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谦 《生产力研究》2004,(8):67-68,132
基于广大中小企业的弱势地位以及中小企业市场融资过程中的市场失效 ,政府必须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提供相关公共产品以解决市场失效问题 ,其中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 ,是世界各国或地区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的成功经验。在我国现有的金融服务体系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要求的情况下 ,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更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外部环境及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应从自身做起,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自身信誉。同时,政府还要改善金融服务体制,加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和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政府推动下,许多城市正在积极探索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创新科技型企业服务体系,包括创新科技信贷产品、拓展贷款融资模式、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科技保险试点、组建科技支行和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本文在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和总结其融资模式的同时,从政府、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的角度,提出了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4.
畅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泽洙 《经济师》2008,(4):211-212
畅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一项社会工程。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问题的解决要以畅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为落脚点,弄清和找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关键所在,进而从企业;银行、政府三方面共同努力,协调配合有效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认识上存在的五个误区,即银行歧视中小企业、受制于风险投资、直接融资门槛高、只能依赖外部融资、地方政府支持不够,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今,融资难的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从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一个政府调控、银行配合、企业落实的国际贸易融资体系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困境及存在的原因,并从政府、企业、银行三方面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应收账款融资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应收账款融资在性质上既是一种动产担保,也是一种权利质押。文章在对应收账款融资常见的几种具体形式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着重对这一融资方式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应收账款融资能够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和银行"惜贷"矛盾,使企业既能获得资金又能获得其他金融服务,资金使用期限比较宽松,有助于企业节约管理成本和融资成本、降低经营风险,且易于操作。应收账款融资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不仅是银行,有很大一部分的资金尤其是应急性资金需求是通过民间融资的渠道解决的,而中小企业通过寻找民间融资的渠道五花八门、成本高昂;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一些企业则有大量的短期、中期资金摆在银行做活期存款,大大降低了其资金使用效率。因此,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中,缺少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应急性资金需求的组织或服务平台。本文从规范民间借贷视角出发,就政府牵头构建中小企业应急互助基金的意义、组建框架、运营流程与规则、风险与防范及基金损益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在于银行资金的安全性和中小企业风险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有两条路径,一个是风险资金以银行形式向中小企业贷款;另一条路径是通过担保机构过滤风险。由于中小企业的外部性问题,担保机构可由国家财政扶持的中介机构来担当。以这个理论框架作为基础,本文对世界上几个典型的中小企业专业银行进行了全面考察,并对我国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的历史和目前成立的科技支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和商业银行的商业性融资在中小企业内部结合,而不是在商业银行内部结合的观点,对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和政府对中小企业政策性支持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