次.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进行了探究;然后,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行了严密分析;最后,就其犯罪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提出了改善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从学校方面讲,要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在社会方面,要大力宣传和普及健康观,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在家庭方面,父母应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学生方面,要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